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家人的标杆——永州市江永县李美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事迹
      发布时间:2011-07-29 10:27:13

江永县地处湘西南边陲,都庞岭南麓。全县辖13乡镇场,总面积1540平方公里,总人口25.1万人,其中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5.8万人,占总人口的63.2%,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占全县总面积的87%。瑶族人民勤劳善良,朴实憨厚,乐于助人。其中,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不仅小家庭幸福美满,而且自己的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他们的事迹给了那些视家庭和事业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人一个有力的回击。这是一个三代同堂的传统家庭,共有5口人。妻子李美丽,1990年参加工作,现年41岁,先后在允山中心小学、县实验小学、县教育局教研室、县第一小学工作,现是江永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江永一小的校长。丈夫文勇军,1986年参加工作,现年43岁,是县计生委的副主任。李美丽夫妇心地善良、品德高尚、为人忠厚、清正廉洁。成家20年来,他们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榜样育儿,积极工作,夫妻敬业爱岗事业有成,儿子热情礼貌健康上进,公公婆婆安享幸福晚年生活,树立了家庭与事业并举的典型,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扬。县里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们为“瑶家人的标杆”。

一、这是一个爱读书的家庭。读书使人明理,书香熏得人聪慧。李美丽是一名教师,自幼酷爱阅读,文勇军也是个爱读书的人。夫妇两都喜欢买书,李美丽喜欢买文学和教育类的书籍,文勇军则喜欢购买艺术类的书籍,每年用于购书和订阅报刊杂志的钱远远不少于于购买衣服鞋子的钱,他们家里最大的财富就是书籍,结婚时做的三组书柜全部装满了书,2008年又购买了两组书柜,其中一组书柜为儿子文理名专用,如今,又觉得书柜不够用了。家里的藏书有育儿类的,如《育儿手册》、《幼儿营养学》、《早期智力开发》等,有名人传记,有马列专著,有《毛泽东文集》、《邓小平文选》,有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英汉词典》、《中华辞海》、《歇后语集》、《成语词典》、《近反义词集》等,有实用书籍如《速读记忆择归》、《口才训练与演讲艺术》、《实用应用文写作》、《小提琴演奏》、《笛子演奏》等,文学类、教育类和书画类的书籍最多,文学类有大量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与黑》、教育》等名家名著,书画类有各种字体的字帖,有水粉、水彩、油画、国画等绘画技法书籍。到这个家里的客人,无不惊叹其藏书之多。这个家庭时刻沐浴着书香,读书学习成为这个家庭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在家里,只要有空,李美丽夫妇总是忙于看书、做读书笔记、剪报、贴报、练习书画,儿子没伴儿玩,便翻阅自己的图书,还常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孩子6个月起他们就为儿子订了《婴儿画报》,一直到5岁才改订其他少儿杂志。但五年来所订的《婴儿画报》已找不到一本完好的——全被儿子翻烂或撕破了。李美丽不怕儿子毁书,她说,她只是怕儿子对书不感兴趣。爱上看书,书翻烂、撕破又何妨?每逢外出学习,他们问儿子要带点什么礼物,儿子总是说:“你帮我买几本书好吗?”他们为儿子买的书已装满了专为他做的书柜。中国古典名著、世界名著、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等等,适合儿子读的书他们都为他买。儿子尤其喜欢看地理书,他的地理知识在小学四年级时就不亚于初中生,这都得益于家庭良好的读书氛围。《文萃报》、《思维与智慧》、《读者》、《特别关注》、《家庭医生》等是这个家庭常备的报刊杂志。每个月新杂志报纸一到,大家就争相阅读,都想先读为快。儿子文理名爱学习,受父母的影响,他总是一有时间就看书。他看的书很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蓝猫淘气三千问》(共十册)、《百科全书》(共十册)、《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就连《上下五千年》(共十二册)、《中华辞海》(共四册)、《西游记》(共三册)他也读得津津有味。有一次,李美丽看见儿子见他正捧着厚厚的《古文观止》在看,忍不住问:“你能看懂吗?”儿子笑笑说:“开卷有益啊!”乐得李美丽又为他买了一套《世界文学名著》,共十册。由于爱看书,文理名的知识面很广泛,特别是地理、历史知识相当丰富,被同学和老师称为“小博士”。这为他的绘画创作和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常名列前茅。他创作的绘画作品《柚乡新貌》曾获省一等奖,《家乡新貌》曾获省二等奖,为学校和班级争得了荣誉。作为一名校长,李美丽积极倡导师生阅读,她上任后就在学校教学楼前镶上了金光闪闪的“让阅读成为习惯”七个大字,为了将“让阅读成为习惯”的口号落到实处,李美丽经常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号召师生多读书,读好的书,并利用每年4月份的“国际儿童读书日”和“世界读书日”开展各类读书活动,每个学期都开展读书征文评比活动,在书香的沐浴下,江永一小的师生精神面貌好,学校学习氛围浓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这是一对勤工作夫妇。有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而放弃自己的工作和爱好,对孩子倾注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陪吃、陪睡、陪玩、陪学习,一陪到底。他们却常常对孩子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都要为大家庭献力。爸爸、妈妈工作着就是在献力,你呢?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说道理儿子并不懂,但一件又一件他自己能做的事,父母决不帮忙,而是鼓励他自己去动手。久而久之,儿子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比同龄人强。李美丽在学校工作时,白天上课,晚上备课,有时为了查找资料废寝忘食,虽然很忙却也能天天与孩子在一起。后来在教研室工作,下乡、出差是常有的事,有时她回家,儿子已睡了;有时出差一去就是一个星期。出差在外,她最挂念的人是儿子,打电话总是问儿子想不想妈妈,儿子说:“想啊!但是这是你的工作!”话虽有哀怨,却也饱含理解和支持。2007年9月,李美丽任江永县第一小学的校长,工作更是忙,但孩子读初中了,生活和学习的自理能力更强了。作为一名校长,要求师生做到的,她总是亲躬力行。校长的工作是繁琐的,但她以教学为重,亲自担任一个班每周11节的语文课,每周坚持听其他老师的教学课3节。如果遇到会议或外出学习,她总是在外出前后补上自己所缺的课。有些教师往往认为自己的工作量过大,但是当他们看到校长的课程表,看到校长每天忙碌的身影,就觉得自己的工作量实在算不了什么。去年8、9月,正是暑期教师培训、秋季开学等重要工作接踵而来的时候,12日,李美丽的母亲不幸遭遇车祸,全身上下7处骨折,住院治疗长达两个多月。她不得不往学校、医院两头赶,两边兼顾,母亲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常常独自拿凳子艰难地挪动着上卫生间,甚至自己洗衣服,李美丽常常愧疚和感动得掉眼泪……公公婆婆年近七旬,但身体都还硬朗,他们非常支持儿子媳妇的工作,承担了家务活,并时常叮嘱儿子媳妇要好好工作,由于父母当好了家,李美丽夫妇全力投入工作,他们在工作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丈夫文勇军多次被评为“县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李美丽有20多篇论文分别获国家级、省级奖,有5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她从教21年如一日,以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以高尚的师德、无私的爱心为师生所拥戴,以优异的教学成绩为家长和社会赞口不绝,良好的学校管理为人们所赞赏。李美丽年度考核12被评为“优秀”,4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2次被评为永州市“优秀教研员”,1次被评为永州市“优秀教师”,2007年5月被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评为“优秀教研员”,在2007年暑期教师培训中,被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员”。2009年,被评为江永县“优秀校长”。到江永一小任校长四来,学校在各类竞赛评比活动中,学生获国家级奖励达109人次,省级奖励达216人次,市级奖励达437人次,县级奖励达2000余人次。学校年年被评为全县中小学校工作目标管理评估考核“优秀单位”。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团省委、省少工委授予“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省少先队工作奖”、“省少先队先进集体”,还被团县委评为全县团队工作先进单位,被县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 “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学校”。2009年11月,江永一小被评为“全国语文特色学校”。

