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以来,花垣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两规》实施工作,采取“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发展环境;不断攻坚克难,促进指标实现;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实施水平。”五大措施,推动全县《两规》工作取得实效。
一、妇女就业及保障工作逐步加强紧紧抓住就业、保障、维权和人才培养四大主线,不断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全力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妇女就业及保障工作逐步加强。
——妇女就业领域逐步拓宽。我县加大了对妇女就业的扶持力度, 在发展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考虑妇女就业的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开发民族手工艺品、边城旅游产品等拓宽就业渠道;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苗族刺绣织锦培训、科技培训、家政行业培训等提高妇女劳动技能;通过举办“阳光工程”、“巾帼创业工程”、春风送岗位专场招聘活动,为妇女创业就业搭建平台。2010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22人,其中妇女650人;实现妇女失业人员再就业597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50人。
——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完善。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达22331人,其中女性10942人;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达18122人,其中女性7458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达14206人,其中女性6612人;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人数达13510人,其中女性6370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中女性的覆盖面由2004年的36%逐年提高2010年的93%。执行了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禁忌劳动规定和女职工“四期劳动保护”规定的企业比重均为75%。
二、妇女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培养选拔女干部,妇女积极参与决策和社会管理,人数有较大的增长,参与管理和决策能力有明显提高。
——妇女参政的层次进一步提升。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家”领导班子中均配备了女干部;18个乡镇领导班子配备了女干部,配备率达100%。担任县直单位党政一把手的有22名,占19.7%,比2006年增加2人。越来越多的妇女干部在重要岗位上挑起了大梁。
——公开选拔中女干部比例逐步提高。2007年以来,我县先后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39名,其中女干部18名,占46.15%。专门设置女干部职位4个。
——妇女在基层民主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广泛。截止2010年底,我县村民委员会会员中女性比重占24%,居民委员会会员中女性比重占42%,比2000年分别上升了4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
三、妇女儿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为重点,以推进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为抓手,以推进教育信息化为平台,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办学设施,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打造教育强县,促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2.63%,比2000年上升2.51个百分点。
——义务教育进一步提高。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99.83%,小学五年巩固率99.86%,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8.42%,初中三年巩固率94.67%,分别比2000年上升0.34百分点、1.29个百分点、9.68个百分点和27.93个百分点。
——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扩张。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2.8%,比2000年上升7.68个百分点。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比2000年上升2.5个百分点。
四、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明显改善随着卫生和医疗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全县在不断健全医疗制度、提高服务质量、推进医疗保健设施日趋完善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疾病预防和各种突发病变事件的应急保障措施,妇女儿童的健康得到了保障。
——妇女儿童卫生保障成效显著。2008年全县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达标顺利通过省州验收,乡镇卫生院均配有一名专职妇幼专干; 2010年,全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6.92%,比2000年提高38.28个百分点;消毒接生率达100%,比2000年提高0.5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为24.97/10万,在2000年基础上下降1/4;孕产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在2000年的基础上下降1/3; 妇女生殖保健知识普及率达到85%,妇科病普查普治率达57.8%。
——儿童健康状况和防疫水平不断提升。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逐年下降,分别从2000年的40.47‰、36.01‰下降到13.23‰、8.49‰,下降27.24、27.52个千分点。2010年新生儿破伤风以县为单位为0。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母乳喂养率均达85%以上,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79.57%。全县“五苗”计划免疫工作明显增强,接种率均达99%以上。
——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明显提高。2010年,全县育龄妇女人数为56839人,综合避孕率为97%;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为98%, 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0;开展生殖道感染免费普查(“三查”的同时开展生殖道感染检查)10.3万人次,乳腺疾病免费普查5.6万人次。
五、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有效保障深化普法宣传教育,加强执法检查,加大打击各种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行为,初步建立起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社会管理制度,使妇女儿童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
——不断完善法律援助网络,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成立了妇女儿童维权联席会、建立了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工作接待制度、受理办案制度和工作协作制度,发挥公检法司法律工作人员优势组建了妇女维权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化维权工作机构,使妇女儿童的援助工作依法进行、规范运作,使需要法律援助的妇女儿童得到及时方便的援助,提高了工作效率。截止2010年12月,我县成立县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工作站1个,建立乡镇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咨询站18个,将妇女儿童的援助工作延伸到基层,延伸到各类学校。10年来,共援助妇女143人、未成年人282人。
——打击对妇女违法犯罪活动能力增强。10年来,我县公招了一大批综合素质高的新警,解决警力不足问题,不断完善各种警用装备,落实从优待警措施,为全县社会平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10年来,全县共破获强奸案件129起,破获拐卖妇女案件数2起,破获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案件数5起。
六、妇女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入开展园林县城、卫生县城及新农村建设创建活动,不断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加大城区绿化建设步伐,加快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妇女儿童生存环境不断改善。
——农村卫生环境明显改善。全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提高农村粪便无害处理和改水工程。实施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79处,分散式供水工程31处,自建饮水设施180多个,建成人饮工程530多处,基本解决了13.9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0.5﹪,比2000年提高13.38个百分点。
——城区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入创建园林县城,大力实施绿化工程、亮化工程、美化工程。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6.06%,比2000年提高了12.86个百分点;城区污水处理率为26.1%,比2000年上升26.1个百分点;投资近5000万元修建了占地25公顷的边城公园、30亩的边城广场和边城图书馆;对县城建设路、旧城区老街、旧城区41条19.3千米的小街小巷进行了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