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每个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儿女,用爱心去塑造他们、用真情去感化他们、用人格去熏陶他们,不断演绎精彩,收获永恒。——张文梅心语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她敢于挑战、超越自我;作为省级骨干教师,她真抓实干、脚踏实地;作为学校教导主任,她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她就是“县模范教师”、城南完小教导主任张文梅老师。自1993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践行着“为人之道、从师之道”,坚守着三尺讲台,痴情于教育事业,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以爱为根,诠释教育的真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张文梅老师的座右铭,参加工作19年,她一直用自己的言行与爱心诠释教育的真谛。她当过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变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那份爱与责任。她的无限关怀,常使让学生感激涕零;她的无私爱心,常让扬帆远航。
史柏琼,一个性格孤僻的女孩,父亲因意外出车祸死了,母亲也撇下她一人改嫁他乡!亲情的丧失、生活的无助,小柏琼思想极度偏激,情绪极为不稳,不相信任何人,仇视一切。张文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觉得自己一定要想办法帮助小柏琼走出困境、走向“阳光”。张文梅找到学校领导,将小柏琼的情况作了汇报,学校免除了她所有费用。她又叫来全体任课教师,希望大家给予小柏琼学习、生活上更多关心和关怀。她自己也经常拿钱给小柏琼购买学习用品,添置衣服等。一段时间后,小柏琼还是喜怒无常,对人有时充满依恋,有时又满是仇视,张文梅却始终用一个母亲的心宽容着她、关爱着她、呵护着她......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小柏琼变得积极、乐观、友善了,且还成了老师的小助手——学习委员。“谢谢您,张妈妈老师!是您用温情、用爱心,带我走出阴霾,迎来希望的曙光,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恩情。”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父母离异的王康,孤儿李末红,贫困生谢明辉......
“老师,今天是我妈妈40岁生日,看到妈妈额头多出的那几条皱纹,我真觉得自己的成绩对不住妈妈!可是此时,您的'报喜电话'来了,您把我作业上的进步,把小测的分数增加告诉了妈妈,那一顿饭,我们全家吃得非常高兴!我太幸福了......”这是一位学生写给她的一段话。是的,她就是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关爱每一位学生。传染病多发的春天,每个课间她都会走进班级检查教室通风情况;夏天教室里闷热,她会督促孩子们多喝水,并买来水壶在教室里喷水降温防暑;秋雨绵绵季节,教室板报增设天气预报专栏,提醒学生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增减衣物;冬天闹流感,她会及时买来板蓝根、米醋为学生消毒预防......
爱的付出是甜美的,但也是艰辛的。儿子出生才三个月,因教师紧张,她毅然跑到学校上课。父亲手术后卧床不起时,最需要儿女的照顾。为了不耽误工作,张文梅白天忙着在学校上课、工作,只有晚上才能去照顾父亲,好几次父亲看到她疲惫的样子,劝她回去,她总是说:“没事,我应该陪伴在您身边。”就这样,持续了长达半年时间,而她却从未请过一次假。当别人说她对待学生超过儿子时,她总说:“在我心中,学生和儿子同样重要,孩子是我心中的天使,我愿用我一生为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张老师2004年被评为县师德标兵,2008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2010年被评为县优秀党员。
以艺立身,演绎教学的风采
教育的成长在于坚持,教育的厚重在于积淀!1993年,她被分配到飞仙,面对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资源缺乏状况,她暗下决心,刻苦钻研教材,努力熟悉教法,虚心向老教师求教,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很快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认可。她连续担任六年级班主任,并担任语文教研组长,既是乡人大代表,又是县妇代会代表,多次被评为乡校优秀教师......2004年考到城南完小任教,担任五年级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和政教副主任工作,面对新的环境,她感觉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永不服输的她暗自告诉自己,不仅要站稳脚跟,还要努力成为一位模范教师。她爱岗敬业,不断调整自己,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取经,并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管理班级的水平,平时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她起早贪黑,争分夺秒,钻研教材,探索教法,抓住一切机会向同行学习,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更加务实严谨、特点鲜明,很快赢得了师生的喜爱,也赢得了同事的赞扬、领导的肯定。课堂中,她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她的语文课,最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她把爱心转化为对学生的尊重,把爱心体现在对学生的严、体现在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上。张老师1999年、2004年两次被评为桂阳县“教学能手”。
她以持之以恒的爱心换取学生的信任。她班的学习成绩、各项活动在年级组里均名列前茅,所教毕业班及格率100%,曾多次获校“教学质量先进个人”。所上的公开课如《鲸》等,获国家级、县级一等奖,指导学生作文获校、县、省、国家级一、二等奖多人次,个人荣获国家级指导奖三次。她和学生在共同成长进步。
作为省骨干教师,她深知示范辐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平时她刻苦学习理论和文化知识,不断提升学识水平。教学上更是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广采她山之石。多次参加教材培训,聆听特级教师、专家报告,吃透教材编写意图,自己付诸行动。她全天候开放课堂。虽然身受脊柱病的折磨,她依然一边学习,一边坚持正常教学。手把手帮助新教师,有年青教师们班内学生思想工作出现了问题来找她,在语文教学中有了困难来找她,就如何更好地和家长交流她们都来问怎么办?......张老师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
她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自己的承诺,干就要干好!
