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伏娥:我有好大一个家
作者:陈浩军 肖凤芝 何孟君      发布时间:2011-09-20 09:56:18

【核心提示】在益阳桃江县马迹塘镇龙溪村,有一个和和美美的大家庭,祖孙四代同堂,儿女大了也没分家。一家13口,相亲相爱,互帮互助,乡邻无不羡慕。是勤劳朴实的女主人,用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和男人一样的坚毅刚强,箍起了这个家。而今,这种好的家风,又在下一代之间传承。

婆婆说:媳妇是贴心小棉袄

都说,婆媳难相处。可在罗德英看来,媳妇就是自己知冷知热的闺女,59岁的易伏娥对她好着呢。 

老人的心里,珍藏着这样几个镜头—— 

2009年,她不小心感染风寒,病倒了。老人有点倔,坚信是药三分毒,硬是不肯吃药打针。 

易伏娥急啊,婆婆生病胃口不好,她细细地熬好小米粥,端到床头。一边吹,一边喂:“妈,多吃点,才有力气,病才好得快。” 

山里到处都是药材,易伏娥认得一些。她一早就出了门,采来一大捆,煎来让婆婆服下。“妈,这些都是山里长的,纯天然,喝下去就好了。”哄得婆婆一吹,一边喂:“妈,多吃点,才有力气,病才好得快。” 

山里到处都是药材,易伏娥认得一些。她一早就出了门,采来一大捆,煎来让婆婆服下。“妈,这些都是山里长的,纯天然,喝下去就好了。”哄得婆婆一口一口喝下。 

老人恢复起来不比年轻人,往往要好几天,易伏娥精心照料着。等老人病好了,侍候她的媳妇却瘦了一圈。 

罗德英喜欢喝点小酒。每年,易伏娥都会找来酿酒的师傅,用家里最好的糯谷,酿造上等的谷酒。老人有风湿,她还买来驱风散寒的药材给泡酒。近几年,易伏娥总会喂一头猪过年。猪心、肉片煮了,让婆婆一个人吃。在村里有一个习俗,猪心给最敬重的人吃。她的心里,婆婆永远排在第一。 

令人欣慰的是,三个儿女受她的影响,对奶奶也特别好。逢年过节,总要给老人买新衣裳、新鞋子。几百元一枝的人参一买就是几根,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希望奶奶长命百寿,幸福安康!”丈夫说:这个家妻子就是主心骨 

男儿有泪不轻弹。可说起妻子易伏娥,62岁的陈接宝几度落泪。他忘不了妻子陪着他走过的那段艰难岁月,“如果不是她,这个家早就散了。” 

18岁的易伏娥嫁给陈接宝时,只知道男人忠厚。可嫁过去之后,她才晓得这个家有多贫穷。两间烂木屋,外面下大雨里面落小雨。 

随着3个孩子的先后出生,家里更是入不敷出。那些年,易伏娥像个男人一样,田里土里,什么活都干,还要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去打几篮子猪草。“每年养大两栏猪,贴补家用。”孩子上学后,生活的压力更加沉重。鸡蛋都舍不得给孩子们吃,积攒下来,带到镇上去卖些钱。从家里到镇上,几十里路。易伏娥走路去,她不想花那搭车的钱。丈夫跟她说:“日子过得这么苦,要不让大儿子别念了。”易伏娥头摇得像拨浪鼓,“宁愿我们多吃点亏,莫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这些年,日子好过了。易伏娥还不闲着,她对儿女说,“妈妈还做得动,你们到外面去干事业,孩子们就交给我。”带大的孙子孙女可亲她咧,放学回家,总要在奶奶脸上亲一下,“奶奶,你的脸好香咧!” 

媳妇说:婆婆就是我们的好榜样 

李应军和易平是妯娌,在常人看来,她们就像一对亲姐妹。 

因为在外工作,小儿子陈新华和妻子易平一般只过年才回来。端午、中秋,送节的任务就交给了大哥陈习光和嫂子李应军。 

李应军做得真不错,给娘家买什么礼物,弟妹娘家也一样。进了门,“爸爸妈妈”喊得沁甜,手里也不闲着,看老人忙不过来,就帮着洗菜、切菜。 

陈习光给自家添置一些东西,绝不少弟弟那一份。去年,就帮他添了一套沙发、床,妻子二话不说。弟媳回了家,也总不忘给侄儿侄女带些礼物,还会带些益智书,“儿女成才,对于母亲来说,都是最盼望的,弟妹想得真周到……”李应军对此十分感动。 

妯娌之间,相处融洽,脸都没红过一次。问其中的诀窍,她们说得很朴实,“家里就有一个榜样咧,一辈子都学不完……” 

她们说的是真心话。每次身体有一点不舒服了,婆婆易伏娥就抢着把事情做完,只说让她们好好休息一下,养养身体。其实,那些年,生活太苦,易伏娥落下了一身病。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