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荣誉面前习惯用减法,因为荣誉本身对她来说淡如云烟,她说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给学生的爱习惯用加法,“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都是她用心血换来的,她把满腔的热情和爱倾注到了学生身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华年,换来了一片桃李芬芳。她,就是小渡口镇中学的龚德玉老师。
在工作中她以老教师和骨干教师为依托,大胆进行组内建设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磨练教师的内功,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业务能力,增强组内的凝聚力。利用机会向县市推出了一堂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推介了组内很多高水平的教师,展示了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语文组内任何一名教师赛课,她都临场指导,经常到深夜还在和选手研究教法、推敲教学环节和用语。同时也把握时机,让压力成为年轻教师成长的契机和成功的动力。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前,老师们不是躲着走而是争着上,每个人都十分珍惜学校给自己提供的机会。田静老师,这个不到25岁的小姑娘,在她的关心和指导下,教学业务能力日渐成熟。在2009年市级语文教学比武中,她组织语文组教师,多次走进她的课堂,帮她磨课,从细节专研,整体设计,提升她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艺术,并全程陪赛,做细致的辅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多人激烈竞争中,田静老师脱颖而出,以精湛的教艺和娴熟的教技,获得了本次大赛的一等奖,她因此被评为优秀辅导老师。现在,该教师已成为她县的青年教师骨干,先后在2010年本色作文教学大赛,2011年初中语文教学比武中获得一等奖。不仅如此,范丽、田华等一批青年教师在语文组全体教师共同帮助下,教学能力迅速成长,她们代表学校出赛,获得了市、县级奖励,有效地提升了她校语文教学水平。
除此以外,她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实践,作为教研组长,在教研组建设工作中特别注意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强化集体备课,经常抽出时间,深入到每一个备课组,和老师们一道研究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几年的摸索,语文组形成了自己的日常教学教学思路。每年的语文复习,组织老师研究中考信息,根据历年试题走向进行预测,事实证明,预测相当的准确,这就赢得了复习工作的主动权。每年语文复习,在没有现成题型的情况下根据考点精神自行设计题目,除所有考点知识复习两遍以上外,对所有的新题型进行了从讲解到练习到测试数遍复习,让学生对变化的考试充满信心。学校的语文中考成绩历年名列全县第三的好成绩,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作为教研组长,每期都带头上公开课、示范课,辅导讲座,分别在95、97、20年县级语文教师教学比武中荣获一、二等奖。组织教师撰写经验论文,每年语文都有80多篇论文获省、市、县奖,自己有8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30篇经验论文获奖。组织全校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的语文作文大赛。对待教研工作认真负责,严格按学校的听课、评课制度,精心组织落实一周一次活动,写出一本本具有参考价值教学教研反思录,每学期都被评为优秀教研组长。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她总是不断地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资源,有的放矢地施教,工作中总是兢兢业业,教学上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教学观念新,教学手段先进,教学艺术高人一筹,在她所教的班级文化水平测试总在年级名列前茅,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全身心地辅导学生作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作文大赛,曾有10人次获国家级奖励,有不少学生习作在《语文报》、《作文》、《常德日报》上发表,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她年年被评为县级先进教育工作者,2006、2009、2010年均荣立三等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用足够的耐心去感化学生、充沛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睿智的思想去引导学生,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决不能让孩子误入歧途,偏离成长的轨道。193班有位名叫黎浩然的学生,曾随父母寄读长沙一所中学,因种种不良习气,被学校劝退,父母为了她辞掉了工作,慕名而来求助于她,她深知责任重大而又困难重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孩子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生命个体,不能因为她们暂时的不知事,不明理而弃之如敝屣,她接受了家长的重托。黎来校的第三天,就和同班一学生打架斗殴。她问明事情原委,与她促膝交谈,得知该学生的父母常年出外打工,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养,娇生惯养,个性偏执,性格暴躁,受不得半点委屈。她立即请来学生家长,指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关爱是问题根源,共同商定了学校与家庭互相配合,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充分的信任与尊重去抚平孩子的情感创伤的方法,共同弥补孩子缺失的爱。她召开了“理解是友谊长存的桥梁”的主题班会;有意安排一些性格温和,活泼开朗的学生和她接触,交朋友;借来一些名家成长故事供她阅读;走近她,了解她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常常给予鼓励;一周进行一次谈话,总结取得的成绩。不仅如此,还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对家庭教育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进步情况。水滴石穿,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努力克制自己,心态平和了,打架斗殴少了,还结交了几个好朋友。她抓住时机,与她畅谈人生理想,探讨人生价值,摸索学习方法,勉励她扬起自信的风帆,奋起直追,抓住点滴进步,大加赞赏,让她享受成功的乐趣,逐步引领孩子走上正常的学习的轨道。在这浓浓的关爱中,孩子学习更卖力了,更专注了,更起劲了,在中考中,以596分的好成绩进入了理想的学校。她父母逢人就说:“她给了她孩子第二次生命”。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可以传诵,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让人铭记,但正是这些耐心细致的平凡小事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黎浩然。
