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梅,29岁,泸溪县洗溪镇能滩村一名土家族妹子。2004年大专毕业后一直在外工作,曾做过公司业务员、主管、经理助理,工作上可以说是顺风顺水。2009年,在电视上看到好多在外务工人员在政府鼓励下回家创业的报道后被深深触动,萌发了回家创业的想法。现下80后已经成了社会的主力军,而自己的家乡还比较落后,建设家乡的担子已经落到自己这一代人的身上。作为80后的一份子,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渺小。也明白再渺小的人只要有想法有干劲就能发挥他的光和热,为建设家乡出一份渺小的力,最起码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创业!的确不是喊喊口号。做哪行哪业,是她这样一个想创业而又无实际经验的年轻人面临的一大难题。她想过很多行业,也做过相关方面的调查,可都不太理想。有一次听几个朋友在谈及民生问题,以及政府部门对菜篮子工程的重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对啊!民以食为天,每人每天都得吃饭,吃饭必需得有菜啊,根据营养专家提出每人每天的蔬菜摄入量不少于8两。对啊!我为什么没有想到种菜这一行业呢。”她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打算种菜的想法跟家人讲了。可家人都不理解甚至反对,说种菜很辛苦,在公司上班坐在办公室又舒服收入又稳定。当个白领,多有面子!你读个大学,难不成就是为了回农村当个种菜的农民?家人的反对没有动摇她的决心,她跟家人说现在政府鼓励创业,好多大学生不也到农村创业。再说还是自己给自己打工,总比一辈子在外替别人工作好。她最终说服了家人。得到家人的同意后她就忙着四处找地方,此时县移民局承建的五里洲大棚蔬菜示范园正好要转让,经实地考察,她觉得各方条件都比较成熟,于是就定了下来。
启动资金对于没有多少积蓄的她来说是最关键的问题。她一家一家的跑银行,可是都因为拿不出抵押物,银行拒绝贷款。于是她只好硬着头皮,跟家里、跟亲戚、跟朋友、跟村子里的人借钱。那段时间对她来说很辛苦,能找的人都找了,嘴皮子都磨破了,最让她难过的还是别人的冷嘲热讽,她第一次尝到了创业的艰辛。但是她并没有想过放弃,困难反而激起了她的斗志。最终家里人看她决心已定,无奈之下东拼西凑拿出5万块钱给她作为启动资金。付了转让费和购置大棚膜后,那5万块钱已所剩无几,卖掉之前老板留下的菜付了工人的工钱就到了年关。
种菜,想着容易做起来难。她虽然生活在农村,可是一直忙着读书,最多只是给父母亲打打下手,帮帮忙,对于一般蔬菜季节和菜系的安排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更别说大棚蔬菜了,哪些蔬菜在哪个季节播种,哪些蔬菜季节性强,哪些蔬菜可反季节播种完全不懂。于是她就拿着本子和笔向技术员讨教,把每种蔬菜的播种及移栽日期都详细的记录下来。还自己买了很多关于种植大棚蔬菜的书,学习气候对蔬菜的影响,病虫的预防及用药等等种植方面的技术。创业初期在资金上非常的困难,为了减少用工的开销,凡事都是她自己亲力亲为,一天最少有10小时在地里,夏天的时间就更长了,几乎都忘了太阳的毒辣和睡觉的时间,就是觉得一天的时间不够用。周围的人都说:小彭你不累吗?可没办法啊!要摘要种还要卖,她就像在高速运转的机器,根本就不觉得累,也没有时间来觉得累。一年下来,她的蔬菜基地已经慢慢走上了轨道,她自己也从来学到了不少经验,就如她打趣说的,她现在也是种菜的专家了呢。
成功是一种心态,心态是十分重要的。创业的艰难与心酸相信每个创业者都深有体会,但她相信只要坚持不放弃,有坚持到的决心就一定会取得进步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