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着美丽的青春,却把青春放歌在了辽阔的田野。
她深爱着自己的家人,却远离家人扎根在了农村。
她本可以留在城市当一名潇洒的白领,却放弃优厚的条件当上了一名朴实的村官……
她,就是宜章县一六镇石街头村大学生“村官”杨佳莉。
杨佳莉是湖南郴州人,宁波大学2009届毕业生。2009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的杨佳莉放弃了城里环境好条件优的工作机会,像许多有志大学生青年一样,毅然报考村官,并通过严格考核,以优异的成绩选聘到一六镇石街头村担任支书助理。一年来,她用自己的真诚与行动赢得了组织、干部、村民的信赖和赞誉,很好地诠释了一名大学生村官的价值理念。
实现角色转变,做个“农村人”
到村里的第一天,杨佳莉刚撂下行李,就缠着村支书李俊生和其他村干部带她到村里到处走走,熟悉村路巷道、田埂地界、果场林场,每当谈起当时的情景,李俊生就笑说"真是一个性急的孩子,第一天就给咱烙下了这印象"。自此,在山岭田土间、巷道农户家,处处可见她进出的身影。在熟悉村情的日子里,她带着纸笔到处钻,村民刚见到她时都很惊奇:“这小姑娘是来干什么的。”她乐呵呵笑了笑,答道:“我是新来的村干部,以后和大家就是一家人,以后有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说”。村民笑了,她跟着也乐了。
现在,她已被全村村民所熟知,大家都称她为“杨支书”。为了方便联系群众,工作得心应手,她除挨户上门记下名录,还到当地公安机关复印了一份户籍册,把全村多少农户、多少人口、姓名逐一记在脑中,把村情民意摸了一遍,现在已能做到“闭着眼睛能上门,听到声音能认人”,偶尔还能用当地的土话与村民交流几句,大家都夸她“腿蛮勤、嘴蛮甜、肯动脑”。
实现位置转变,做个“干事人”
杨佳莉工作的石街头村,是宜章县、郴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项目建设多、任务重、工作繁、压力大,连该村支书、主任等一班干部都倍感艰辛。而她凭着一颗热心,不畏艰辛,除国庆和春节回家外,其余时间都留在村里奔施工现场查看工程进度,奔镇里县里递交报告材料,就是随支书多次到市里办理村级事务,也不曾进个家门。
2009年10月,村里在规范整治村容村貌建设中,在外经商的石街头村民李红伟家的一道院墙因有碍村容被推倒,闻讯回村的李红伟情绪激动,言语过重,与主持村貌整治的村理事会成员李培贵争吵起来,甚至抓起一张凳子就要动武,李培贵也抓起一张凳子就要"应战"。闻讯赶来的杨佳莉刚好赶到,她急忙冲上前去,喊道:“培贵,快把凳子放下,你可是干部呢,可不能这样!”,一边急忙去握住李红伟举起木凳的双手,说道:“我叫杨佳莉,是新到村里工作,你有什么想法好好说,我们会想办法处理好的。”李红伟的满腔怒气被这位娇小而凛然、不失真诚的女孩融化了,不由地放下凳子。尔后,杨佳莉细语轻声地与李红伟解释相关工作,最终得到李红伟的理解,并与李培贵握手言和,表示一定支持村里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如今石街头村的干部都欣慰地说:“佳莉来了,我们轻松了许多呢”。村民由衷地说:“杨支书是我们的贴心人,我们都支持她。”
2009年12月,在“湖南省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的考核验收前,她走家串户查看各个工程项目的最终落实情况,一大早就与村里的青年小伙一起修剪灌木草丛,清理水渠中的脏物淤泥,手臂被刮伤了几道口子她无惧,脚上因此过敏起了小红痘她也无所谓。太阳西山落下,村庄焕然一新,该项目建设最终达了标,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干部村民都称赞她是个吃得了苦的孩子,一点也不娇生惯养。
实现观念转变,做个“能耐人”
石街头村是个传统的农业生产村,水稻单季耕种面积就在680亩左右。今年早稻耕作前,杨佳莉主动向支书提议要搞机械化生产,她认为石街头村应该改变现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现状,引入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手段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支书对她的提议表示赞同。说干就干,杨佳莉风风火火地跑到县农经局询问相关政策,办理“利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相关手续;跑县农机局了解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发动村民购买了15台插秧机,并与该局领导商量争取"湖南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村"的建设项目。今年4月26日,在杨佳莉的努力争取下,“湖南省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现场示范观摩演示会”在石街头村成功举办,并接待了省市县相关领导和来自全市各地的百余名干部群众前来观摩学习,石街头村也光荣地被评为“湖南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村”。生产方式的改变让村民们开心不已,可他们的“杨支书”却累了,白净的脸庞黑了,人也消瘦了许多。
村支书李俊生对这个得力助手非常的疼惜,象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爱护着,逢人便夸杨佳莉如何如何能干:“小杨到村里以来,帮我减轻了很多负担,我再也不用深夜写报告了,也不用花钱请人打材料了,件件交办的事情她都能妥善处理好,是一个难得的好苗子”。以前村支书李俊生总是白天忙项目,晚上伏案弄材料,一天的睡眠时间仅个把小时。而且村里无人懂得电脑操作,只能让打字社的人帮忙输入材料,行政支出费用很高。可现在有了大学生"村官"杨佳莉,村里的档案事务就全权交给她了,她把以前各种村级材料分门别类装订好,并花了大量时间将其输入电脑实现了电子化管理。而现在的由她经手的新材料更是笔笔清晰明细。李支书每每都会得意地拿出这些档案给群众看,给领导看,对杨佳莉赞赏有加。
而村里的农家书屋和远程教育点在杨佳莉的努力下更是充分发挥了作用。迈进农家书屋,各类书籍摆放有序,借阅登记簿上工整清晰的借还记录,图书册里醒目的书屋公章,这都是她认真工作的成果。走进远程教育室,各种设备摆放规范,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上墙,偶有三两村民向她询问电脑操作和种养殖疑难问题,定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学理论知识,学现代种养殖技术,看爱国影片和休闲曲艺,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一次,一个村民向她询问有关大棚种植的相关问题,由于村里没有宽带网,杨佳莉无法为其搜索相关资料。然而第二天她就跑到县委组织部,到县远教片库查找了一大摞有关大棚技术的电教片,并自掏腰包购买了10多张刻录碟,请远教中心的同志帮忙进行刻录,然后带回村送给这位村民,让村民大受感动。
杨佳莉的点点滴滴、种种表现,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因为他们看到了勤勤恳恳为他们谋发展、真真切切为他们谋利益的“领头羊”,杨佳莉已经真真正正成为了石街头村的一份子。选择基层,奉献青春,杨佳莉无怨无悔。她坚信,只要志存高远,乐于奉献,乐于开创,在农村这块广袤天地里,也能谱写出青春绚丽的乐章。
--记宜章县一六镇石街头村大学生“村官”杨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