“昨天的汗水就是今天的收获,今天的苦涩就是明天的甘甜。”一届届的优秀的班集体;一群群会感恩拼搏向上的孩子们;一年年优秀的会考成绩;一封封从外地寄来的信......每当此时张老师都会沉醉在被爱暖暖的包裹着的幸福中。会更坚定地告诉自己——继续快乐奋斗吧,选择无悔!
以志为链,谱写事业的辉煌
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一名教师的成长首先应从教学反思开始,平时再忙张老师也坚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每一节课的得与失,也反思其他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经过多角度的反思和留心自己的教学,不断总结经验。多年的反思,为教育科研积淀了基础,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实践素材,
“科研使人有为”。她同老师经常学习、探讨一些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和解决的策略。将遇到的问题形成课题,进行研究,寻找解决的办法。她参与了学校的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的课题研究,在开拓学生的思维方面成效显著。她还参与了《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为友 做有德之人》的校园经典诗文诵读课题,力求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她从不轻易放弃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把握每次的报告讲座机会,空余便见缝插针地翻阅一些教育教学杂志,在学习研究中让自己更为成熟起来。她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国家、省、市、县级奖。
作为教导主任,能正确定位,努力做好校长们的助手。开学之前,老师未到,她早早来到学校,打扫好各处室,提前进行新生的分班、教师工作安排、编制好课程表,保证师生到校第一天能够正常开展教学工作。她每天都是有计划有规律的高速运转着,做到“勤”字当头,“爱”在其中。每天早上,她很早到校,检查、指导各班学生的早读情况;上午除了上好自己的课,还要听、评课,帮助指导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午休息时间她走进教室,了解学生午间安排,辅导学困生;课间,她观察了解师生的喜怒哀乐,心态情绪变化,进行及时沟通;下午进行教研或常规检查,常常六点左右才能回家;回家后还要细化第二天的教案,每天晚上都要忙到深夜。她狠抓毕业班管理,关心毕业班工作,与老师同备课,常组织召开毕业班教师、学生会。经常深入毕业班了解师生情况,同教师一道分析学生情况,制订复习措施。跟班听课,与教师一起研究教材教法,事事先自己干,再组织别人做,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带头作用。2011年她在县复习研讨会上作了题为《探索复习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的知识讲座,还把讲座带到了农村学校,都受到与会老师好评。近几年毕业会考成绩,学校年年都是名列前茅,学校连续几年在县教学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学校教学质量实现了一次次的大飞跃。
做好特色立校的工作。教务处组织老师开展了国学经典阅读活动,整个校园“书声、歌声、掌声”不断,显示蓬勃生机。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看到老师们因评了职称,写论文积极性不高,她想点子、找办法,深入老师当中,聆听老师的呼声,组织教师撰写百余篇论文、教案参赛且多级别获奖。处处彰显了一所品牌学校的魅力。
作为一名教导主任,她敢于尝试,肯学乐学,在管理创新方面肯下功夫。她每天在用自己的言行诠释师德的高尚,并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总是热心培养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上好每一节展示课,研究课。学校有青年教师要上公开课了,她总是不遗余力地和她们一起备课、试教、上课。每年,她与学校教研室的教师一起与新进学校的教师共同研讨,随堂听课,开展“同课异构”、“以读为线”等课堂模式的教学活动,给她们机会打拼磨练,给她们问题深入研究,给她们舞台大胆展示,努力让新老师适应学校的教学教研生活,真切地体验了一把城南的教学教研魅力,并和她们经历了一次共同成长的过程。她求的不是自己的一花独放,而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万紫千红啊!
19年辛勤耕耘,换得桃李芬芳;19年风风雨雨,谱写无悔执教人生。回首昨天,她无怨无悔;展望明天,她信心百倍。她愿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托举生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