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渌田镇八角亭居民委员会,因境内原有八角古亭而得名。八角亭原名随缘亭,为明万历年间乡人蔡承贵在亭内随缘发放御寒棉衣而建。古有慈善典型,今有敬老模范。新世纪以来,八角亭居委会妇女主任兼计生专干陈美兰孝亲敬老、以德治家的事迹,给古老的八角亭谱写了一曲文明、和谐新风尚的动人乐章。
和和美美一家亲
2010年11月24日,趁着冬晴,去渌田镇采访陈美兰时,恰逢渌田镇村(居)民委员会联合办公日,陈美兰正在汇报工作。征得联合办公组领导同意,用半个小时,谈及她的家庭情况。 陈美兰,今年5l岁,原在渌田粮站工作,1984年与现在县城当牙科医生的徐冬连结婚。当时,徐家的公公徐春普婆婆张曼英虽年过半百,但身体都很瘦弱,特别是公公,常病患缠身。陈美兰支持丈夫在外工作,勇敢地挑起侍奉二老的任务。第二年,公公的病情逐渐加重,以致躺在床上,难以走动,陈美兰竭力帮助婆婆服侍公公,把婆婆难以应承的重事包揽起来。公公病逝后,婆婆伤心极了,身体更加虚弱,陈美兰内外事情一把抓,成为家庭主妇。 转眼间过去了20多年,陈美兰也“徐娘半老”。在这个家,上有79岁的婆婆,还有她75岁的亲娘刘桃珍,儿子于2008年结婚后,外出打工,长年不在家,陈美兰把媳妇和孙女带在身边生活。美兰生性勤劳好善,对上以婆婆为亲娘,顺亲娘如在娘家,把二老奉养得服服贴贴。她和丈夫恩恩爱爱,与媳妇关系似娘女,亲孙女如心头肉,一家人生活得和和美美,2008年,攸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她一家“和美家庭”称号。同年,由她兼职的八角亭居委会计生工作,评为县先进工作单位。
善事婆婆“好媳妇”
婆婆张曼英,54岁失去老伴,素来健康状况欠佳,常常以泪洗面,思念丈夫。2001年,不慎患上坐骨神经病。春夏之交的一天,风湿病复发,痛得她手脚不能动弹,躺在床上,呼天喊地。陈美兰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急忙叫车将婆婆送到医院,陪同在医院治疗,像一位贴心的护士,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老人喜欢淡食多汤,讲究清洁卫生,素来知道老人脾性的她,顺着老人意去做,把婆婆服侍得十分周到。在医院的人看到婆媳俩和睦相处,有说有笑,无不羡慕。 婆婆出院后,按照医生嘱咐,除坚持服药外,每天下午6点钟,准时做半个小时的行走治疗。婆婆不识字,也不认识钟表,陈美兰记在心里,每到6点钟,无论手中正忙着什么事都停下来,准时扶着婆婆起来,慢慢地搀着婆婆行走。一日又一日,一月复一月,成年累月的保健治疗,使婆婆的病终于逐渐康复,渐渐地能独立慢行,生活也能自理。
殷勤奉母“乖女儿”
陈美兰的娘家在距渌田镇4公里的江口村。2006年4月,正当陈美兰服侍婆婆张曼英坐骨神经病有了转机之时,她73岁的母亲刘桃珍突然中风瘫痪。在娘家,陈美兰是长女,她手下还有一个弟弟叫陈志,1995年参军在安徽,至今还在服现役;妹妹陈燕兰,身体不佳,妹夫曾在煤矿做工,因患矽肺病休养在家。作为老大的她义不容辞地承担侍奉亲娘的任务。她和丈夫徐冬连商量,把亲娘接到渌田镇徐家。徐冬连问妻子:“你既要服侍俩老,还要肩负居委会的工作,我在县城,不能为你分担,你耐得烦吗?”陈美兰坚强地回答:“婆婆是你的亲娘,岳母是我的亲娘,我和你是恩爱夫妻,婆婆、亲娘一样亲,这个烦耐不得也要耐。”
陈美兰话是怎样说,也就怎样做。自从亲娘进了门,就跟婆婆住院时期一样,开展全天侯的服侍。中风瘫痪对于医生来说,列为不治之症。可是陈美兰却不深信,正如婆婆的坐骨神经一样,在她的精心护理下,不是后来一天一天地逐步康复吗?她立定打持久战的决心,同时鼓励亲娘树立康复信心,乐观地和女儿配合。她每天先安顿好婆婆,然后再来料理母亲,给母亲喂饭换药,洗脸擦身,端屎端尿,换洗衣服,做到无微不至的关照。刘桃珍的脾气大,性格急躁,有时穿衣起床,或饭菜稍迟一点,就破口大喊大叫。陈美兰都是耐着性子对娘说:“娘呀,你看我忙不过来呀,稍迟一点起床或吃饭菜不碍事,发脾气伤了身体是大事呢!”刘桃珍也深知女儿调理的难处,有时消下气来,竟对着女儿嘿嘿的一笑:“乖女儿!”婆婆张曼英的脾气好,遇事能容忍,深知刘桃珍的病情比她更严重,更痛苦,更难料理,便主动向媳妇提出,优先料理亲娘,至于她的事,慢慢来。
刘桃珍患中风,主要是左边的头、耳、脚部麻木不仁,头发渐渐光秃,耳朵不灵聪,左手指萎缩变形,脚部浮肿。陈美兰每天给她梳头,捏耳,摸摸手指,擦擦脚板。丈夫回来了,不时地代她给刘桃珍作按摩保健。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照料,在右边手、脚的帮助下,渐渐地能下床,夫妻俩扶着刘桃珍慢慢移动双脚。至2009年春节,刘桃珍老人终于能拄着拐杖移步。
中风病人的康复,最难料理的是行走护持。刘桃珍常对来人说:在我开始能移步时,要求每一个小时内行走半个小时,这就难为女儿,几乎整天陪伴锻炼。稍有空隙,又要忙于服侍婆婆,安排全家生活,调配居委会工作;”
敬老孝亲夫妻行
多年来,在县城行医的徐冬连,其实也心挂两头。他经常骑摩托车回家,利用晚上、早晨很短的时间,代替妻子服侍两老,把岳母当作亲娘一样,在床前问问安,帮助捏捏背,伸伸手脚,和俩老说说话,让她俩倍感舒适和快乐。婆婆张曼英较刘桃珍长两岁,当刘桃珍病情严重时,常劝导她要开心。老姐妹俩的病情在长时间磨炼中奇迹般地得到初步康复后,夏天,她俩一同在院子里乘凉;冬天一同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说说谈谈笑笑,和谐而幸福。陈美兰把婆婆看得比亲娘还重,妥善地安排俩老的衣、食、住、行。给老人添置衣服鞋袜,都是同样的花色、质量、价格,让俩老穿戴着,真的像一对双胞姐妹。
“婆婆和亲娘,都是快80岁的人,让她们过好每一天,让她们更长寿,是我们夫妻俩共同的祝愿。”陈美兰和徐冬连如此向人们讲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