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心”撑起一个特殊的家——记澧县双龙乡敬老院院长胡祖菊优秀事迹
作者:澧县妇联 谭月      发布时间:2011-09-06 08:31:10

胡祖菊,女,中共党员,现年40岁,澧县双龙乡顺林桥居委会居民,1993年参加农村基层工作,历任顺林桥居委会妇女主任、计生专干、支部委员等职。2008年乡党委安排她担任双龙乡敬老院院长。精明干练,短发齐耳,面容端庄是她的外貌特征;爱岗敬业,热情似火,善良厚道是她对工作的态度。

                             是爱心驱驶她走进了特殊的家

2008年,双龙乡敬老院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建成,接收安置孤寡老人42人,由谁担任院长,为孤寡老人服务,党委政府考虑到了担任基层干部多年,工作认真负责、为人热情善良的胡祖菊,她开始也有些犹豫,自己在妇女主任、计生专干的岗位上干的得心应手,何必自找苦吃去侍候与自己无亲无邻的孤寡老人呢,家人也极力反对,一个女人在家相夫教子,侍候老人就足够了,去出那个风头干什么,况且自家有年过七旬的公婆和身患癌症的父亲,她想到党委政府领导的信任,看到敬老院40多双渴求的目光,想到家里的事再大是小家的事,敬老院的事才是大家的事,凭着女人秉承的中华民族善良仁爱的传统美德,在爱心的驱驶下,毅然决然的走进了这个特殊的家,担起了敬老院院长的重任。

                             她用热情与执着维持着这个家庭

初入进老院,虽然建起了1300多平米的老人居室,配齐了必要的服务设施,但近50号人的衣食住行,各种生活设施的配套建设,不足费用的筹措,足以令人望而生畏,为了配齐入住老人的床铺家俱将费用减少,她跑遍了本县其它乡镇的7家敬老院,反复考察比较,与5位木工师傅和三家木器社谈判,其中本乡一家木器店是她一位堂兄开的,堂兄以为这笔生意是板上钉子跑不了,通过多家比较,她选择了澧县的一家木器社,其它敬老院要5.8万元才能办成的事情,她只用了3.9万元,因此得罪了堂兄,到现在对她还是不理不睬;为了建成50立方米的沼气池,解决燃料问题,她勇敢的走进了县长的办公室,给县长递报告,讲困难,通过县长协调,项目顺利实施;为了募集资金,她敢于与科局长叫板,今年为了建成30头规模的猪舍,需要筹措资金2万元,她想到了本乡一位在县直部门任主任的负责人,一进去就吃了闭门哽,那位主任说:我这里的钱是国家的专款,不是慈善机构,怎么能给你。她说:主任,不管什么钱,你只要给双龙敬老院办了实事,找你的麻烦我负责。弄得那位主任哭笑不得,最后主任通过其它渠道,支持解决1万元,顺利的建起了猪舍;为了改善孤寡老人生活,年初,她垫付资金5000元,购回仔猪30头,通过精心饲养,从6月份起逐步出栏,现在每2个月宰杀肥猪1头,全部用于改善孤寡老人的伙食;为了节省开支,她既当管理员,又当服务员,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食堂准备孤寡老人早餐,然后就扎进菜园浇水、施肥。近50号人的时令小菜全部自行解决,一年节约资金近2万元。她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了双龙乡在外工作40多人的联系方式,每年都要找这些人募捐。一位在市里任副局长的同志开玩笑的说:只要祖菊打的电话,肯定是为敬老院要钱的。县直90%的部门都留下了胡祖菊为敬老院募捐的身影,由于她的热情与执着,两年为敬老院募捐12万元,投资5万元建起了猪舍和50立方的沼气池,重新打了一眼水井,建起了绿化带,每年给五保老人添置二套新衣,敬老院得以正常动转,没有给党委政府添麻烦。

                       她用善良和孝心温暖着家庭的每一个成员

孤寡老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缺乏家庭温暖,大部分性格孤僻,喜怒无常,有的还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由于她是带着爱心走进敬老院的,一开始就把他们当着自家的亲人,从不歧视和嫌弃他们,孤寡老人梁德银,经常跑出去喝酒,仗着酒性,时不时骚扰其他老人,为了帮助他改掉恶习,胡祖菊采取鼓励法,每次聚会、聚餐时对他进行表扬,还安排他担任管理组长,偶尔酒后发疯,她便请来自己的丈夫,为他嗽洗、照看他。别人都说胡祖菊的丈夫成了敬老院的编外人员。五保老人陈克珍患有肺心病,需经常住院,胡祖菊每次都是陪护在病房,接屎接尿的守候自己的亲娘一样。敬老院老人去世,胡祖菊都要帮助装殓,送老人最后一程。敬老院每个成员都把胡祖菊当成自己的子女和依靠,每次外出办事未归,她们都要守候在大门口等候她回来,她不回来,他们就不睡觉。

胡祖菊用善良和孝心演绎着平凡的人生,这不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她身上的传承和延续吗?在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她的精神和事迹值得全社会大力弘扬。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