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青菜 几多辛苦
作者:蔡立平      发布时间:2011-09-21 10:50:03

夫妇俩配合默契的摘菜

每天早上无论多早去市场买菜,总能看见菜贩们忙碌的身影,听到菜饭们吆喝的声音。菜农们早上几点起床备菜、卖菜,他们忙忙碌碌赶—次集能挣多少钱?

晚上9时才吃上晚餐

卜四喜,今年60岁,老伴李雪梅58岁,邻里都亲切地称呼四爹、四娭毑。 

这天晚上8时40分,笔者如约来到他家,夫妇俩刚从菜地里回来。四爹满头大汗,脸、脖子、手臂晒得黝黑。他说,吃完饭得再去摘一阵菜。 

四娭毑迅速热好了剩菜剩饭,时钟已指向9时。 

9时20分,四爹开着电动三轮车出发了,笔者与四娭毑随后。“电动三轮车是小崽上个月给买的,之前是踩人力三轮车,最早还是挑菜去河边过渡哩。”一路上,四娭毑介绍着她家的情况,他们种菜已有35年,靠此养活一家人,两个儿子现已成家立业,还有两个孙女。 

借着灯光,穿过两条曲折的小路,大家来到离家1公里外的蔬菜地。两片土地有3亩,种了丝瓜、黄瓜、豇豆、辣椒等10来种时令蔬菜。 

披星戴月摘菜忙 

头顶的月光微弱,菜地里一片漆黑,除了偶尔几声犬吠,周围一片宁静。 

黄瓜掩藏在藤叶下,很难分辨。四爹提菜篮,四娭毑拿剪刀摘,配合默契,头还时不时钻到了藤叶下。“老倌子眼睛看不清,晚上开电动车也要打着手电筒。” 

笔者也兴冲冲地摘起来,他们连声提醒:“采摘不能把刺和花抹掉了,不新鲜顾客都不会要的!”于是只能小心翼翼,10分钟后,笔者就感到腰酸腿麻,不到半个小时已是挥汗如雨。 

四爹夫妇却弯曲着身体,采摘,整理,再采摘,再整理,;豆大的汗珠从脸颊流下,衣服已经完全湿透。四娭毑接过笔者递给她的纸巾,轻轻地为四爹揩汗。   

1个小时过去了,成熟的黄瓜已经摘完。四爹夫妇俩走进菜地旁边的一所木房子,喝了一口茶,稍作休息。别看是简易的木棚搭建,里面装备齐全,所有种菜工具一样不少,墙上还挂着一个时钟。“菜地里做事带手机不方便,有时候忙得忘记吃饭了,放钟提个醒。”四爹补充道。 

晚上10时50分,摘完了菜,四爹将所有菜篮搬进电动车回家。“你小心点,慢点开!”四娭毑关切地提醒。一回家,四爹把菜全卸下来,摊开放在地上。“堆在菜篮里容易老,容易坏。”他说,像空心菜、丝瓜一般留在第二天早上摘,才新鲜好卖。 

晚上11时20分,笔者回家,四爹他们也准备洗漱休息。 

为了“占地盘”,凌晨3时起床

凌晨3时,闹钟准时响起。四爹夫妇匆匆忙忙起床,简单洗漱后各自忙着。四娭毑煮了几个前天没有卖完的玉米作早餐,四爹把青菜整理好装进电动三轮车,前前后后只用了不到20分钟。四爹开车,四娭毑坐在后车厢,出发了。 

4时10分,赶完约15公里路,来到江金菜市场,少数摊贩已经到了。“买菜的都还没出来呢,干嘛这么早出发,不多睡几个小时?”笔者很是疑惑。四娭毑说:“要早点来占地盘子,不然市场里没地方呆。” 

选择一个有利位置,四爹卸下这70多公斤菜,就骑车回家了。“看来四爹还可以回去补个回笼觉。”四娭毑立即解释:“早上正是凉快的时候,他赶回家给菜地里施肥、泼水,少说也得忙到11点左右。”距开市至少还有2个小时,四娭毑把菜摆放整齐,啃了两个小玉米,就坐在小矮凳上打盹。 

辛苦一天,一车菜才赚110元

6时20分,市场里陆续有人来买菜。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与四娭毑热情交流一番后,买了0.5公斤黄瓜、0.5公斤豆角,3块钱。“她家的豆角很甜、也嫩,来晚了就卖完了。”老太太很是满意,四娭毑做成了这天的第一笔生意。 

7时开始,生意越来越火,四娭毑有点招呼不过来。酷暑难耐的高温天气里,市场内夹杂着汗臭味和腐烂蔬菜散发出来的刺鼻味道,还充斥着嘈杂的讨价还价声。 

2个小时过去,四娭毑的菜卖了一大半,还剩下部分辣椒和黄瓜。感觉肚子有点饿了,四娭毑请旁边的大爷帮她洗了两根黄瓜,一人一根。 

上午10时46分,四娭毑的菜全部卖完。先数一数上午的收获,这也是一件让她兴奋的事。“今天卖的比昨天强,毛收入215.5元,除去各种成本,能挣110元左右。”“回家要先搭6路车到桥南,再转班车,要3块钱呢!”四娭毑默念着。3块钱车费对于她来说算是个奢侈的花费了。她说,要尽快赶回家吃午饭,争取睡三四个小时。下午4时后,太阳就没那么烈了,还要去种菜、摘菜。

夫妇二人,每天只睡六七个小时的觉,剩余时间都在紧张的忙碌之中。虽然再不用赚钱养孩子,但四爹夫妇还打算坚持两三年。“累是累一点,但也习惯了,而且我们自食其力还能为两个崽减轻负担”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