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杰之乡女“粮王”
——湖南卓越粮油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建平
悠悠湄水河,巍巍双峰山,曾是哺育了巾帼英雄蔡畅、向警予的故乡,是一批又一批杰出革命女性的摇篮,双峰也被誉为举世闻名的“中华女杰之乡”。听着一个个杰出女性故事长大的杨建平,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女、一名下岗工人,在近20年的时间里,发扬“霸得蛮”的双峰精神,以不屈不挠的双峰女性性格拼搏成为一名拥有资产7800余万元,年产精制大米8万吨,面条1万吨,植物油1万吨,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年利税500万元的全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总经理,一个名符其实的“粮王”。她自立自强,诚信立业,勤苦创业,致富不忘桑梓,用自己行动展现了一个新时代创业女性的靓丽风采。
在困境中学会自立
杨建平1965年出生于双峰县青树坪镇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在四姊妹中排行老大。刚10岁那年,她父亲就抛下她母亲和姊妹们撒手西归。因家境贫困,初中毕业后杨建平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当了一名生产队员,这一年她才14岁,家庭重担就开始落在她稚嫩的肩膀上。懂事的她每天早出晚归,争分夺秒赚工分,俨然一个“主劳力”。由于她肯吃苦,舍得卖力,深受全队乡亲喜欢。1984年,县里分配该队一个特困户招工指标,大家一致推荐她到了县供销社当了一名工人。在供销社她继续发扬在生产队敬业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坚持出满勤,重活抢着干,细活用心干,视顾客为上帝,把群众当亲人,社里利润连连攀升,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赞誉,年年被评为县供销系统“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
在逆境中学会崛起
1992年全县供销系统改制,杨建平也不得不和其他同事一样下岗了,这对于她来说,不蜇于晴天霹雳。然而,在苦海中泡大的杨建平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她深知,只有正视现实,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才能在逆境中崛起。
下岗后的杨建平首先选择了打工。一个偶然的机会,经朋友介绍,她与志同道合的丈夫龚卓越(现任卓越粮油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几乎同时选了一个行业——粮食加工行业。此时,正逢全国粮食市场开放。于是,夫妻双方一合计,就计划创办粮食加工厂,开始了她们的逆境创业之旅。
创业,谈何容易。没有资金,她与丈夫东拼西凑,好不容易从亲朋好友手中借来了2.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购买了机器设备,租用倒闭闲置了的双峰辣酱三厂作为厂房;没有技术,前期投入总是处于亏损状态,为攻克技术难关,夫妻俩白天生产学经验,晚上就看书学技术,学知识。半年时间内终于扭亏为赢;没有销路,夫妻俩就开着三轮车,拿着高音喇叭,沿途叫卖,上门推销。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下来,杨建平夫妻开办的卓越粮食加工厂加工销售大米3000吨,创产值600万元,夫妻俩终于在商海中立住了脚。
在创业中学会了诚信
诚信,乃立人立事之本,民无信则不立。杨建平深知,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坚持以诚信为本。
杨建平将自己创办的湖南卓越粮油实油有限公司将“天地粮(良)心”作为企业的灵魂。通过实施订单农业,推广优质稻和优质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种植,有力推动了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自2003年以来,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全县建设了5万亩优质稻示范基地,参加农业合作社人员30万人,大大提高了优质稻的产业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今年受低温、干旱、暴雨等的袭击,农业生产受到毁灭性的灾害。杨建平却让农民吃了定心丸,由公司免费提供种子高于国家保护价20%收购农产余粮,并与公司签订优质稻栽种合同的农户不仅不会受到影响,每亩还将比常规稻增收200余元。
农民是衣食父母。在与粮农打交道过程中,杨建平十分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每年收购余粮10万余吨。收粮时,她都给农民以“红称”,让他们每次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农民也乐意主动把粮食交给她。
顾客是上帝。在产品包装宣传上,杨建平坚持实事求实,从质量到包装亲自把关,从不误导消费者。并向社会公开承诺: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天地粮心”的宗旨,让老百姓吃放心粮。由于质量可靠,公司生产的“卓越”系列大米、面条等产品已畅销全国各地。公司产品2003年通过国家食品安全认证,2004年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8年2月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获2008年长沙(国际)世博会、农博会金奖。2010年被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公司连年被工商、质监部门和消费者协会评为明星企业和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质量信得过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
经过20余年的艰苦创业和诚信经营,杨建平的卓越粮油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品位不断提升,现拥有两大生产基地,占地200亩,拥有固定资产7800万元,流动资金2000万元,生产车间48000平方米,仓储能力3万吨,成功建成精制面条、精制大米、米胚压榨油三条流水作业生产线,年加工大米10万吨,面条1万吨、米胚压榨油1万吨、仓储3万吨。多次被县、市授予“先进私营企业”、“明星企业”,2008年被省、市、县授予湖南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原省委书记张春贤亲自莅临公司指导。目前,她正加强公司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致力将企业打造成一个全国农业产业化龙业企业。
在成功中学会了感恩
如今,成功了的杨建平时刻没有忘记这块生她养她的黑土地,没有忘记与她一起并肩奋斗并没有致富的农民兄弟。在成功中,她的目标定得更高,目光看得更远。回顾曾经的奋斗历史,她每次都动情地说:“能有今天的成功,如果仅仅是为了我自己和家庭的话,我没有必要再起早摸黑这么辛苦了。但我看到许多还生活在困难中的人们时,我明白还有许多双峰农民朋友需要我继续努力,企业的员工也需要我继续奋斗。”
湖南卓越粮油实业有限公司年每年上缴税金200多万元,安排就业岗位200余个,其中32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并长期聘任农业技术专家8人,安置20多个下岗工人、残疾人就业。历年来资助贫困学生款项达10万元,公益事业捐款达20万元。
印塘中学的贫困学子李明归,父亲残疾,母亲患精神病离家出走。杨建平听到消息后,亲自和丈夫龚卓越雪中送炭,从初二开始资助学费、生活费至今。
荷叶镇黄存真外出打工致残,失业的他无力供养三个小孩高额的学费。了解到他家的窘况后,杨建平二话没话,花比普通保安还高许多的工资,请他看护仓库并做点零活,并资助他三个小孩全部考上了大学。
有一次,从四川寄给她一个特别的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些结婚的照片和糖果,还有一封信,信上写道,“尊敬的龚叔叔、杨阿姨,你们好。我有一段时间没有给你写信了,我去年到了四川参加工作了,我想把你传给我那份情和爱传给四川灾区朋友。虽然我的力量有限,但我会尽力。今天我在这里找到了我的另一半,她经常听我说你的事,我们把新婚第一份喜糖寄给你…”这是她曾经资助过的一名学生,但她们从未见过面,该学生念念不忘对她的关照之情,总是及时向她汇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情况。
面对周边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逢年过节,杨建平和丈夫龚卓越每次都要给他们送上面、米等物资,常年资助的老人和困难户30余人,资助金额5万余元。
对集体公益事业,杨建平也毫不吝惜。全县关工基金捐款,她主动捐资2万元;永丰镇毛坪村修路,她又去捐款3万元;今年5月上旬,县防汛指挥部紧急调用公司一万个麻袋和五万个编织袋,慷慨解囊;今年7月1日,荷叶镇当先村公路通车典礼,她又捐资5000元,以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党和人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