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溆浦规模工业企业的厂长(经理)中,活跃着一位远近闻名的女强人,她以溆浦人的霸蛮、商人的精干和女性特有的细致,扎根四都河畔,畅游硅砂市场,短短四年就创下了不凡的业绩,赢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美誉。她,就是溆浦四都福利硅砂厂厂长刘玉清。
年过不惑,她开展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2005年秋季,46岁的刘玉清,在看到创办福利性企业的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也看到了低庄丰富的硅砂资源和蕴含的巨大商机,她决定创办一家福利性硅砂加工企业。一时间,众多亲朋好友纷纷劝阻,认为刘玉清做为女人,且年过四十,不应该放弃衣食无忧的优裕生活,去从事颇有风险的工业生产,吃苦受累不算,稍有不慎,还有可能血本无归。对于这些,刘玉清也犹豫过,也徘徊过,但她更相信自己的眼光,相信自己的毅力,相信自己的判断。她说,正因为年龄大了,正因为是女人,才更应该抓住机遇,奋力拼搏,而且创办这样的企业,可以让一些残疾人就业,更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经过慎重思考和周密计划,刘玉清毅然地投身到硅砂生产行业中,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2006年元旦刚过,溆浦四都福利硅砂厂动工建设,短短6个月就建成投产,当年创产值100多万元,建设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效益之好创下了溆浦硅砂产业的奇迹。正如后来业界所说,这些成就得益于刘玉清顽强拼搏的精神、锲而不舍的韧劲和众口皆碑的诚信。但不为人所知的是,工厂建设之初,刘玉清手头仅仅只有10万元现金,建厂资金缺口高达370万元之巨。然而,她硬是凭着良好的诚信和广泛的社会关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低庄镇信用社为她借贷了50万元流动资金,低庄镇的4家钢材门市部、张跃砖厂、低庄水泥厂为她定制机械设备价值60多万元,允许她暂缓付款,特别是月塘村为她出让了一块36亩多的河滩地,允许她暂付首期出让金5万元,就这样,她奇迹般地把一家企业建了起来。
苦心经营,她开创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如果说贩运柑橘,繁荣农村经济是刘玉清积累经商经验,锻炼经商才能,那么开办四都福利硅砂厂,投身硅砂加工行业则让她攀上了事业的新高峰,开创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硅砂厂建成之后,刘玉清没有满足于现有成就。她知道,市场如战场,唯有抢占高度,抢先速度,扎扎实实修好内功,才能在日趋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谋求企业更大的发展。因此,刘玉清审时度势,果断决策,通过借外资、强管理、扩规模,实现了硅砂厂4年产值翻2番的跨越式发展。 建厂伊始,刘玉清就开始留意相关人才,并先后多次到人才交流中心、大专院校及厂矿企业,发掘、招聘各类技术人员,在优厚待遇、人格魅力的多方感召下,一批学有专长的技术、管理人才纷纷应聘硅砂厂,如在溆浦企业界颇具名气的机械师向长林,土建工程师罗建忠,助理会计师李徐芳等先后加盟、担当重任,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还制定了安全生产、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生产规程和管理制度,实现了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的目标,四都福利硅砂厂从此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规模逐年扩大,产能逐年提升。2007年增建流程线1条,年内完成产值400万元;2008年再次增建流程线1条,年内完成产值900万元。目前,四都福利硅砂厂占地面积已达36亩,产值已达1200万元,每年纳税13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她本人也以优异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2007、2008、2009联续3年被溆浦县妇联被为“全县三八红旗手”,2010年被低庄镇评为“十佳经济能人”。
回报社会,她开辟了人生的第二个舞台
刘玉清常说:“我一个人吃得了多少,又用得了多少,我办企业是想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让自己多一点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的,刘玉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建厂初期,她率先安排了12名残疾人就业,占全厂职工的三分之一。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四都福利硅砂厂共安置人员56人,其中下岗职工13人,农民工43人(残疾人21人),每年发放式资近80余万元,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工伤保险费用14万余元,为社会闲置劳动力特别是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强了生活信心,同时,为方便工人生活,刘玉清还修建了宿舍和食堂,并免费为工人提供做饭、炒菜、烧水等日常生活服务。此外,刘玉清还十分热心于修路架桥等社会公益事业,热心于扶贫帮困等社会福利事业。如杨兴村至低庄火车站道路硬化,她捐款4万余元;杨兴村、杨和坪村、月塘村等修建村级公路,她又各捐资1000元;2009年至2010年,她还连续两年捐资2000余元,资助10多名困难学生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