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的“女当家”——记澧县大坪乡大杨村支部书记、敬老院院长王本菊同志先进事迹
作者:澧县妇联      发布时间:2011-07-11 08:29:41

我叫王本菊,1956年出生,1987年入党,1983年担任村干部,先后任大杨村妇女主任、村支部书记,现任大坪乡敬老院院长,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兢兢业业地工作。

 我村地处临澧县九里乡交界地方,地理位置较高,水利条件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一遇干旱,村民因水引发的矛盾很多。因此,生产用水一直是村里热点、难点问题。2000年的一场历史罕见的干旱,严重威胁着全村的晚稻生产,我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方面我身先士卒,亲自带领全村村民开挖和清理渠道4000多米,日以继夜组织抗旱,另外我调用外地抗旱机具,统一指挥保重点,通过40多天的奋力抗旱,确保了晚稻丰收。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求,道路建设的发展也是村民非常关注的事情。我村是张大公路以西、道路环境较差的地方之一。外地司机都不愿过往的地方,村民外行也很不便,人们翘首期盼修好几条水泥路。为此,我又多方筹集,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0多万元,仅两年时间,在全村范围硬化道路4000多米,彻底改变了我村道路交通条件。   

2008年,我受乡政府领导安排,从村支部书记调离到大坪乡敬老院,担任敬老院院长职务。开始对这一工作的轮换,与我本人的性格极不吻合,敬老院全都是上了年纪的孤寡老人,稍有不顺,他们就会发牢骚,所以,一段时期,敬老院工作处于不冷不热。后来在乡政府领导指导下,我逐步领会到在敬老院工作的意义,认识到干养老院里的工作,是落实国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因此,两年来,我总是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老人,视他们为亲生父母一样,并且用我自己的言行,把党和政府的温暖折射到每一位孤寡老人身上。   

敬老院于2008年建成,由于初建许多条件对老人们很不适应,为了更好地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起居条件和环境,在上级部门拨款极有限的情况下,我向外引资10多万元,新建了达卫生标准及宽敞明亮的食堂五间,解决了老人就餐不便的问题。为改善生活,自己动手,将废地改为成菜园,并且,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时自己一人在园地里干活,累得满头大汗,为敬老院生活自给创收尽了我最大努力。通过我的劳动,带动院里所有老人,他们都能自愿参加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为院里创收制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我们敬老院的生活使老人们非常满意,他们常说:“我们敬老院的生活开得很好,比有儿有女的还幸福些。”   

敬老院的工作看上去是小事,但只要用心去抓,就有做不完的事,管理工作也必须精心化,我从每件小事做起,狠抓院民自治,促和谐相处,坚持院务公开,让较有文化的院民参加财务管理,一季度做一次财务公布。另外,我对五保老人们身体状况能做到体贴入微地关怀,稍一有病,我就给他们买药,找医生看病,对他们真的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用我的实际行动给老人们倾注我全部真情和爱。由于我的努力,我乡敬老院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浙江阿祥集团老总也慕名来我院拜访问候各个五保老人,并且捐款20万元,两年来,我乡敬老院先后被县民政局评为先进单位,我个人也被评为全县敬老院优秀院长的光荣称号。 

做女人难,做女干部更难,要想成就事业,则是难上加难。我们要比男子要多付出三分的汗水,五分的勇气,十分的毅力,十二分的艰辛。在十多年的基层工作中,回首过去,我无怨无悔,展望未来,我信心满满,也许前方充满坎坷,但我愿用最大的力量,和我的村民一起,谱写大杨村更加华美的篇章。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