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蓉:逆境中的巾帼胸怀
作者:株洲市天元区妇联 夏义凤刘刚军      发布时间:2011-07-19 09:17:11

人物档案

  1992年创办株洲通达铁路电机厂(2010年7月,更名为株洲通达铁路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达电机”)。

             艰难中的奋起

  2009年对黄秋蓉而言,是锥心痛苦,举步维艰的一年。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通达电机”2008年的销售收入由2007年的3800万元下滑至2600万元,企业陷于严重的经济低谷。不久,黄秋蓉又面临人生中最大的打击。相亲相爱、联袂拼搏40余年的丈夫崔德兴因患肝癌去世,留给黄秋蓉的除了悲痛和无尽的思念外,还有与这场经济危机的艰苦博弈。这一年经历的风风雨雨,让黄秋蓉历尽了人世间所有的辛酸和痛苦。

  不能在危机中沉沦,只能在艰难中奋起。这个理念支撑着倔强的黄秋蓉。

  面对痛苦和艰辛,黄秋蓉选择了勇敢面对和承担。她说:“且不讲为国家,为社会作多大贡献,就为了工厂200多名职工的吃饭生存问题,我也要把这副重担挑起来。”

  面对金融危机造成的销售收入滑坡,她亲自带领公司营销部门业务人员主动出击,先后到贵阳、重庆、怀化等地走访用户,与成都、广州、郑州、兰州、武汉、太原、北京、沈阳、哈尔滨等铁路局和地方铁路单位签订了数千万元的营销合同和合作协议,解决了企业“无米之炊”的困难,源源不断的订单,给了黄秋蓉信心和勇气,也为公司带来了蓬勃生机。

  过去“通达电机”实行多元发展的策略,摊子铺设太大,多路出击,有很多顾及不到的地方,致使下属的一些二级经营机构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影响了公司主导产品的生产和发展。

  黄秋蓉果断撤销了没有效益的二级机构,处置和变卖了闲置的厂房和土地,充盈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还清了贷款,集中财力保证了主导产品的生产和赢利。

  生产上去了,效益上来了,黄秋蓉又把“通达电机”工业园二期工程项目的实施提到了议事日程。2009年,“通达电机”新建设了一栋钢结构厂房。位于湘江风光带旁边的“通达大厦”办公楼也于2010年11月份胜利竣工。

  在艰难的2009年,黄秋蓉顽强地展示了一位巾帼企业家的胆魄和能力,“通达电机”实现销售收入3100万元,企业走出了经营低谷。2010年销售收入再跨一台阶,增加了500多万元;今年公司计划实现销售迈入4000万元。

               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出身于贫困家庭的黄秋蓉,父母是没有固定收入的渔民,作为六姊妹的老大,黄秋蓉早早知道了生活的艰辛。这,或许是她以后热心公益事业、资助贫困的情感源头。

  黄秋蓉的记忆中,从读小学一年级开始,贫困使她几乎年年陷入辍学的危机之中,一次又一次是政府和老师及同学们的资助,使她磕磕绊绊地完成高中学业。因此,当她成为一名企业家后,热心公益、关注教育成为她人生历程中另一道靓丽的风景。

  她成立了“黄秋蓉助学基金”,先后扶助品学兼优,家境贫穷的学生300余人,累计捐助资金120万元;她热心公益事业捐赠资金达239万元;她还在家乡投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兴建了一家企业、一家休闲农业山庄、一家村民活动中心,两条村级水泥马路,累计投入资金1300万元,吸纳了本地富余劳动力200多人就业,让贫困的村民因为交通的便利和就业的收入,走上富裕的道路。

  2010年,她被推荐为株洲市“创业明星”。这一切对于黄秋蓉而言,仅仅是人生奋斗拼搏颂歌中的几部乐章。

  2011年,对于年过花甲的黄秋蓉来说,依然灿烂,依然辉煌。

  她也先后获得湖南省、株洲市“劳动模范”、“湖南省巾帼十杰”,“湖南省十大杰出女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担子很重,但我必须担下去,直到我担不了的那一天!”责任和道义,在黄秋蓉心中永远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位巾帼企业家的胸怀。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