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县花垣镇柑子园社区中山堂地段,有一户十口之家的大家庭,四代同堂,同吃一锅饭,同居一栋房。对于家庭主妇而言,上有两个九十四岁的公婆,下有两个二十多岁的两个儿子及两个儿媳,还有两个年幼的孙子。三对婆媳,一对妯娌,一对兄弟,多对父子。虽人口众多,结构多元,居住拥挤,然却能和睦相处,共享天伦之乐,街坊邻里及单位同事无不对之说好。人们在对这个家庭说好的同时,更多的是夸奖家庭主妇乐礼召的通情达理,心胸宽阔和善于处事。
这个年已五十五岁的家庭主妇,是个识不了几个字的农村妇女。一九九一年,她随在县环保局工作的爱人进城照料小孩,当时乡下还有两个年迈的公婆,她人虽进了城,想到乡下还有公婆,心里时常挂牵。同时,看到爱人要时常回乡下看望老人,一心挂两头,担心影响爱人的工作,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好在当时公婆才70多岁,身体还健康,家中又有长兄照看,才勉强把心放下。
2001年冬,她家在城里买了一栋近200平米的房子,居住条件有所改善。这时,公婆也已85岁,健康状况也不如当年。基于此,乐礼召主动提出,将公婆接进城里居住,主动提出这个爱人想提而不便先提的问题。爱人虽对她很了解,但如此通情达理,也难免感到意外,并为之感动。爱人解除了后顾之忧全心投入工作,与其背后的支持密不可分。
公婆接进城后,物质生活较乡下有了明显的改变。但由于换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加之上了年纪,又是从乡下来的,人生地不熟,内心感到孤独,需要家人给的慰藉。如果光有物质生活上的赡养是不真实的,至少说是不完全的,只有把精神赡养与物质赡养结合起来,才能算是真正的孝。对于一个识字不多的农村妇女,当然不可能从理论上阐述精神赡养与物质赡养的关系,但她却以自己行动对此作出正确的诠释。有时,他爱人遇上一些不顺心的事,会在二老面前流露,有时照顾老人缺乏耐心甚至发火,遇到此事,她就会倒过来数落爱人:“他们年纪这样大了,看都可怜,不要这样大声吼,就是老人做错了,也要耐心点”。平时她还要爱人及两个小孩多抽一些时间在家陪伴二老,还教小孙子和太公太婆对话。目前,年迈的公婆都比较健康,特别是婆婆,今年已94岁,但身体还很好,上半年还喂猪,现在还能去街上走走,去邻居家串门,性格开朗,记忆力非凡。由于家人的悉心照料,九十四岁高龄的公婆二人仍双双健在,这种情况实不多见。
在这样的多层关系大家庭中,婆媳关系特别是妯娌关系很重要。这两种关系处理得好,其他成员间的关系就会因此而融洽。这个家庭有乐礼召与婆婆及两个儿媳这三对婆媳,她们生于不同年代,文化层次不同,(婆婆文盲,乐礼召基本不识字,两个儿媳分别中专和初中),价值观念不同,存在明显的代沟。更因女性心理的原因,处理好这些关系,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乐礼召具有儿媳和婆婆的双重身份,承前接后,是三对关系中的关键人物。她虽基本不识字,但因其通情达理,为爱人及两个小孩免除本要面对的烦恼。
在乡下时,乐礼召与婆婆的关系并不十分融洽,公婆进城、特别是儿媳进门后,她深知处理好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如果与婆婆处不好,一旦婆婆再回乡下,就会影响爱人的工作,造成不好的影响。明白了这个道理,她十分注意处理好与婆婆的关系。婆婆生病,爱人不在家时,她就亲自或者叫小孩去买药。2008年冬的一天,公公不慎摔倒,当时只有她和婆婆俩人在家,就一道将公公扶起。进城九年来,她与婆婆的关系一直都处理得很好,没有出现吵闹现象。
2005年,乐礼召长子结婚,儿媳进门,家中多了一对婆媳,她也从儿媳“升格”为婆婆,家庭成员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她爱人家这边连续几代没有女孩,所以对女孩有一种疼爱的情感。儿媳进门后,她像对自己女儿一样对儿媳。在儿媳怀孕和产期细心照料,从儿媳身上体验母女关系的感觉。当儿媳小两口之间闹点小矛盾时,他对儿子不护短,对儿媳的不是诚心指出,儿媳觉得婆婆是真心对待自己。婆媳间平时有说有笑,几年来没有红过一次脸,没有出过一次嘴。
去年,随着次子的结婚,又一个儿媳进门,家中又多了一对婆媳,还多了一对妯娌。面对家庭人员及关系的变化,在原有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处好关系,成为乐礼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与对待大儿媳一样,乐礼召一样真心对待二儿媳,两个儿媳与她的关系始终处得很好。乐礼召懂得,两媳妇关系如何,除她两人的自身因素外,还与当婆婆的有很直接的关系。要想妯娌间、兄弟间关系良好,作为婆婆,手板手心都是肉,对两个儿媳不偏不倚,良心上一样对待,行动上尽可能一碗水端平。女姓由于心理特征,情感上比较自私,很可能出现“争宠”现象,所以乐礼召十分注意这个问题。长子结婚时,由于当时的物价因素及家中的经济情况,所花费用不及次子结婚多。乐礼召担心长子长媳有想法,将情况给他们说明。而长子长媳也认为自己已成了家,为弟弟完婚是家中压倒一切的大事,要举全家之力为其操办,所以都很理解和支持。在其他一些问题上也十分注意处理,譬如两个儿媳娘家来客,都一样标准热情接待,无论那个儿媳走娘家,都一样用打电话的方式关注她们出行情况。虽是一个不起眼的电话询问,却能起到温暖人心的作用。由于对两个儿媳一样,所以婆媳关系,妯娌关系都很好。二儿媳时常去幼儿园接送侄儿,带他大小便。一个未生育的女孩,能如此对待孙儿,的确不易。洗漱的日常用品,俩媳妇谁快谁买,放在卫生间共用。虽是些花不了多少钱的小事,但体现了俩人关系的融洽。妯娌俩还相互到对方娘家走亲,如果公婆家里乡下有什么红白喜事,她俩都结伴同去,很象一对同胞姐妹。
一个家庭中,不可能风平浪静,相安无事,成员间的磕磕碰碰是正常现象。特别是象乐礼召这样一个少有的家庭,更不可避免。家庭成员中,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一家人,讲没有矛盾是骗人的。吵闹当不得吃,当不得穿,忍忍就会过去。作为婆婆,把心放宽点,多做一点,就会免去很多烦恼。”乐礼召的这一番话,大概是她家能和睦相处原因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基层的社会组成单位,共创和谐社会,需从每个家庭做起。家之不和,何来国安?家庭幸福与否,不能单以其货币拥有数来量衡。平安+健康+和睦=家庭幸福。乐礼召这个大家庭,用自己的言行,从全新的角度对家庭幸福这概念作出自己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