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创业者的人生磨砺
作者:益阳日报 伍挺 肖少华      发布时间:2011-10-18 10:14:23

用世俗的眼光打量周月红,是一个没有解的方程式。 

坐在办公室打打电话就能完成的工作,她非要下到一线,天天跟搅拌机、铲车和漫天的烟尘混在一处;在大厅里“调摆”一下就能搞定的事,她非要自己去饭馆当服务员,为顾客端茶送水。 

如果她是一个普通的员工倒也罢了,她是4家企业的董事长,其固定资产达四五千万元。 

用创业的涵义衡量周月红,是一个有魄力的企业家。 

她的名言是:艰苦不艰苦,都要创业!注解更具见地,有人说只有在饥寒、劳累、伤病的情况下创业,才叫“艰苦创业”,其实不然!尤其是在达到小康之后,与过去相比似乎不艰苦了,其实不是不艰苦,而是换成了另外的“艰苦”。一个办企业的人,一定要防止小富即安的思想,不断寻找新的艰苦、克服新的艰苦,创造新的业绩。 

这句看似普通却充满哲理的话为她所有的行为作出了诠释。 

啥“苦”挡路就吃啥“苦”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对拥有4家企业、二三百个员工的大家庭来说,这本经就更难念。20年来,作为一个总是吃苦在前的当家人,周月红经历的苦难数也数不清。她认准一个死理:为了发展事业,啥“苦”挡路就吃啥“苦”! 

早先搞承包,周月红就吃够了“筋骨之苦”。 她出生在宁乡的道林镇,从小就敢作敢当、舍得吃苦,1979年高中毕业后,在大队当过团支部书记、妇女主任。当时,全国兴起创办乡镇企业的热潮,道林镇也一样,办了好几家耐火材料厂。然而,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经受市场的检验。宁乡中心耐火材料厂红火一阵后,成为市场的淘汰者。这时,大伙想到了她——做事 “霸得蛮”,又不斤斤计较,想让其来承包厂子。于是, 1989年,周月红承包了宁乡中心耐火材料厂。问题来了,她从未做过耐火材料,也从未管理过企业,能行吗?好多人等着看笑话。周月红白天带领员工肩挑背扛运原料,翻山越岭跑销售,挑断了多少扁担、磨破了多少双鞋,根本无法算清楚;晚上看《企业管理》、《领导者的艺术》等书籍,看了多少遍,自己也记不清了,十多本管理书籍被她翻烂了。“外行领导内行”的笑话没让人看到。仅3个月,企业就遏制了亏损下滑局面;一年后,红火起来了,产品走出宁乡,打进了长沙市场。 

产品出名了,企业出名了,周月红自己也出名了。1992年初,她被原益阳县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引入,在兰溪路口办起了益阳耐火材料厂。建厂之初,她还住在宁乡道林镇。每天清早从道林骑摩托车出门到益阳,晚上从益阳回家,有时实在来不及了,就睡在工地上。当时,益阳到宁乡还是砂石路,且不说刮风下雨、打霜落雪等恶劣天气,就是一个来回四个多小时的颠簸也够人受的,周月红这样来回一跑就是半年,直到当年11月工厂点火。 

企业的开工,填补了益阳耐火材料生产的空白。随后,在益阳没有任何人脉关系的周月红,又吃尽了“心智之苦”——如何打开益阳的市场。她还记得,为改变“修房子是砖就行”的旧观念,她经常睡不着觉,着急上火,搞得喉咙嘶哑,嘴边生起一溜溜小泡。终于想出了不少好办法,比如到媒体上做广告,利用改变“修房子是砖就行”的旧观念,她经常睡不着觉,着急上火,搞得喉咙嘶哑,嘴边生起一溜溜小泡。终于想出了不少好办法,比如到媒体上做广告,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为提高市民选用耐火材料的热情,周月红倡议有关部门举行耐火材料知识竞赛,甚至想出了向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免费赠送耐火材料的点子。到1994年,在周月红的带领下,益阳耐火材料厂固定职工由建厂初期的30人发展到150多人,合作厂家由原来的一家发展到现在的10家,产品由配套加工发展到现在的10个系列近百个品种,开辟了砌筑、维护,炼钢炉的安装、维护和全套服务,年产值达2000万元。而过去的仅仅依靠经验管理也逐步变为用科技手段和各项规章制度的科学管理。 

企业红火了,口袋也鼓了。可为了未来的发展,她又在吃着“远虑之苦”了。“条件好了,心里却老觉得还有事没做好。”周月红说。益阳发展很快,郊区眨眼就成了城区。党的十六大为农村画出了节约能源资源、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图景,也触发了她发展其他产业的灵感。2006年,她在广西南宁创办了耐火材料厂,2009年,创办了艺园古典红木家具公司,今年又创办了友佳饭馆。她说:“为了发展,我再吃20年苦也值得!” 

