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我们从天元区教育局了解,截至流动人口入学报名结束,今年天元区符合入学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共858人,相比去年略有增加。 “我区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均享受同城待遇。”区教育局主任督学黄子金介绍:“按照学位优先、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就读,同等享受国家相关免费政策,我们将确保每个孩子能上学,上好学。”
学位优先 确保每个学生“有学上”
在我区,城区动辄60到70人的“大班额”,曾经令人十分头痛。为此,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2005年以来全区累计投放3个多亿,实现了一大批中小学危房改造,合格学校建设、城区扩容学校配套工程,新增校舍面积48456平方米。 栗雨小学是全省目前投资最大的公办小学,占地面积58.3亩,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可提供1620个学位,于2010年8月正式对外招生,旨在解决园区和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入学问题。 刘梓煜是栗雨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是典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他的父亲是一名的哥,母亲在饭店当服务员。去年,栗雨小学建校之初,随父母四处漂泊的刘梓煜来到了栗雨小学。像刘梓煜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在栗雨小学有404名,约占学校总人数的55.5%。 2010年春季,我区在全省率先试点“小班制”,全区新入学班额人数控制在45人以内。今年,流动儿童入学小学生原则上分配到栗雨小学、泰山学校(小学部),中学生原则上安排到泰山学校(中学部)和师专附中,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书可读。
就近入学 确保每个学生“上好学”
“当看到孩子的入学安排,真的很高兴。”黎一帆的妈妈向记者表示:“我租住在泰山学校对面,在天元建材市场开了个小店子,不用找关系,孩子就被安排到泰山学校上学,真的感谢教育局的安排。”
我区对像黎一帆这样就近安排到泰山学校的还有429人,其中一年级新生160名,五年级插班生12人,七年级250人,八九年级插班生7人。 “在不突破班额标准的前提下,我区根据流动人口子女居住地情况,尽量确保孩子们能就近入学。”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流动人口子女还将与当地孩子一样享受免杂费、课本费等待遇。”
另外,考虑到栗雨小学离中心城区较远,学校将继续安排“学生专用车”接送孩子上、放学,区政府也正在积极协调公交公司开通公交车直达栗雨小学,确保学生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
优质教育 确保学生享受“同城待遇”
虽按农村学校的标准收费,但栗雨小学却有着毫不逊色于城市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水准。走进学校,就能看到250米长的标准塑胶跑道,还有1000多平方米的室内运动馆、320个座位的多媒体厅,拥有计算机室、舞蹈室等,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栗雨小学,流动儿童冲破地域、经济、阶层的界限,和城里孩子一同享受高效、优质的教育。当然,可能他们并不知道,在银海小学、泰山学校、天台小学等学校,像他们一样凭着自理、自治、自律、自护和自学能力的提高,而成为“小绅士”、“小淑女”的农民工孩子,还有4000多个,占了我区学生总数的35.8%。
公平对待每个孩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我区教育工作的一种常态,它既反映了我区实施教育优先战略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也成为奠定我区教育强区的重要基石。
据了解,到2015年,我区还将新建2所小学,1所中学,改扩建5所中小学校,完成9所合格学校任务,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合格学校比例达到95%以上;均衡配备师资力量,五年内通过公开招考引进短缺学科优秀教师充实农村学校;加强学前教育,建设7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和20所普惠幼儿园,创建1所示范幼儿园,学前一年教育率达100%,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90%以上。 春风尽化雨,桃李共芳菲。在均衡教育的春风吹拂下,这些“流动的花朵”,都找到了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