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县实施妇儿规划 紧扣目标有亮点
作者:株洲县      发布时间:2011-06-30 10:31:55

    十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妇儿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株洲县妇儿工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紧紧围绕妇女儿童发展需要,认真实施《株洲县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和《株洲县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为全县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做出贡献。6月21日,省督导组对我县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进行督导,给予了高度评价。

    株洲县《两个规划》是县人民政府于2002年颁布实施的,妇女发展规划涉及妇女与经济、教育、环境、健康、法律、参政六个方面,儿童发展规划涉及儿童的健康、教育、法律、环境四个方面,共有49个项目,329个指标,其中105个重点监测指标。规划实施十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妇儿工委办积极协调推动,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职,使我县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妇女儿童受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妇女参与政策决策的程度逐步提高,就业与保护有明显进步,妇女儿童法律保护力度不断增强。

    株洲县妇儿工委始终紧扣《两个规划》的目标,《两个规划》所涉及329项指标中除婴儿出生缺陷率外,其余328项指标已经达标或符合社会正常发展要求,《两个规划》实施目标已基本实现。能取得这样的喜人成绩,主要归功于上级妇儿工委的有力指导,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县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的协同配合和努力工作,县妇儿工作呈现新亮点:   

    一、夯实基础,努力提升妇女的参政议政水平   

    一是大力实施培养选拔女干部“接力工程”。通过制定实施《2007—2010年株洲县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举办优秀妇女干部培训班,全县的女干部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2010年,全县干部中女性共有636人,占全县机关干部总数比例46%。其中县级领导7名,正科职领导25名,副科职领导108名。全县女人大代表35人,占21%;女政协委员55人,占33%;全县居委会和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和33%左右。党政领导班子中的女干部数量稳定,部门女干部配备率较高,县委工作部门班子中配备女领导干部占94%,政府组成部门班子中配备女领导干部占67.3%。女性进入各级领导岗位比例稳固,副科级以上女干部逐步增加,女干部的年轻化进程有所加快。    

    二是加强巾帼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我县社区、每个乡镇都有巾帼文艺队,渌口镇19个村都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办红白喜事的机会,加强宣传,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日常生活中接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提高妇女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公信度。

    三是积极引导广大女性参与村级治理。株洲县现有14个乡镇,251个村,县妇联结合“千名干部赴一线”活动积极引导和支持优秀女性参与换届选举,现全县有支委202名、村委242名、女村主任9名、女村书记11名,女性进村支两委的比例达100%,女性参与村级治理热情高涨。这些女村官中,有多年的妇女主任,有种养专业户,有女大学生村官,有巾帼文艺队队长,是妇联开展“双学双比”培育的妇女能手和典型。  

    二、典型引导,不断强化妇女教育培训

    一是大力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建设,积极组织全县优秀女干部参加全国、省、市、县各类培训活动。十年来,先后组织了82人次参加了到清华、北大、复旦、华东师大、苏州工业园、浙江省委党校、湖南省委党校等地的学习培训,举办5期全县优秀女干部培训班,举办女性素质教育及婚姻家庭知识系列讲座15期,县委党校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纳入了主体班课程。

    二是加大了对全县广大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培训力度。十年来,县妇联、司法局、计生局、劳动局、农业局、畜牧局等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农村妇女技能培训和能力提升班50期。我县农村妇女接受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达6万余人次,培训女农业技术人员2万余人次,妇女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三是注重用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例如:全国巾帼文明岗县地税办税大厅,省巾帼文明岗县妇幼保健院,全国巾帼示范村渌口镇西塘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示范村”朱亭镇黄洲村等。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女劳模,龙凤乡天台寺村女书记曾顺清的先进事迹更是在全县家喻户晓,影响巨大。通过妇女典型的推介,全县妇女在参政议政、妇女自主创业、创建和谐家庭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关注民生,加大基础设施及教育、卫生等投入