三、这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家庭。李美丽夫妇以助人为乐,以讲公德为乐,以宽厚待人为乐。结婚19年,他们一直与父母同吃同住,孝敬老人,耐心地关心和照顾着老人,虽然李美丽夫妇工作都很忙,但遇到老人生日,他们就为老人烧上一桌可口的饭菜,逢年过节,他们总是不忘给老人买些礼物,天寒了,给老人买来保暖内衣,让老人心里暖烘烘的。他们说,待老人,要安其心,养其身。儿子耳濡目染,从小就学会了关心长辈,为爷爷、奶奶捶背,为爸爸、妈妈倒茶,为客人盛饭,与父母一起做家务。李美丽夫妇与邻里和睦相处,互帮互助。上街时,遇到乞丐,他们会掏出一些零钱(不是施舍,只是为了表达一种同情),儿子习惯了他们的这种动作,偶有乞丐到家门口,他总是主动送钱送物,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他都积极参与。李美丽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注和帮助有困难的人,经常捐资捐物,她曾三次参加无偿献血,本来规定休息一天的,但她从来没有休息,三次都是一拔掉针管就赶回了教室,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时,她带头个人捐资500元,为全校师生树立了榜样。在公共场所,李美丽夫妇遵守秩序和纪律,讲究社会公德,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观看演出不大声喧哗,宽厚待人,不为小事斤斤计较,这些都是生活细节,要做到并不难,然而这对孩子的影响却胜过长篇大论的说教。他们以自己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使儿子感到他有一对爱他、爱他人、爱社会、有责任心的好父母。爱如果仅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还只是狭隘的,可李美丽一家却把这种爱延伸到亲朋邻里、单位同事之中。他们经常说,要想提高生活质量,首先应搞好居住地的环境卫生。李美丽一家每天早晚都会打扫门口的环境卫生。他们不仅自己注重学习,提高道德修养,用自己爱国守法从我做起,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精神影响周围的居民,同时也热心关心周围居民的子女教育,为他们的子女提供了一些学习资料,为他们探讨教育子女的方法。同时,他们家的藏书只对外开放,只要愿意,都能免费借阅。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