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材不高,头发修剪的干净利落,上扬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透着坚毅的目光。上任四年来,她就让这个坐落在太阳山脚下的乡村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荒凉落后的小学校沐浴在了现代化的春风里。她就是双桥镇中心小学的校长——崔建群,一位乐于创业,善于管理的校长。
2009年3月17日上午,阳光明媚,市、区教育局11人组成的检查团如期来到了双桥坪镇中心小学。刚一下车,他们就被眼前优美的校园环境,合理的校园布局,独特的校园景观,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深深的吸引住了。他们饶有兴致的漫步在这赏心悦目的校园里,脸上的笑容和阳光一样灿烂。在宽敞整洁的会议室里,听完崔建群校长全面深刻又具体的介绍,评委们感慨颇多。他们从学校的绿化、美化谈到学校的规范化、合格化;从校园环境的整洁谈到学生的彬彬有礼;从校方的治校有方谈到学校的综合水平。他们还看到了精彩的课间操表演。活力四射的课间操表演,展示了小学生们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课间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看到整个校园充满了欢声校园,又那么秩序井然,检查同志不住的发出阵阵赞叹。一所山村小学校,究竟是怎样使得这些评委们如此满意呢?这里面的辛苦崔校长自己最清楚了。
2007年8月,她从教务处主任升为了校长。从任职的第一天起,她就强烈的感到了肩上沉重的责任。因为她十分清楚,作为镇中心小学,各方面都要成为其他小学的典范。而那个时候学校是什么样子呢?走进狭窄的校门,映入眼帘的是两大片土场,上面杂草丛生,中间一条水泥路通向全校最像样的建筑——一幢三层的教学楼。教学楼后面是生活区,三排饱经风霜的平房和教学楼形成口字形,墙面因日久生潮,一碰就大块大块落沙土。学校的功能室基本空着,设备不是老化就是根本没有。
看到这些,崔校长心急如焚。新上任的崔校长首先是加强了行政力量,接着选举了职工代表,健全了民主管理机制,还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强化目标管理,并以身示范,对自己制定了严苛的要求,上好每一堂课,遵守纪律,每天上班最早,下班最迟,大大提高了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而资金短缺成了崔校长的一块心病。学校规模小,学生总数才将近三百人,食堂不盈利。那么创建学校的钱从哪儿来呢?崔建群校长房间的灯光经常亮到很晚,灯光下是她紧锁的眉头。她想:能不能找各科局和乡镇府拨点钱来支持学校创建呢?经过一番考虑,她决定试试看。经过几次努力,终于争取到了一些建设资金,看看这第一笔钱,崔校长看到了希望,天无绝人之路,资金的问题总有办法解决的。
后来她又把目光投向了乡镇企业。她多次找米厂、铁厂的负责人进行协商,希望能争取一些赞助,好在这些企业家们对教育事业一腔热情,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做点贡献。有钱的出点钱,没钱的出点建设材料。接到第二笔投资的资金后,崔校长高兴极了,紧锁的眉头终于展开了,因为学校的孩子们将会迎来一个相对来说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了。钱虽然拿到了,崔校长花出去却十分的谨慎,舍不得浪费一分钱。她总是盘算着怎样把开支降到最低。如果自己能动手的工作,她宁可带着全体老师亲自动手干。
2008年下学期,一个个建设项目陆续动工了。实验室安装完工,电脑室进行了改造,图书室和仪器室重新整理,并都全面投入使用。操场不再坑坑哇哇了,篮球场、排球场、体育乐园建好了;11月的一个晴朗的双休日,学校里出现了许多戴着口罩,提着桶子拿着刷子的人,这是些什么人呢?原来他们是在崔校长带领下的全体中心校的老师们呢,他们搭着凳子、梯子在粉刷学校的所有门窗和墙面呢,干得热火朝天。门窗上的漆脱落了,重新漆成了深红色;墙面变脏了,漆成了果绿色。经过十八位老师们整整两天的劳动,教学楼焕然一新了。看着逐渐变化着的学校,老师们虽然累,心里也是甜甜的。这次集体劳动为学校节省了好几千块钱呢。像这样的办法,崔校长还想了很多,铺跑道的煤渣是铁厂免费提供的,由师生利用劳动课的时间一点一点铺起来的。花坛里的花都是师生们一起动手种的。体育活动场的秋千、双杠、爬杆等都是从上面申请来之后,崔校长带领老师们齐动手安装上去的。
双桥坪中心小学翻天覆地的改变,崔校长付出的辛劳门前的那条马路最清楚,因为它的身上印满了崔校长匆匆过往的足迹。在她不辞辛劳的反复奔走下,学校才渐渐显出了不同往日的气象。昔日山窝里略显荒凉的小学校,终于在春日的阳光下走上了合格化的道路。由于崔校长狠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精心细致的规划,双桥坪镇中心小学终于迈上了发展的新台阶。在春天的阳光中展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心气象,也让人们在心中记住了这个务实肯干的好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