 吃“外苦”“内苦”都成了习惯 

周月红的丈夫刘小波说:“她这一辈子,就是吃苦的命。”大儿子刘飞镜说:“我妈这一生,是泡在苦水里的。”小儿子刘飞箭说:“做起事来不要命。”员工说:“再大的苦也难不倒我们周董事长。”不管企业发展得多好,不管自己多富足,周月红就是爱吃苦。吃苦早已成了她的家常便饭。 

身体的苦是“外苦”,周月红至今仍在经常吃。益阳耐火材料厂竣工后,不管是找项目还是跑市场,总是带队亲力亲为。一次遇上车祸,周月红的左腿骨管是找项目还是跑市场,总是带队亲力亲为。一次遇上车祸,周月红的左腿骨折,整口牙齿错位当场晕倒。身体刚刚可以自由行动,她又马不停蹄地跑市场去了……像这样的车祸,在跑业务的过程中,她遭遇过4次,4次和死神擦肩而过。 

每天清晨,在车间劳作的员工总能见到周月红的身影,问原料的情况、了解工程进展。早晨步行绕厂子一周,是周月红每天的规定动作。一圈下来一身汗,换身衣服再上班。“只要对得起员工,多大的苦我都能吃。”周月红说。1992年11月18日,益阳耐火材料厂点火。可就在10天前,碾磨机试机时,因转速过快,将机座损毁,需要重新安装预置板。有人劝她晚点开业,她坚决主张开业,硬是在厂里日守夜守一周,将机座修复。 

心里的苦是“内苦”,也最折磨人,但周月红认准的事,再苦也非做不可。上世纪90年代初,宁乡中心耐火材料厂正处在鼎盛时期,她要到益阳来办厂,不光是朋友,就是亲戚也不理解。她说:“我不能总做‘跑龙套’的。”改革开放初期,宁乡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管理相对落后,往往以给国营企业加工配套产品零部件来求得生存,只能跑跑“龙套”。到益阳后,她引进项目和人才,自主研发新品,在资金、技术和管理上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实现了从“跑龙套”到走上前台。这时,家人才理解她的用意。然而,益阳的耐火材料正红透“半边天”时,2005年,她决定到广西发展。当时,全家人都反对,理由是增加投资不算,还要重新开拓市场。她说:“一个有远见的人都要关注政策走向,未雨绸缪。”虽然后来证明,她又一次正确;但她说,当时自己心里也没底。 

内心的苦,还有对家人的愧疚。谈及此事,周月红总会低下头,神情黯然。她的两个儿子甚至有点“恨”妈妈,当年为了办益阳耐火材料厂,两口子一心扑在上面,很少有时间去管儿子的学业。后来,又一心扑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上,也很少管他们。 

儿子虽然一个跟父亲管理着广西雄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一个打点着艺园古典红木家具公司;但他们心里有怨气,周月红知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常常暗自思量,缺少知识的儿子,在这个到处都是高科技的年代,以后怎么办?“儿子都没圆大学梦,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周月红说,心里的苦,只能咬咬牙吞下去。 

“变着法子自讨苦吃”成了她生活的乐趣 

益阳耐火材料厂红火起来后,周月红并没有满足于衣食无忧的现状,“艰苦”完全变成了另外的样子。她对于“艰苦”的理解,也在新的条件下不断更新。对此,员工们善意地取笑她总能找到别人找不到的“苦”来吃,还自得其乐。 

不怕吃苦的周月红,二十多年来不断为“艰苦创业”注入新的内容,也练就了“化苦为乐”的本领。她说,当时在宁乡承包企业时,虽然村民能吃饱了,但眼看年关到了,厂里上百名员工家里还没有多少过年肉,自己一家的日子却过得宽裕。她急在心里,焦在脸上,作为大队干部,她不甘心。“我一定要想办法发展企业,让员工过上好日子!”当时才20出头的周月红在心里不停地对自己说。因此,尽管自己没那经验、这经验,力气总是有的;能为左邻右舍出点力,总比什么事都不做要好。 

就像登上山顶,才发现攀登的过程才最最迷人——在日复一日的付出中,她已经拥有了无比的充实和满满的快乐。 

这快乐是那样醉人,让她将一切艰苦这快乐是那样醉人,让她将一切艰苦置之度外。 

1992年,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到益阳来办厂。其解释是,不甘心当“跑龙套”的。其实还有一个方面没有对家人说,那就是产业报国。当时,宁乡耐火材料工业存在诸多制约自身发展的问题;而在益阳,这是一个空白产业,于公于私都有好处。于公,能填补一个地方的产业空白,为当地发展尽一份力,是一个国民的职责。于私,益阳的机遇更多,市场更宽阔,可以打造行业自主品牌。更何况,还可以带动当地人就业。这是一举三得的好事,自己吃点苦又有什么? 因此,她投资500多万元在这里办厂。企业投产后,为我市增加了税收,还吸收100多名人员重新就业,为失业人员带来了福音。 

爱的因子正在快速地绽放、传播、扩散。它释放出了这个社会曾经冬眠的激情,它集结起了深藏于人们内心的善良,它把益阳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映得流光溢彩、英姿勃发。 

2006年,在广西办厂以及转产开家具厂、开饭馆,她的说法是,人要懂得回报,益阳让自己的企业发展壮大了,现在它发展了,原来的郊区变成了城区,不适合再生产耐火材料了。小家庭的发展离不开大家庭,因此,需要小家庭为大家庭的发展作出牺牲,应该欣然接受,而且要提前做好准备。 

沿着这条价值理念的链条,不难找到她的价值路线图,而这个路线图的灵魂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有人问周月红,这样“变着法子自讨苦吃”是为了什么?她说:“人都有私心,我也有,为了自己的企业发展。但人上半夜想自己、下半夜也要想想别人吧。如果不处理好企业发展与回报社会的关系,不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共同和谐,企业虽然能获得一时的利益,但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在发展事业的20多年里,她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总计捐赠20多万元,涉及教育、科研、环保和产业升级等多个领域。从为群众办好事到对社会负责任,周月红一步步实现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这也许是她能“以苦为乐”的最重要的原因。 

一年年四季流转,周月红从一个姑娘到了不惑年纪。其答卷,值得公众期待。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企业家“艰苦创业”的要求,早已不再是“饿肚子”“穿草鞋”了,然而只要创业,必然艰苦,虽然新的艰苦可能是以“不艰苦”的形式出现。正是在这种时候,企业家的队伍里就更加需要周月红这样的带头人。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