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卫生部门在市政府妇儿工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2001-2010年长沙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目标和要求,认真履行《规划》中赋予的工作职责,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妇幼保健相关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完成情况
2000年至2011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从40.2/10万下降至14.61/10万,下降了63.6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1.46‰下降至9.36‰,下降了56.38%;婴儿死亡率从15.88‰下降至的6.27‰,下降了60.52%。10年来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系统管理率达到90.48%。住院分娩率由88.23%上升至99.97%。孕产妇中重度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仅为0.38%。全市城乡儿童保健管理覆盖率分别达89.43%和71.25%。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0.64%,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2.04%,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85%,儿童营养状况良好,儿童计划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达95%以上,如期实现了妇女儿童健康目标。
二、具体做法及措施
1、认真组织,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工作开展的政策。为切实加强妇幼保健的组织工作,市卫生局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由具体的相关人员负责实施。每年定期召开各区县(市)卫生局和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会议,将妇幼保健工作纳入卫生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同时,紧紧围绕《规划》目标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的政策。如《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规划(2002-2010年)〉的通知》将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列入重要内容,下发了《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落实妇女儿童发展两纲目标切实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长沙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的通知》、《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工作规划(2004-2010年)》、《长沙市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实施方案》等文件。市卫生局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长沙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实施方案》,每年制定下发了妇女儿童保健专项目标计划等。
2、切实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区、县(市)均按照三级甲等和二级甲等要求建设好妇幼保健机构,全市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按照群体保健要求,全市不断充实保健队伍,市、区、县、乡(街)均配齐了妇幼保健专干。
3、严格规范管理,确保了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指标达标。全市建立了严格规范的两个系统管理,加强了专业技术培训。农村孕产妇实施住院分娩补助,建立健全了高危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完善了县级孕产妇急救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产科建设,全市全面达到产科合格县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督导检查,促进全市妇幼保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4、积极组织开展婚前医学检查,预防儿童出生缺陷。2009年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长沙市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实施方案》,通过政策宣传、检查、培训、考核、质量控制和实行了“一站式”婚检服务等措施,2010年全市城市和农村的婚检率分别上升至73.29%和34.40%。同时,在预防儿童出生缺陷工作中通过开展新筛、听筛、产筛、免费增补叶酸等服务,将其纳入对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考核指标和孕妇学校规范教学的重要内容,将服务延伸至基层,实施定期督导考核,使长沙市预防控制出生缺陷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新生儿听力筛查、孕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率、免费叶酸服用率分别达95.75%、64.27%、85.43%、91.09%。
5、着力加强妇女疾病普查普治工作。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年坚持开展以育龄妇女为重点的妇科疾病普查普治工作。按照《长沙市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方案》及《长沙市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规范》要求, 2010年全市104307名农村育龄妇女接受了检查,查出患宫颈癌33人,乳腺癌5人,已及时进行指导治疗。
6、认真开展儿童计划免疫。长沙市切实加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信息化建设及健康宣传,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逐步推进免疫规划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促进免疫规划升级,确保适龄儿童能正确、适时、有效安全接种,全市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8%以上。
7、进一步加大艾滋病防治工作力度。全市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宣传单、培训、讲座、公益广告等形式切实加强了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加强了艾滋病的检测监测力度,全市孕产妇检测率达100%。全面落实了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措施,加强了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有效地遏制了艾滋病持续上升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