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起就在社区工作,年近半百了,还在为社区的大事小事奔忙,忙得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有人说她就是小巷里的一缕阳光。她忙得值,和社区一班人把一个条件落后的社区,带成了全省文明社区。她叫陈润珍,资阳区汽车路街道南岳宫社区党支部书记。
居民冷暖常记心头
她养成了一个习惯,吃不完的饭菜打包,给孤老特困居民送去
见到陈润珍时,她正在和顺家园廉租房小区居民张镜清家里。这是个令人心酸的家庭,四口之家,除女主人张镜清外,其他三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疾病。
陈润珍碗柜里看看,米桶里瞧瞧,床上的被子摸摸。她向我们轻声解释:“有些居民,明明是吃了上顿忧下顿,可面子浅,从不向社区反映,只能从一些细节上发现问题。”
这次,陈润珍除送上慰问金,还给她们带了一大包菜。“这些菜是我在区里开人大会时打的包。”
笔者好奇:“那么多人看着你打包,不难为情吗?”她淡淡一笑:“刚开始确实不好意思,可想想社区里的特困居民能吃好几天,我这面子比起他们的肚子,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吃不完的饭菜打包,早已成了陈润珍的习惯。她还发动同事、社区居民这样做,让大家都形成这样的习惯。
让每个人走得有尊严
这些年,她就像闺女一样,送走了9名孤老 。
“陈书记,我妈妈走了”接到卓明俊打来的电话时,陈润珍刚劝和社区一对闹离婚的小夫妻。 “你别急,我们马上来。”卓明俊3岁时被人带养,养母待他很好。他是个孝子,养母过世后,想把丧事办得热闹一些,可家里条件不好。
一通电话后,陈润珍召拢了社区工作人员。她带头捐款200元,其他人也纷纷献爱心。那些天,他们为老人守灵,就像崽女一样。
社区里常有孤老拉着她的手:“润珍啊,真的辛苦你了。有你在,我们百年之后也安心了”这话,让她心里特暖和。
有人统计,从2002年组建南岳宫社区以来,陈润珍他们送走了9位孤老,每一次都办得体体面面。
和鄢智民老人的特殊情谊,更是让人感叹。一次走访中,了解到老人生活困难,陈润珍决定结对帮扶。她四处奔走,解决了老人住的问题。老人有病,无法控制小便,得时时备个“灰包”。那些年,下乡走亲戚,陈润珍总是多个心眼,找人家要些锯木灰、米糠之类带回来。逢年过节,自己家有什么好吃的,绝对不会少老人那份。每年的除夕,她总要提着大包小包去看老人,陪她一起过年。老人活到了
99岁,无疾而终,临终前,看着坐在床前的陈润珍,一脸笑容。
跌倒过不要紧,爬起来就行
为让他们开始新生活,她苦口婆心,还四处求人帮找工作
刘光森走的那天,陈润珍提了个小小请求:“让灵车在社区办公楼前停一分钟。这里也是他的家呀!”
刘光森和她无亲无故,2002年,南岳宫社区组建,刑满释放的刘光森被派出所送到这儿。许多人都觉得是件麻烦事,可陈润珍不这样看。“人家做了违法事,抬不起头,我们就要帮助他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堂堂正正做人。”
刘光森没有地方住,她想方设法帮他解决,还发动社区工作人员,捐钱送物,给他添置好生活用品。然后,她安排他打扫社区卫生,每月都有几百元钱,生活基本有了保障。“光森啊,党和政府给了你重新做人的机会,你一定要好好干,争口气。”那些年,她三番五次给他做工作。刘光森变了,他不再冷漠,做起事来,干劲十足。
2008年,刘光森因病去世,陈润珍和社区工作人员为他送行。那天,漫天大雪,他们送了一程又一程。
不是刘光森运气好,是陈润珍有副糍粑心肠。前段时间才从监狱出来的明哥(化名)对她充满感激。陈润珍找到一位公司老总,给他找了份当保安的工作。听说是“犯过错误”的,老总头摇得像拨浪鼓,陈润珍拍着胸脯:“我以人大代表的资格向你保证。”
陈润珍谈自己和社区孤老的特殊情缘说:“我两岁就死了娘,这些年,社区的婆婆姥姥都把我当闺女,我从中得到的爱比我付出的爱多得多。”
她身材娇小,走起路来却脚底生风,男人都赶不上。她说,这是练出来的。她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社区的28条大街小巷来来回回,了解居民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看她满怀激情地奔走在路上,我们感动于她在最基层的工作岗位上30多年的坚守,惊诧于她小小的身躯里蕴藏巨大的能量。
这种坚守,这种能量,来源于爱。爱社区居民,爱自己的工作,才有她的坚守。
让人欣慰的是,她已把爱植根于更多的人心中。在社区,不少居民自发行动,汇成爱的洪流,去温暖那些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