朴素、大方的王云芳代表系慈利县三怪养鸡厂厂长。作为女性,她那不高的个头、苗条的身材,加上戴着的近视眼镜,与现代同龄知识女性并无二致,但她那事业心、责任感、吃苦耐劳的精神却非常人能论比的。她当选人大代表的前后,有着很多感人的故事,常为人们津津乐道。
一花引来百花香 姐妹共念“养鸡经”
1999年,王云芳的爱人下岗,回家乡苗市镇办起了养鸡场。开始养鸡时,10多万只鸡因鸡瘟,在数天之内便全部死亡,小俩口在这一大片死鸡面前呆了,欲哭无泪。好不容易,俩人又借钱贷款,重新开始,却不料接连遭遇到“非典”和“禽流感”,鸡的价格一路走低,辛苦了年余的他们非但没赚到钱反倒亏了。心灰意冷的丈夫决定不干了。关键时刻,从湖南中医学院毕业,在苗市镇卫生院工作的王云芳决定停薪留职,与丈夫共创养殖事业。
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他们决定利用家乡山林优势,改笼养三黄鸡为放养土鸡。土鸡虽好吃,市场需求量更大,但良种鸡苗却难寻。王云芳便要老实憨厚的丈夫在家守场,自己背着女儿去各地找鸡苗。
每当得到卖土鸡苗的消息,她都要赶去看看是否是正宗土鸡。历经数月,跑了六七个省,终于,王云芳在河南一个偏僻的地方买到了正宗的土鸡苗。他们租下了苗市镇界溪村柳树峪林场,作为放养土鸡的场地。他俩挖山凿石,进山的羊肠小道变为简易公路;掘洞伐树,在山林中架设了电网;并修建了鸡舍,鸡场初具规格。因为缺资金,为防鸡在相互打斗中戳伤,必须要给幼鸡“断喙”,没有专业工具,他们便用藕煤烧红铁钳去断鸡嘴,王云芳一次曾因一氧化碳中毒,从二楼台阶滚落下来,不省人事。为防鸡瘟,王云芳便给鸡打疫苗。鸡在晚上才回窝,她一干便是通宵达旦。通过他俩艰苦努力,土鸡从千余只发展到现在的8万余只。走进鸡场,路两旁满山遍野均是鸡,一群群、一窝窝,鸡叫、鸟鸣、虫吟,构成了一曲曲别有韵味的交响乐。那两层楼高的鸡舍,远看象一栋栋教舍。目前,鸡场资产由最初的2000余元,扩展到800余万元,年售鸡蛋300万枚,常年鸡存栏5万羽,禽产品畅销国内外。员工也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现在的30余人。2007年,湖南省委主办的《新湘评论》在“新农民、新风采”栏目以“土鸡变凤凰”为题,介绍了王云芳夫妇两人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先进事迹。
走上致富之路的王云芳没有忘记曾帮助过自己的乡亲,特别是那些还没有摆脱贫困的姐妹。为了帮贫扶困,2008年,她成立了“慈利县三怪养鸡协会”,自任理事长。加入协会的姐妹,鸡苗优价供应,技术无偿提供,销路协会负责。自成立协会以来,前后有200多姐妹到鸡场参观学习,其中有80名妇女与协会签订了养鸡协议。2009年3月上旬和7月中旬,王云芳对15户已具备生态放养条件的农户提供鸡苗7500只。9月中旬,她继上半年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后,又专程从长沙请来畜牧专家为大家授课。她将附近加入协会的50名妇女全请了来,在全部承担授课费用,免费供给中餐的同时,为鼓励这些养殖户学习养殖技术,每人还发放了30元误工补贴。这些妇女在王云芳的帮助下,2009年,每户仅养鸡一项,年内便增加纯收入5000—7000元。现在,加入协会的妇女养殖户规模越来越大,经济收益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红火。
溇澧女儿怀奇才 善提建议为人民
2007下半年,王云芳作为妇女中艰苦创业的先进典型,且系非党人士、少数民族,相继当选为慈利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和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王云芳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不但要管理好鸡场数万只鸡,还要参与县一级乃至省一级国家事务的管理,需要她参与的事情越来越多,工作范围也越来越大。杠杆原理众所周知,人大代表就是凝聚广大人民强大意愿的支点。王云芳的身份由养鸡升华为省人大代表,历史赋予了她一个为民造福的支点。王云芳不愧是奇才,充分发挥了自己四两拨千斤的奇特作用。2008年下半年,在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前,慈利县很多单位找到她,请她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形式反映到省里,以求解决。王云芳全力帮助他们,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养好鸡、管好鸡场对她而言不是问题,但这些部门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请求解决的问题是否须上报,她却拿不准。怎么办?她便拿着这些材料仔细看,反复想,并采取近处的搞调研,远处的问情况,将自己鸡场的事放下,天资聪慧的她花了月余时间,终于将情况弄清,做到了心中有底。在省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她呈送了有关加快慈利县各方面建设的建议、批评和意见20份。
