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莫露香,是一位扎根家乡码市镇刘家小学从事复式教学的乡村教师,她在家乡这块曾经贫瘠的土地上默默耕耘,已经整整三十一个春秋,三十一年只为做好一件事,就是教好书、育好人。三十一年的复式教学历程是艰辛的,坎坷是曲折的,然而得到每一届学校领导的关怀和信任却很多很多,她很感激他们!从德高望重的蒋庆科校长到如今年轻有为的马永生校长,先后五位校长都非常体恤她、信任她。他们在安排人事前都找她谈心,要调她到条件优越的码市镇启汉小学工作。但她却选择了留守家乡,谢绝了他们的好意。因为她对家乡的热爱要比他人更多一些,对乡村教育事业的感受比他人更深一层。她饱受过山区贫瘠的滋味,她了解过农村孩子渴望知识的愿望,她体验过贫困孩子辍学的伤痛......家乡的贫瘠,家庭的困难,儿时的她就是一个已经辍学四年的贫困孩子。“我要读书!”是她辍学时无数次撕心裂肺的哭喊之声。1974年,那位不安心在贫困山区的教师走了,已经年近16岁的,她不敢再奢望读书了,正在绝望之际,欧静琼老师来了,她从几百里之外的宁远来到她们这穷乡僻壤,来到她们这千疮百孔的刘家小 学。她是莫露香的救星,她了解莫露香想读书之后,苦口婆心地做起了劝学工作,使莫露香又重新获得了读书的机会。莫露香特别地感谢这位欧老师!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立志要改变家乡的面貌,要靠知识把沉睡的家乡唤醒。“我要勤奋学习,为改变落后的家乡面貌有所作为,做一个像欧老师一样的好老师,让更多的孩子能读上书,读好书!”她心里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1980年她参加了全县民师招考,加入了教师行列,踏着欧老师的足迹,走进了刘家小学(原刘家三校)。在欧老师站过的讲台上,在欧老师辛勤工作过的刘家小学,开始了她平凡而又艰苦的教学生涯。她在其中历经过无数坎坷,但想到教育的阳光能照亮家乡,她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三十一年来,她时刻以工作为重,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立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的教育事业,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一棵棵幼苗,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建设家乡、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主力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这是她工作的动力和精神支柱。因此,她爱岗敬业胜过自己的生命,胜过自己的一切。她拼命地工作,不耽误学生的课,三十一年如一日,她大病小病没离开过自己的工作岗位,甚至连产假都没有离开过,产前没休息一天,产后第三天又开始上课。因为产后虚弱,不得已只好叫上爱人的小妹妹来协助她,累了的时候帮帮她。2000年,四十余岁的她才出麻疹,那难受劲就别提了,麻疹高峰期正逢周末,她又一次没请假休息,咬咬牙又挺了过去。近几年又患腰痛、肩周炎等多种疾病,有时痛得连腰都直不起来,手也抬不起来,即使这样,她也没有缺过学生的课,感冒之类的常病就更没休息过。2005年,她儿子在执勤中出了车祸受伤,住进了县医院,这期间她没有请假去照顾他一天,一直都是她爱人在照顾。每当想起这件事,她愧疚,心里难受!但看到一批批学生带着知识,带着微笑走出瑶山时,她的心里又受到了久久的安慰。在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上,她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取得了大专文凭和各种证书。她力争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站好最后一班岗。要教好学生,光有热情是不够的,更需要潜心钻研教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新课程改革中,她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生本教育。今天,她依然注重自己昔日那:培养小助手、协作复式教学法,这对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质量,培养能力,培养人才,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三十一年的教学历程中,她承担了片、镇、县以及广东省来访的联谊教学活动,共上复式研讨课和示范课三十多次。最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刘家村尊师重教的风气已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孩子们受到教育后,有的读了大学,成了国家的专业人才;有的走向山外,成了发家致富的能手。黄露娟成了刘家村第一个上北京的大学生,陈秋生在启汉小学担任副校长……细细数来,从刘家村教学点出去的孩子已有13人先后上了大学。乡村孩子有个好前程,村民能过上好日子,自己能当个好教师,她感到自己三十一年的辛劳没有白费,她的付出有了回报。她们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直在全片、全镇名列前茅,获得了刘家村群众、家长的信任与好评,获得过蒋庆科、马永生等多位校长的高度评价,获得过县教研室授予的“复式教学之花”荣誉称号,还获得了上级部门给予的多种奖励。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和退休前这几年,她说她会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方方面面都要为学生树立榜样。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尽她本分,尽她所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她应尽的义务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