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东红,197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1997年毕业于省民政学校后,分配到县社会福利院工作。2006年担任县社会福利院院长。这些年来,她凭着“替天下儿女尽孝、为社会家庭分忧、让老人健康长寿、让孤儿幸福成长”的政治责任感,干工作不图名利、爱弃婴胜似亲生、敬老人情同父母,将县社会福利院建设成了老人和弃婴幸福生活的“和谐乐园”。2008年、2009年,县社会福利院被评为怀化市“先进福利院”。去年被评为“全省福利院管理服务先进单位”。何东红本人先后被市人事局、民政局嘉奖一次。
她干工作不图名利——
“现在的县社会福利院,真的是老人和弃婴的乐园”
现在的县社会福利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院内过去泥泞曲折、坑坑洼洼的石子路,如今成了芳香四溢、瓜果飘香的园林路;老人宿舍摆设从简化单一到电视、饮水机、沙发凳一应俱全;办公条件从一穷二白到电脑、打印机等设备齐全;从一日三餐、聊天打牌单一的生活到室内健身房、门球场、阅览室和健身操场……坐在外面晒太阳的老人舒记生说:“现在的福利院,真的是我们老人和弃婴的乐园,这离不开何院长的功劳。”
2006年,何东红被任命为县社会福利院院长。为了改善五保老人和弃婴的生活环境, 2008年,她争取资金100万元修建了五保老人宿舍大楼。在修建过程中,她顶着烈日坚持守在工地上,监督工程质量,不仅人晒黑了,还受了很多委屈。当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正在与干部职工一起加工棉被的何东红,接到院里办公室打来电话:当地村民阻止施工人员运送工地上的土石方填埋福利院内的鱼塘,还打伤了包工头。她二话没说就赶到现场。为了强揽填埋鱼塘的工程,30多位村民一下子将何东红围了上来,扬言见她一次打她一次,还乱七八糟地骂她。何东红毫不畏惧,没有丝毫退步,坚持向派出所报警。通过一晚的协调,第二天建筑工地又恢复了施工。说起自己修建宿舍大楼的事情,何东红说:“那次,我长这么大都没有被人这么骂过,我父母也没有这样骂过我,那天还是我的生日。”
面对威胁吓唬,何东红从不屈服。去年3月,该院的围墙烂了,请施工队伍再补。周边村的一些村民见自己“家门口”的工程都被外地人承包去了,心里很不服气,便给何东红打电话:“今后,福利院的工程不承包给我们的话,你要小心一点。”她义正言辞地说:“我现在就在办公室,你来吧!”后来,该院100万的绿化项目照样通过公开招标没有承包给当地村民。2009年,她还筹资60多万修建了食堂。她上任后,多方筹集资金累计400多万元,加强了福利院建设,改善了老人和弃婴的生活条件。何东红说:“这些年,搞建设确实有点累,不仅要自己算工程造价,还要监督工程质量,不过看到福利院条件的改善,心里就感到很值。”
她的心里只有老人和弃婴,还有福利院干部职工,却没有自己家人和亲戚的私利。与他一起共事的刘芳说,前些年,福利院需要一名炊事员,她的姐姐一直失业在家,职工都说叫她姐姐来,可她却想,把姐姐放到院里工作,职工会如何看,今后的工作怎么开展,她硬是说服姐姐放弃这个机会。每逢节假日,尤其是春节,她总是承担值班的任务,让别的职工能在节日里与家人团圆。每次院里局里评先进,职工都评她,而她总执意评一线职工。为提高职工待遇,每人每月加50元的服务费,可她自己硬是没有加。职工们见她东奔西跑很辛苦,叫她报点交通费,也被她拒绝了。来自双井镇的老职工李美珍说:“我快退休了,真的有点舍不得这么好的领导。”
她爱弃婴胜似亲生——
“要是晚送来一天,这小孩就没救了”
何东红的爱人远在沿海工作,总是聚少离多,既当娘来又当“爹”,照顾小孩的任务自然落在了她的身上。可由于工作的繁忙,她教会儿子过早地学会了独立。在别人家的孩子上学有父母接送,享受天伦之乐时,年幼的儿子孤单地行走在上学的路上,脖子上还挂着一个钥匙。有时逢领导来检查工作,或是出差回来晚了,懂事的儿子只好自己泡方便面吃。说起自己的儿子,何东红说:“有时候,我总觉得对自己儿子有亏欠,没有照顾好他。”
她对自己儿子心怀愧疚,但对弃婴却倾注了无私的爱。有一次,该院残疾儿童波波患了急性肺炎,何东红亲自送到医院就诊治疗,寸步不移地守护在病人的身边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换班的护理员赶到,她才离开。
今年7月30日下午2点多钟,县公安局“110”民警将他们在巡逻时在垃圾箱里捡来的弃婴送到县福利院。当时,这名弃婴全身血糊糊的,用烂衣服包着,里面写有“出生于7月30日”的纸条。在清洗时发现其背上长有一个“大瘤子”后,何东红立即将其送到县里医院检查。结果,这位出生才一天的弃婴被诊断为脊柱裂,神经系统先天发育不全,县里医院不敢接受,建议立即送到省级医院抢救。“去长沙治疗要花费好多钱啦!怎么办?可是救人要紧啦!”何东红紧跟着向局里领导汇报,与省民政部门联系,送往省城第一人民医院,经诊断为脊膜膨出。当时的值班医生检查发现伤口已经感染,说:“要是晚送来一天,这小孩就没救了。”