用王云芳自己的话讲: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后,她学到了很多东西。是的,她当代表是从零开始的,是从对代表工作一无所知开始的。为了尽快进入代表角色,发挥代表作用,她放弃了很多将养鸡事业壮大发展好机会,潜心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主动找到市、县人大常委会要求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活动,虚心向人大工作者请教、不耻下问。通过四年的努力,王云芳的履职能力不断增强,履职水平不断提高,履职积极性越来越高。经常参加有关职能部门的会议和活动,经常深入基层和群众了解百姓的呼声和愿望。同时,及时把困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及民本民生的问题认真整理,在省十一届人大二、三、五次会议上共提代表建议40件,成为全省提代表建议最多的女性省人大代表之一,被人誉为“建议女皇”,很好地履行了代表职责。
为了引起省有关部门对这些建议、批评和意见的高度重视,给予慈利经济建设事业大力支持,她经常冒着绵绵细雨和盛夏酷暑,多次上省城,跑各有关厅局,找了主要领导又找分管领导,找到分管领导又找具体经办人,一去便是数天。在她的努力下,一些省厅的领导为她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所感动。纷纷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王云芳代表所提出的一些建议、批评和意见。她提出的“关于支持苗市镇龙阳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建设的建议”省水利厅表示优先解决。她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省农业厅决定将慈利县作为2010年第二批农技推广试点县,在资金和物资上给予大力支持。她提出的“关于加快宜冲桥水库建设的建议”和“关于加快慈利县庄塔水库水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的建议”均得到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和重视。省教育厅破格为她的家乡——苗市镇中学的教舍翻修拨了10万元资金等等。
每次上省城,王云芳不仅车旅费、住宿费都要自理,有时还要提几箱鸡蛋作为“敲门砖”。有人看到她不但放弃了鸡场的工作,还要花费自己的钱财,问她这是“何苦?”王云芳也无奈地回答道:“谁叫我当上了省人大代表呢?”
巾帼何曾逊须眉 人民冷暖挂心头王云芳当上人大代表后,为回报家乡人民对自己的信任,时刻将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将家乡的建设事业置于首位。
慈利至石门304省道改道扩建工程因资金未到位,工程进度缓慢,原本平整的路面因改扩建施工,导致道路崎岖难行,部分地段路面凸起处,泥石堆积数尺高;低洼处,积水米余深。眼看进入柑桔采摘期,道路不畅通,将严重影响柑桔外销,而苗市镇是柑桔主产区,这段路面几乎涉及到全镇各村,交通不畅,柑桔外销将成为严重问题,桔农的收入将大幅度减少。王云芳代表于2009年9月初,利用到张家界市开会的机会,直接找到市委书记胡伯俊,向他反映了这一问题。不久,在市交通局、市扶贫办等几个部门的支持下,在王云芳自己出资40万元的前提下,304公路在10月上旬便基本整平,部分路段还打上了水泥路面,也解了桔农的燃眉之急。之后,王云芳又利用在省城开会的机会,向省国土厅反映304省道一路段存在着严重的山体滑波问题,得到了10万元的资金支持,经过加固施工后,该路段再也没有发生滑坡现象了。
王云芳有着浓厚的代表情结和为民意识。几年来,她通过提写代表建议,主动找到有关单位和领导反映群众的呼声,解决了很多关系发展、关乎民生的问题。为苗市镇农技服务楼建设争取到资金支持10万元,为苗市镇中学学校建设争取到资金10万元,为苗市镇中心小学的学生D级危房建设争取到大量的资金支持,在她的鼓与呼下,慈利县把界溪村列为全市2009年-2010年建设扶贫村,为现在面貌焕然一新的界溪村作了多方努力等等。
王云芳代表所作的工作有时不为外人所知晓,有些甚至让外人难理解。304省道改扩建工程中,界溪村一些农户须拆迁。7组一农户因屋角一块巴掌大块地数年前便让给一铁匠开了个打铁小店,丈量土地确定补偿时,他自己也忘了那地方。半年后,这农户才想起这事,便天天找村支两委,找工程项目部,吵着要补发3200元拆迁补偿款。村里没有资金支出来源,便叫他找项目部。项目部认为屋已拆,路已平,无法核实,拒绝支付。于是这农户便天天吵,见人闹,还要到工地去阻工,弄得四处不安宁。一天,这农户遇到王云芳,缠着王云芳要为他作主,讨回公道。王云芳知道这事也难办,便道:这事,我给你3000元,200元你自己负责,行不行。该农户拿着3000元可高兴了,表示今后不再闹了。一件闹得天大的小事,就这样被王云芳悄无声息地化解了。旁人都说这钱不该王代表出。王云芳却一笑了之。她觉得花钱为村里买了个“和谐平安”,值得。同时,王云芳还有做好事不留名的特点。针对苗市镇的公交车乱涨价行为,王云芳认真了解民情,经过多方协调,公交公司最终作出了按县物价局核定的价格执行的决定,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近几年来,王云芳还对本镇本村的部分弱势群体每年给予300-500元不等的资金援助。同时,为支持村委会的建设,王云芳还无偿赞助1万余元。2008年11月,张家界市发改委为支持王云芳的养鸡事业,决定拨付2万元给她,用于鸡场基建。这时界溪村为办幼儿园找到王云芳,请她想法筹措资金,购买幼儿园急需的课桌和玩具。王云芳二话没说,便将到手的2万元转手交给了村里。如今,鸡场的基建未搞,但村幼儿园办起来了。王云芳看到那一群群象花朵般的孩子,心里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