    十年来,在县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对妇女儿童工作始终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在专项经费安排方面一直予以倾斜支持,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和《两个规划》实施工作经费列入了每年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投入。2010年,全县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就业等支出达到5.21亿元,占到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46.4%。

    第一,紧紧围绕“打好城镇提质战、创建宜居新渌湘”这中心工作目标,大力改善妇女儿童工作和生活环境。我县突出抓好了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污水处理厂项目。污水处理厂于2009年11月30日正式通水试运行,目前日处理污水能力2万吨,污水处理率达90.06%。二是绿化提质改造项目。2010年完成投资310万元,对县城主干道、5个广场和南洲大道、大桥联络线进行绿化提质改造。新栽乔木2000株,移栽乔木490株,新栽灌木11万株,铺设草皮2400平方米。目前,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2.5%,县城的绿化呈现美化、香化、彩化的良好景观,为将渌湘打造成生态宜居城市奠定了基础。三是天然气利用项目。2010年 10月30日天然气率先在渌口明德小区送气入户,成功实现点火。这标志着我县居民用上了低碳、环保、经济的能源史。2010年城市居民用气普及率已达到90%。四是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选址在洲坪乡田家冲村,申请国家贷款3850万元,争取中央资金800万。

    第二,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一方面,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发展特殊教育。我县教育局实行县、乡、校、班分层管理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加强扶贫助学管理,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保证儿童不因贫困失学,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100%,辍学率为0,适龄少年初中入学达到100%,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同时在湖塘小学办了一个特殊教育班,保证让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取消“外地费”,让流动人口的儿童少年基本接受义务教育。另一方面,改善学校条件,优化儿童发展环境。加大教育投资,尤其加快了中小学学校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改善,启动了以“新课桌、新门窗、新黑板、电灯亮”为主要内容的“三新一亮”工程,解决教育教学最基本、最急需的设施问题。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功能教室与运动场地建设。同时保障儿童参与家庭、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权利,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增加儿童活动设施和场所,优化儿童发展的社会、家庭、学校环境。

    第三,卫生保健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工作。一是率先在全市实行免费婚检,婚检费用全部由政府“埋单”,全县婚检率达到92%。二是从09年起,我县启动了投入60多万元为农村计生家庭投保生育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为妇女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后顾之忧,提高其抵御疾病和意外风险的能力。三是株洲县作为两癌项目检查试点县,在实施妇科病普查工作中,不断增加人才投入、项目投入和设施投入。四是开展了“关爱女性健康,推动安康保险”活动,把女性安康保险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增强了抗病防风险能力,为广大女性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五是实施“降消工程”(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和新生婴儿疾病筛查,开通“绿色通道”,大力开展贫困孕、产妇住院救助和生殖保健普查普治工作,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孕、产妇死亡率。六是不断加强妇女儿童健康教育,开展禁毒、防治艾滋病宣传,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结核病的增长和蔓延。七是特邀专家,组织志愿者开展讲座,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提供多种形式的儿童心理健康咨询指导及不良心理矫正服务,从心理健康上引导好妇女儿童。 

    四、关心关爱,积极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

    一是开展关爱弱势群体行动。开展 “春蕾计划”、关爱女孩、关爱贫困母亲、关爱残疾妇女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等系列活动,启动“秋季爱心助学”项目,创建“留守儿童之家”、“流动妇女平安之家”、“妇女之家”,捐赠轮椅、慰问贫困学生、贫困家庭等。利用重大节日时机,组织慰问残疾儿童和农村贫困的老妇女主任、老女党员。

    二是启动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全县60岁以上老人发放补贴60元/人/月,有效提高了“五保”“低保”“幼保”人员生活水平。在全市率先启动新农保,参保缴费率达到89.42%,发放保险金5889万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4.2%,发放补偿金1.13亿元。

    三是积极建设安居工程。五年来,新建廉租房767套、39706平方米,建设农村安居房2687栋。通过城乡低保提标扩面,确保弱势群体基本生活。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