这名弃婴在医院住了一个月,花了5万多块钱后,虽然得救了,但由于脊膜膨出影响神经系统,造成下肢瘫痪。医生说,通过针灸治疗有可能恢复,如果不治疗就会终身瘫痪。她又安排工作人员每天送往县中医院实施针灸治疗,到治疗第8天的时候,工作人员用小手挠这位弃婴的脚心,发现有动的感觉。何东红听了开心地说:“总算我们没有白费力气,希望她早点好起来。”
从事护理出身的她,对弃婴有着特殊的感情。尽管她当上了院长,虽然每天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处理,但无论再怎么忙,每天总要抽空去检查院里收养的弃婴的护理情况。每天一大早来到院里后,依次到各班去检查,遇有不满意的地方,总是诚恳地给职工提出改进措施,有时还亲自示范给职工看,深得护理员们的爱戴。查完班后,她又像每一位普通护理员一样,加入到护理工作中去,一丝不苟地照料弃婴。
她敬老人情同父母——
“碰上何院长,是我们前世积德修来的福气”
县福利院里住着的除了弃婴,大多数是来自街道和农村来的老人。为了给老人更多的温暖,何东红为老人们逐个建立了生日卡,每逢老人过生日,福利院就沸腾起来:大家热热闹闹地围在一起,默默地为老人祈祷和祝福,使老人们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为了让老人穿得舒适整洁,她总是严格要求职工要为老人勤洗澡、勤换衣、勤洗衣。有时工作人员一天要为生病的老人换洗两三次。对于生病的老人,何东红总有放心不下的感觉,经常带头值班督促陪护,为病人端茶送药,倒屎倒尿。病人脏了,她就不厌其烦地给他们擦洗;病人不适,她就聚精会神地给他们按摩。
1997年,何东红刚从省民政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县福利院。当时,院里有一个90多岁的孙婆婆,性格怪癖,行动不便,粪尿都在床上,一年四季不洗澡,床单也不许换,成了令工作人员头痛的“老大难”。这位老婆婆成了何东红的第一个服务对象。何东红不怕脏、不怕累,为她端屎倒尿,背着她上厕所,每天将她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解决了院内的后顾之忧。与孙婆婆相邻的一位老人想不明白就问她:“你一个正儿八经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怎么心甘情愿做这些事?”她笑了一笑说:“这也是工作,需要我们来做嘛!”有一次,这位老人病了,大小便都拉在床上,何东红赶忙上前为她脱去脏衣服,擦净身子,换上了一身新衣服,她看到老人头发有些凌乱,便搂着老人为其梳理,她一边梳,老人一边流泪地自言自语:“闺女啊,我可把你磨苦了。”当时,何东红很激动,她说:“你老就把我当女儿吧,快别哭,免得伤了身子。”但老人就是止不住地流眼泪。
在县福利院的老人年迈多病,看病费用是一大难题。而何东红却心里只想着老人,不论经费怎么紧张,只要老人有病就送他们治疗。2009年冬天,来自卢峰镇梁家坡村94岁的周治顺老人,弯腰去拿烤火的烘桶,一不小心造成压缩性骨折。何东红知道后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将周治顺老人送到县人民医院治疗,在医院住院治疗了20多天。住院期间,她只要有空就前去看望伺候,经常送些水果和零食,陪着聊聊天。出院后,为了帮助周治顺老人尽快恢复,何东红联系乡村骨伤科医生,吃了20多幅中草药,现在已经完全恢复了,能够自由活动了。周治顺老人感激地说:“没有何院长,我真的可能早就不在了,这么大年纪骨头受伤了,哪里还敢想能够这么快就恢复了。”
福利院里的老人们对何东红交口称赞。不管哪位老人生病,她总是忙前忙后,悉心照顾,遇有老人心情不好,她总是主动与他们谈心,拉家常,开导他们。老人去逝,她守夜尽孝,送老人最后一程。观音阁镇92岁的黄祖容老人说:“何院长没有官架子,在我们的心里不是什么官,真的像亲生女儿一样对我们好,碰上何院长是我们这些老人前世积德修来的福气。”
她在管理方面一方面大胆推陈出新,实行《百分制目标管理考核》、《24小时交接班制度》、《值班人员职责》,让职工明白24小时内“我应该干什么,应该做什么;”“没有我做不到的,只有我没想到的。”另外一方面,她大事率先垂范,小事身先士卒。院里的集体劳动,她总是坚持参加。在工作中,她看见困难就上,遇到待遇就让,在干部职工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何东红正是凭着这种人生理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全身心地爱孤儿、敬老人和干事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私地将自己的情和爱奉献在福利事业上,勾画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轨道。她领导的单位自2006年开始连续5年被评为全县民政工作先进单位、创先争优先进党支部。自2008年开始年年被评为省市“先进福利院”。她本人被市人事局、民政局嘉奖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