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乡侗寨好阿婆 倾情浇开和谐花——靖州县大堡子镇岩寨村“好婆婆”李学顺先进事迹
作者:靖州县妇联      发布时间:2011-10-18 15:04:35

 走进大堡子苗乡侗寨,说起一个人,这里的阿婆阿妹总是赞不绝口。她就是李学顺,女,1954年4月出生,一家9口人,两个儿子均已成家,并育有三个孩子。在村里,她是一位对工作一丝不苟的妇女主任;在组上,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热心肠;在家里,她是一位孝老爱亲的好婆婆。

一、肩挑背扛十余载,默默无言助侗寨    无论是如今的妇女主任,还是过去的支部副书记,李学顺对待工作总是那么认真,总是那么有热情,总能让村里人放心,按照乡亲们的话说,“事情交给她,我们才放心”。57岁的她仍每天走寨串户,努力将隐患排除在村组,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工作落实到每个人。从支部副书记到妇女主任,她一干就是十余载,她把美好的时光留给了侗寨,她把热情浇灌在了侗寨。在她的积极带动下,岩寨成立了苗歌队,跳上了芦笙舞,恢复了茶树湾“赶歌节”,她努力传承着民族文化,拉近湘黔周边四十八寨苗家感情。在她担任村干部期间,岩寨村经历了蜕变,从贫困小山村发展成了省级新农村示范村,这里的苗乡侗寨气息越来越浓,这里的人们越来越和谐。

二、婆媳情深如母女,持家不吝寸草心    过去几年,李学顺的生活只是简单的围绕着三个男人,她的角色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短短的几年,她成为九口之家的主心骨,她又多了好婆婆、好奶奶的角色。在这个家里,李学顺总是倾尽所有的力气,努力让这个家庭变得和睦、幸福。特别是两个媳妇的相继到来,在外人看来,她们家不可避免的要“分家”,然而到目前为止,她家九口人还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吃着一口锅里的饭,家庭非常和睦。两个媳妇都是外乡人,李学顺担心媳妇的种种不习惯,便从起居的方方面面对她们进行照顾。二媳妇从广西柳州远嫁过来,语言成为第一障碍,李学顺主动成为她的翻译。平时,李学顺也不忘介绍侗家的风俗习惯和询问媳妇家乡的风俗习惯,谈心的时候也总询问媳妇们喜欢吃什么菜,做的菜合不合她们的味,李学顺对媳妇们如是说:“这里就是你们家,你们就是自家的闺女”。两个媳妇成为了侗家媳妇,她们家却保留了很多媳妇家的风俗习惯,在村里人的眼里,也早以习惯把她们当做母女相待。真情换真情,人心换人心,在李学顺的精心照料下,这个家也越来越温馨,每逢节日、生日,孩子们都会给我们老两口送来可心的礼物,即使是在外打工期间,也会电话里嘘寒问暖。李学顺的身体不太好,孩子们时常提醒她注意身体健康。李学顺也总是打电话叮嘱儿子和媳妇,要是累了就回家,一家人团团圆圆才是最大的财富。

三、义教子女收硕果,和睦邻里得口碑    在处理好家庭成员的关系之余,李学顺从没有放松过对孩子们的教育,教育他们认认真真的工作,本本分分的做人,教育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努力的工作,脚踏实地的为农村为国家多做贡献。孩子们在家,就要努力建设好新农村,孩子们在外,就要努力做人、做事。无论是儿子儿媳还是孙子孙女,每当看到他们的进步被大家认可的时候,李学顺的心里简直比喝了蜂蜜还甜,因为那份由衷的欣慰和自豪不光是孩子们给她的最大报偿,更是她辛勤耕耘的动力和幸福源头。    在教育好孩子的同时,李学顺还特别注重和谐的邻里关系。在农忙的时候,李学顺家里的活即使干完,她也闲不下来,还总是帮别人家收稻子、晒谷子、掰玉米;要是遇到谁家媳妇要办准生证,她也总是帮忙到镇计生办去领表,告诉对象要准备哪些材料。农闲,总是有村民在她家纳凉聊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李学顺及她的家庭在村里的口碑越来越好,连续几年被镇政府评为“五好家庭”称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群众也总是夸她“大好人”。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