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患类风湿病,落下腿疾,却总是以质朴的笑容述说着坚毅;她情系国策,敬业奉献,执著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坚定着信念。她就是泸溪县中医院计生专干李荷玉,一位身残志坚的“快乐天使”。她把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放在心间,把育龄妇女的冷暖疾苦挂在心头,在中医院,提到李荷玉,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称她是个了不起的人。
说起护士,总给人纯洁、善良和富有爱心的印象,她们救死扶伤,有着“白衣天使”的美称。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开朗青春的李荷玉就从事着这份光荣而神圣的职业。然而,步入而立之年的她却不幸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病,每天不得不依靠药物稳定病情,顽疾的长期折磨吞噬了健康的躯体,快乐的“白衣天使”成了痛楚的“折翼天使”。从健康人到残疾人,从照顾病人的护士变成需要别人照顾的病人,她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类风湿病经常反复发作,难以痊愈,必须长期以药为伴,腿脚不便的她平常走路都是一步一蹭,病痛严重时关节肿胀如同刀割般疼痛难忍,简直寸步难移。对于天性乐观的她来说生活中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她没有就此消沉,领导的鼓励、同事的关爱、丈夫的体贴、儿子的上进如同隐形的翅膀,让她心存感恩,舞动坚毅。她没有屈从命运的捉弄病退休养,而是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于2006年底接手了一片空白的医院计生工作。乐观、坚毅的她待人总是笑脸相迎,在工作中她从来没有因病痛拈轻怕重过,更没有因腿脚不便而落于人后。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她干起计生工作来也不例外:“望”,用眼睛观察育龄妇女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闻”,平时注意用耳朵听,及时发现情况;“问”, 或登门造访,促膝谈心,或电话联络,嘘寒问暖;“切”,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传递计划生育法规、计生知识,为育龄妇女排忧解难。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克服了难以逾越的各种困难,很快摸清了全院所有干部职工、子女等育龄人员的基本情况,准确全面地完善了各种计生档册,制定了妇产科、B超室、药房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奖罚制度,医院计生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近年来单位育龄妇女避孕措施落实率达100%,妇产科、引产、无证生育上报率达100%,在打击 “两非”计生检查工作中受到省、州、县计生领导的好评。
“从事计生工作就是要懂得关心人,处处把育龄妇女当亲人,用真情换真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大家的眼里,她就是这样凭着一张真诚的笑脸,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超越身残,无怨无悔奉献着的“快乐天使”。
2008年元月,一位叫张秀英的产妇刚生完小孩,没有奶水,当时正值雪灾期间,医院停电停水,看着嗷嗷待哺的小宝宝,李荷玉急匆匆地冒雪赶回家中给她们母子烧开水冲奶喝。走在冰天雪地里,一个健康人都是一步一滑,还免不了摔跟头,真是难以想象她这样腿脚不便的病残之躯行走起来是怎样的艰难啊?当了解到小张的丈夫患有尿毒症,家中经济窘困,李荷玉还为她支付了小孩出生证的费用。“难为你了!”透过小张那朴实的话语和溢满泪水的眼神传递出的感激之情,李荷玉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更坚定了为他人付出,做育龄群众贴心人的信念。
一些初为人母的干部职工对节育手术有恐惧心理,有的担心影响孩子的喂养,有的担心会对自己的身体恢复不利,由于种种顾虑,她们都不愿采取节育长效措施,李荷玉就拿着各种资料,耐心细致地做她们的思想工作,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一位姓姚的育龄妇女身体一直比较纤瘦,生孩子后,身体依然很单薄,她担心一旦采取长效避孕措施会影响自己和孩子的健康。为了打消她的顾虑,李荷玉拖着病残的双腿,多次上门苦口婆心地劝说,好不容易把思想工作做通。周六一大早,她放弃休息时间,轮换抱着小姚20多斤的胖儿子打车去医院,结果折腾了一上午,当天因为有一项指标不合格而没有做成。她担心小姚改变主意,第二天一大早又接母子俩去了医院。类似这样的事,实在是数不胜数,单位里很多人都是在她的陪同下到医院采取的长效措施,在交往过程中,她用真诚、执着和无私的付出感动了育龄妇女,也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值得欣慰的是,如今单位计生基础资料完善,帐、表、卡、册齐全,计生政策法规和计生知识深入人心,婚育新风走进了千家万户,计生工作也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泸溪县中医院2009、2010年被评为县计生工作先进单位,李荷玉也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县和单位的先进工作者,并荣立三等功一次。面对诸多荣誉,没有满足,没有止步,她仍在不懈地追求着,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