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创业女性郭文奇
郭文奇,女,长沙县福临镇孙家桥村人,1966年12月出生,大专文化。1986年通过考试被录用到原长沙彩虹玻璃灯具厂任会计;1990年调任双起湘绣厂会计。现为双起湘绣厂企业法人。历任政协长沙县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现任长沙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一、市场弄潮,巾帼不让须眉。
本地民间有着历史悠久的湘绣工艺制作传统。八十年代初,乡政府组建了集体企业双起湘绣厂。由于起步较晚,产品单一且销路不畅,效益一直不理想,到1995年帐面亏损已达50万元,还欠下了巨额银行贷款和个人集资款,企业濒临破产。1996年,主管部门决定将企业转为个人承包性质。郭文奇与丈夫一道挺身而出,挑起了这副重担。他们拜师学艺,不断开发新产品;走南闯北寻业务,找市场;真心诚意待顾客,和善热情待员工。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拼搏,企业终于迎来了生机,到1997年末,除全额发放员工工资和上缴利税外,还偿还了原银行贷款3万元,清退个人集资款10万元。
1998年双起湘绣厂改制为私营企业,郭文奇成为企业法人,她承担了原厂的36万元银行贷款及其他所有债权债务。企业改制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制度管理愈加完善,经营理念更加科学、先进,分配方式更加灵活。技师和艺工以极大的热情不断创新工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湘绣艺术,其产品构思巧妙、色彩鲜艳,绣艺精湛、高雅别致,深受国内外顾客的喜爱,企业效益蒸蒸日上。2002年,出资60余万元购买了长沙县农业银行原福临营业所三层大楼作为新厂址,企业面貌由此焕然一新。现厂部有员工100余人,另下设收发站20余个,统领绣工千余人。截止到去年底,企业实现年产值过500万元,年销售收入过300万元,创利税20万余元,发放绣工工资150万元。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开发新产品,单围巾的编织就有十多种。从2009年以来,她主攻旅游产品市场,产品主要销售国内大城市旅游区及远销欧美市场。新开发的几个花色品种市场前景十分乐观。从去年开始,我镇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对生猪进行禁养、限养,她就将围巾编织技术免费提供给有关农户,并对产品进行回收、包销。就这一道编织工序,为百余多妇女解决了就业问题,每年可以为她们创收50多万元。她说:“我正在积极引进一个新项目,那样我厂就可以再多容纳200多女职工“。
二、热心公益,回馈社会不余力。
虽然企业不断壮大,效益不断提升,但她没有忘记,党的好政策是她致富的泉源;她也时时记起,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广大妇女的齐心协力,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双起湘绣厂。她说:个人富了不算富,只有带领大家一同走向富裕,奔向小康生活,那才真正叫富。她还说:个人富裕了,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它只能是意味着这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就更应该真诚的回报社会、关爱弱势群体。多年来,她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公益事业。如集镇至福临铺中心小学修水泥路、孙家桥村至金坑桥村修水泥路,她个人捐资2万元。福临镇教育基金会成立,她先后2次捐款1.5万元。每年为孙家桥村困难家庭交合作医疗基金2000余元;还多次为入住福临镇敬老院的老人送去慰问金和物资计4000余元;汶川地震,她个人捐款1万元;职工张媛丈夫患大病,她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之得以顺利康复。福临铺社区梅素湾组的五保户老人聂文华天聋地哑、孤苦无依,九年间她一直把聂文华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关心、照顾,拿钱送物,端茶送水,浆纱洗被,2003年,还为老人办了70大寿,赢得了周围群众的赞扬。这些只是她诸多善举中的一部分。多年来,她所献出的爱心款足有20万元之多。乐善好施、扶贫帮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互帮助、患难扶持是社会倡导的时代新风。这些真切的数据在某一方面体现了郭文奇同志高尚的品质、美好的情感和纯洁道德情操。
历史如画,岁月如歌。光荣属于过去,梦想拥有未来。郭文奇表示,今后她将继续将企业发展壮大,努力探求新思路、寻找新门路、开发新项目。与广大农民妇女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为实现长沙县的跨越发展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