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如兰花般清幽淡雅,却以柔弱的肩膀挑起人间道义,化解世间纠葛,被社区群众称为“铁面娘子”;她,背负生活重担,却安守清贫,如磐石般屹立坚守,是亲戚朋友眼中的“傻大姐”。二十八载岁月轮回,世事变迁,却无法动摇她扎根社区、服务基层的信念。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她的青春在社区这片小天地静默绽放、炽热燃烧。她就是资阳区金花坪社区人民调解员潘建民。
情理交融化解桩桩纠纷
潘建民所在的金华坪社区成立于2002年7月,现有住户2342户,人口6278人,是一个流动人口多、外来务工人员多、离退休人员多、五小门店多的“四多社区”,也是矛盾纠纷的高发地带。如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成了摆在调解员面前的难题。“化解矛盾纠纷,要理字当先、情字当头,把调解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这是潘建民多年从事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心得。
陈某和丈夫李某7年前从南县搬到社区生活,多年来,因夫妻俩缺乏沟通,导致家庭暴力频频发生。周边居民多次劝解无果,无奈之下,陈某向潘建民求助。潘建民竭力安抚女方情绪,当即找到男方了解情况,耐心劝解,向男方宣讲家庭暴力的危害及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讲解和谐家庭的经营方法。并要求男方同自己一道接女方回家,照顾好女方。此后,潘建民又反复上门回访,终于挽救了一个濒临破裂的家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潘建民把一腔真情献给了这对夫妇,他们无尽感激。每次谈到潘建民,陈某总是泪眼婆娑,他们用融洽、和睦的家庭氛围给了潘建民最实在、最珍贵的回馈。
做矛盾纠纷排查时,也会遇到抵触情绪和质疑的目光。耐心劝导、贴心服务,是做好排查调解的不二法门。2010年的冬天,潘建民和往常一样在街头巷尾清查流动人口,摸排安全隐患。路过某小学附近时,发现学校旁搭建的一间平房内,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地板上烧柴取暖,屋内烟熏火燎,火堆旁一大堆柴火随意散放。老人所在房屋与沿线20多间平房联排而建,大都是一些年老体弱的住户,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潘建民当即要求老人熄灭火堆,建议老人用安全的方法取暖。老人置之不理,以天气太冷、自己无钱购买电烤炉为由回绝。潘建民耐心向老人讲解屋内烧火的危害性,并主动帮老人把散乱的柴火堆好,还建议老人在屋外烧火取暖,加强自我保护。老人终于接受了潘建民的建议,一桩极可能引发重大火灾、激发重大矛盾的事件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平息了。
人民调解员不是专职的法律服务人士,要调解一桩纠纷,需要做足法律常识功课。
潘建民遇到过很多劳资纠纷、购房纠纷,为了决断公平、合理合法,她自学了《合同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成了社区工作者当中的“法律百事通”。
2007年以来,潘建民调解的矛盾纠纷数千件,做到了件件有结果,件件无反复。如今,社区矛盾纠纷当事人中悄悄流行起一句话,“矛盾争吵不可怕,潘建民来了没了话。”在潘建民那颗透明、纯净的心里,流淌出来的是难以抗拒的真诚和润物无痕的大爱。
数千册台账无一瑕疵
翻开潘建民整理的“两清”工作、综治工作以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台账,规范的格式、娟秀的字迹、洁净的卷面,一如她的外表般清雅脱俗,没有一点杂质,没有一丝刻意。
做好一本台账不难,难的是数千册资料始终如一,无一瑕疵,而潘建民却做到了。她制作的手写台账甚至没有一个黑点,“只要出现一丁点问题,就一定重新制作。”她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风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始终保持到了工作当中的每一环节。2010年是“两清”工作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段。为了落实“街不漏巷、巷不漏栋、栋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实现人口清查工作全覆盖、零遗漏,一年来,清晨傍晚、大街小巷总有她走家串户清查流动人口的身影。深夜12点,办公室里仍然闪烁着忽明忽暗的灯光,那是她在加班加点登记、录入、造册。日复一日,她把加班加点的生活延续了365天。人们看到的是整齐规范的台账资料,看不到的是她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与身体伤痛做持久较量的坚韧。“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年多过去了,金花坪社区的“两清”工作率先在全区实现了100%覆盖,成为人口网格化管理试点社区。潘建民也成了领导心中最放心的“两清”专干。
20余年坚守清贫的执着
在社区工作20多年,潘建民没有为自己谋过一分一毫的私利。10年前,她的丈夫就下岗了,全家人仅靠自己每月200多元微薄的工资勉强度日,家庭经济状况非常拮据。丈夫要她向民政部门申请低保,补贴家用。她稍作思忖,淡淡地说了一句,“社区比我们困难的家庭还有很多,他们也很希望拿到低保。”她义无反顾地把享受低保救济的待遇让给了别人,把艰难度日的窘迫留给了自己。
如今,他们一家三口仍蜗居在一套30多平方米的小居室里,一室一厅的布局,儿子只能常年在客厅里搭铺,拥有一套大一点的房子成了一家人梦寐以求的心事。亲戚朋友要她向领导反映,申请廉租住房,街道领导考虑到她的实际困难,主动提出照顾,她却婉言谢绝了。
亲戚朋友都说她是“傻大姐”。20多年的奔波劳累,换来的是每月200多块钱的工资、3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穷困潦倒的苦日子,别人躲还唯恐不及,她却乐在其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她就是这样的一个“傻大姐”,一个平凡的社区工作者,一个坚守信念的共产党员。她用一颗赤子之心诠释了一个基层共产党员扎根基层的信念,用拳拳爱意抒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华美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