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妇女扫盲教育工作,大力提高人口素质,是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自澧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实施以来,妇联组织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对妇女扫盲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全县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发动、组织妇女群众参加扫盲的主体作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扫除妇女文盲工作,结合妇联开展的“双学双比”、五好文明家庭活动和城乡妇女素质工程,积极开展各类知识、技能、健康保健等培训,不断提升妇女整体素质,引领妇女参与全县社会经济建设,推进了我县的妇女扫盲工作,完成了《澧县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中下达的指标,提高了我县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增强了她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一、宣传引导,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妇女扫盲工作氛围
多年来,党和政府制定了许多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广大农村妇女提高素质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全县各级妇联组织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传媒,广泛宣传扫除文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向社会宣传妇女,向妇女宣传社会,让全社会对提高农村妇女素质的重要性形成共识。帮助妇女树立终身教育意识,使广大妇女文盲参学的态度由被迫服从向自觉自愿转化,使她们真正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一方面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用正确的理论影响并促进农村妇女思想观念转变,引导广大妇女树立“四自”精神。同时开展形势教育,向妇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妇女文盲了解国家、社会的发展变化,唤起她们的主体意识,唤醒她们“能力增长”和“自立自信”的意识,使之充分认识到作为独立的人和社会的人应负有的历史使命感和实现这一使命所具有的潜能,充分认识自己在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的作用,自觉接受教育,确立起追求理想,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新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宣传妇女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广泛宣传妇字号龙头企业、双学双比生产示范基地、妇女营销大户和双学双比女能手等的先进事迹,用身边活生生的事例去激励广大农村文盲妇女,使她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二、教育培训,提高素质,巩固妇女扫盲工作成果
规划实施以来,各级妇女组织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文化技术和实用技能培训为重点,拓宽渠道、丰富内容、创新形式,采取适应妇女文盲需要,接近妇女文盲的生活、生产实际情况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地开展妇女扫盲教育,促进了妇女整体素质和参与能力的提高。一是大力开展面向广大妇女的普及性教育培训。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广泛开展“女性素质大讲堂”、“道德规范进万家”等活动,树立和宣传妇女先进典型,切实加强对妇女的理想信念教育、基本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落实国家普法工作总体部署,以“法制宣传年”、“三八”维权周、“平安家庭”创建等为载体,以法律援助中心、妇女维权服务热线及反家暴报警点等为阵地,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文盲妇女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大力开展适应文盲妇女群体需求的针对性教育培训。通过开展“巾帼扫盲行动”、“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千万农家女百项新技术”推广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妇女特别是文盲妇女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本领,帮助农村妇女脱盲并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女能人和科技致富带头人。妇女创业行动、转移就业培训等活动帮助文盲妇女、下岗失业妇女、外来务工妇女、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能力,实现了就业创业。规划实施期间,各级妇联组织共培训下岗失业和创业妇女近6万人。深入实施“春蕾计划”,着力推进大龄女童培训项目,帮助贫困女童增强生存发展能力。十年来,筹资150多万,救助失学女童1250人次。三是大力开展体现妇联优势的特色教育培训。牢牢把握社区和家庭两大阵地,推进双学双比、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美德在农家等和谐家庭创建工作,深化家庭文化艺术节、关爱女性心理健康行动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活跃了广大妇女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文盲妇女的身心健康。组织动员妇女文盲参加扫盲学习,将扫盲工作与“双学双比”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现有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农村妇女学校等培训资源,积极参与妇女扫盲工作。针对妇女实际,开展妇女“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比自立”活动,并积极筹措资金,开办妇女脱盲班。在教育文盲妇女学习文化知识、劳务技术技能的同时,让她们全面认识自身的价值。通过学文化、学技术、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提高妇女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从而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