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玲(左)向逝者家属解释丧葬流程
人类的祭奠仪式,虽绵延几千年,然殡葬礼仪人却鲜有“科班”出身的。我市殡仪馆,却有四位“80后”女孩,大学毕业后就成了专业殡葬礼仪员。
“科班”出身,服务专业
上午8点,市殡仪馆“恒山”悼念厅。25岁的田玲站在花圈下,她的身边,躺着一位准备火化的老人。在之前的告别仪式上,田玲的任务是当一名司仪,引导前来悼念的亲朋送别逝者。在田玲看来,她的工作和别的服务岗位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她们是专门为逝者服务的。“既然死亡是无法逃避的归宿,那么就得有人做好这份工作。”田玲说,她2008年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毕业之后,就来到市殡仪馆,与她从事同一工作的,还有三个女同学。“这个职业,其实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恐怖,做这行会更加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田玲说,大学期间,她们系统学习了殡葬专业课,当逝者家属手忙脚乱的时候,她们作为礼仪人员,能提供一整套殡葬服务,不仅代办仪式和各类证件,还协助办理火化事宜。丧属们伤心之余,就不必再为繁琐的后事操心了。
工作辛苦,但很神圣
田玲很健谈,笑时还露出一颗小虎牙,很可爱。 “其实,我们平常生活中都是非常爱笑的,但从事这个行业,一旦进入工作,自然就严肃起来。”田玲说,殡葬这一行和别的行业还是有区别的,“别的行业,提倡微笑服务,而我们这里不能笑,这是对逝者及其亲朋的尊重。”她还说,从事这一行,说话要特别注意分寸,因为失去亲人的丧属,心情都很低落,如果说话不注意,会让他们特别堵心。
此外,她们从不主动跟别人握手,也很少对人说“你好”,更不能说“再见” ,当被人问到职业时,也是用“民政部门”或“服务行业”来模糊回应……“社会偏见是一个客观存在,我们并不是贬低自己,或故意欺瞒,而是不想 此外,她们从不主动跟别人握手,也很少对人说“你好”,更不能说“再见” ,当被人问到职业时,也是用“民政部门”或“服务行业”来模糊回应……“社会偏见是一个客观存在,我们并不是贬低自己,或故意欺瞒,而是不想引起误解,弄得彼此尴尬。”田玲说。
在跟班的两个多小时里,田玲在不同的悼念厅里奔波,指导丧葬流程,回答丧属的提问,只有等逝者出殡了,才和笔者聊上几句。田玲说,这是一个要求严格的职业,因为对逝者来说,殡葬服务只有一次,要力求完美。她说,一次一位长沙丧属提出要把花圈、桌椅围着逝者摆成心型状,田玲照办了,也因此而累得够呛,可那位丧属却不满意,责骂她摆的形状不好看,田玲只好返工。“虽然累,但我能理解丧家的心情,毕竟是亲人离开了。”说完她又笑着安慰自己,“能让逝者走得美丽,走得完整,让逝者家属得以慰藉,何尝不是神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