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坛兰花分外艳——记茨岩小学女教师师兰艳
作者:龙山县 魏芳柏      发布时间:2011-11-30 11:22:59

老师感谢您,是您让我告别了网隐!”

“感谢老师您为我垫付了学费,等我参加工作后,我会加倍回报您的!”

“感谢老师您为我保守了'秘密',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

打开茨岩小学女教师师兰艳的抽屉,你就会看到一封封洁白的信件,信笺里凝结着学生对老师的爱,也讲述着老师对学生无私奉献的故事。

情注苏区“留守儿童”

师兰艳,1980年出生于龙山县民安镇,1999年7月毕业于永顺民族师范学校,同年8月被分配到茨岩塘镇中心小学任教。

茨岩塘镇地处湘、鄂、川、黔革命老区,由于地理条件差,这里大部分学生家长外出务工,于是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在家里缺少关照,学习上缺乏自主精神,组织纪律性差,集体荣誉观念淡薄;厌学、逃学,很难沟通。在师兰艳的班上就生活着一大批这样的学生。师兰艳没有放弃他们,反而把自己大量的精力灌注到他们身上。

2000年,她被学校派往兴场片小支教,遇到了一位叫周正清的学生。他家有五口人,父亲多病,母亲在他一岁多时就出外打工。家贫的现状以及从小缺少母爱的他十分厌学,经常撒谎且几天几天的不上课,偷偷跑到几里外的街上去上网。这件事被师兰艳给发现了。她没有简单地去体罚周正清,而是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指出上网有许多危害,不利于身体健康发展。周正清不但没有听进去,反而“愈演愈烈”了,没有钱就在网吧搞赊帐,甚至通宵不回家。怎么办呢?师兰艳陷入了无助的境地。想来想去,师兰艳最终还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心,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用一颗浓浓的爱心去感染他,像慈母一样的关心他,让他主动放弃上网的念头。有一次开学的时候,他一时交不了学费,师兰艳主动为他垫付了近百元的学费。在课余时间里,师兰艳同他一道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给他讲趣味故事,让他感到生活的乐趣。通过几年的努力,周正清不但告别了网吧,学习成绩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师兰艳支教期满后并要回到中心小学的时候,周正清眼里满含着泪水,依依不舍地拉着她的手说:“师老师,你就是我的妈妈,你走了我可怎么办呐!”并一下子扑入到她的怀里。

管理班级“别出心裁”

在小学,女教师真正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确是一件难事,可是对师兰艳来说,却变成了她的“拿手活”。她管理班级的主要方法可以用这样六个字来概括:“关爱、严格、鼓励”。

六年级的郭有召,特别顽皮,喜欢上网,经常逃学;而他的母亲又不在家,父亲又忙着侍弄地里的几亩烤烟,把孩子的学业抛在一边了,他成了一名有父有母的“孤儿”,这就导致了他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师兰艳对他施以一片爱心,有时中午把他请到自己的家里吃午饭,以此来拉近心灵之间的距离。在学习上,更对他没有任何偏见,课余时间里专门为他开“小灶”进行辅导,让他树立起成功的信心。通过几个月努力之后,郭有召的语文成绩由原来的二十多分上升到了七十多分。

班上还有一位姓龙的学生,他有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什么书啦、笔啦,有时连老师的生活用品也拿,然后跑到街上去卖,再用所得的钱上网,买零食吃。师兰艳发现他的这一缺点以后,不但没有透露出去,反而为他保守“秘密”,经常同他谈话,进行正面的引导。通过老师耐心细致的教导之后,他开始渐渐地转变了,不再拿别人的东西,并主动为班上做一些扫地、擦桌椅等之类的好事,还经常悄悄地给老师提水,且从不“透露”自己的姓名,成了小小“活雷锋”。

在学校,任课老师都说她的班上课堂纪律好,学习积极性高,课外,在她班上也根本看不见打架骂娘和乱扔垃圾的现象,这是师兰艳老师严格要求的结果。

师兰艳还善于鼓励学生,“后进生”只要稍有进步就在班上进行表扬,并把成绩进行放大,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604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差班,纪律乱糟糟的,没有老师愿意接管这个班。师兰艳服从学校分配,乐意地接受了这个班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她在班上开设了“争分榜”。学生只要做了一件好事,或学习上有了一点进步都往上面加一分,在“争分榜”的激励之下,同学们个个都争当先进。一个学期下来,该班的班纪、班风都取得了明显的好转,期末考试学生的语文平均成绩迅速跃居茨岩学区第一名,改写了以前低于全学区12分的历史。

教学方法“匠心独运”

师兰艳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认真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在教育教学中,她讲究方法,注重教学设计。为使课堂变得生动,她将自己的特长——多媒体教学和制作教具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一年级学生上《0的认识及有关加减法》一课的时候,她用“小猴吃桃”的多媒体动画故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把小猴吃桃子后还剩下几个来进入教学主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圆满地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她教《写一个熟悉的人》作文课时,准备了自制的教具——自画像,然后要学生们指出这个人的特点。其实同学们都认出“这个人”就是师老师,就纷纷说“她”辫子长、眼睛大、人长得很清秀,课堂里像“开了锅”。师兰艳抓住这个契机,就引出了人物描写的方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再告诉学生把“熟悉的人”的具体事例写清楚,就这样使学生轻松的懂得了“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写”才是一篇好作文。

师兰艳老师的每一堂课只所以设计新颖,吸引学生,其主要原因就是她善于吸收新的教学理念的结果。每个学期,她总要参加茨岩学区的教学示范课比赛,观摩州县组织的各种教育教学竞赛,从中获得了大量的教学经验。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12年来,师兰艳扎根讲坛,用爱心、耐心、细心、真心浇灌了苏区的花朵,抒写了一个又一个的佳绩。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开展的课题研究、教学比赛等,先后16次获得国家、省、州、县等不同层级的奖励,10次受到县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表彰。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