曾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龚老师,不知怎的,我不敢对妈妈说的话,愿和您说,一天没看到您,就想您,您比我的妈妈还妈妈,您就是我的亲妈妈。”多么朴素的话语,让她们看到了这位女班主任的一颗爱心有多博大,她总是花不少力气了解学生的个性、爱好、成绩等,力争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逐一与学生交流,不断激发她们的进取意识,增强她们的责任感。另外,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她总是耐心地帮助她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如2005年,有位叫李俊的同学因母亲早已离开人世,父亲又在外打工,有一天未来上学,但给老师留下了便条,当她看到时,立即前往该同学家中,为她买了一件新上衣,并为她担保一期生活费,就这样,眼看快流失的一位同学就被她劝到了学校,每学期,她要重复这样的工作不知有多少次,但她无怨无悔,正因为如此,在她所带的班级中总是无一人流失,在学额巩固方面成了学校的一面红旗。在学生中非常有亲和力,得到大部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为了更细致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时掌握学生的情绪和思想的变化,她设计和采用了“家校联系簿”,学生每天的作业都记录在上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家长也可以在上面留言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以及班级管理的建议、对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写在上面;每周还要求学生写一篇“心情日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中有萌芽状态的倾向,提高了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前瞻性。虽然阅读和留言“家校联系簿”大大增加了每天的工作量,的确很苦很累,但这种实践和创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让人信服的是:她在转化后进生方面独有一套好方法,把后进生当作自己的子女,为后进生建立成长档案,给后进生持之以恒的爱心、诚心、耐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所教的后进生中,大家总会饱含深情地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正因为有了这份对工作的热情,有了这份对工作的执著,她所带的班级常被评为优秀班级,她本人也多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更让人难忘的是,2005年因积劳成疾,她在湘雅二医院进行喉头手术,医生建议休息,可她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她唯恐耽误学生学业。病假没修完就拖着虚弱的身体,走上讲台。她来到学生中间。学生们感动地说 : “老师,你能行吗 ? ”“老师 , 这些天她们像没妈的孩子; ”“老师她们一定考出好成绩 ...... ” 她们的只言片语,句句掷地有声。让她欣慰不已。这场病对她来说绝对是一个考验,更是一次锻炼,锻炼她今后勇敢坦然的去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健康平安的活着,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作为学校的女工委员,她的工作更是出色的,卓有成效的,在组织开展女工工作时,以提高女教职工素质,激励女教职工创新创业,促进社会、学校、家庭和谐与文明为重点,在学校工会的领导下,她认真组织学习有关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引导女教职工自觉贯彻执行国家的生育政策,开展学习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有关法律条文,帮助广大女教职工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组织了“她与《妇女权益保障法》”征文活动,定期召开女教职工座谈会,切实落实女教职工与困难学生结对帮扶活动,女工委联合学校团委建立了“德育后进生”档案,从而以女性特有的爱心关心、爱护、转化她们,真正做到了让特困生、后进生能快乐健康成长。平时,她还积极组织全体女教职工每天晚餐后进行一小时的自由舞和健身操的活动,以舒缓紧张的心理,促进她们身心健康,自从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受到了广大女教职工的欢迎和拥护。为了更好地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了更好地激励广大女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她积极与学校领导和工会协调,积极组织一年一次的女教职工体检工作,确实保障女教职工身体健康。因她的工作细致、务实、有起色,学校在2008年上半年为县人口计生部门提供了宣传现场,受到了高度评价,学校在2008年计划生育工作量化检查中获得到最高分。2009年被澧县总工会评为“芙蓉百岗明星”,2010年家庭被评为市五好文明家庭。
心理咨询工作是她忙里偷闲的又一重要工作,每天她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为学生心理释疑解惑,及时疏导,整理心理档案,定期开展群体心理辅导,为学生撑起了一片健康蓝天。每晚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一个个带着心里苦恼、困惑的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她都细致开导,真诚劝慰,让她们感受到情的慰藉,疏泄了心中的隐秘。每看到一张张愁容满面的脸绽出开心的花朵,虽夜深人静,疲倦不堪,可心中油然生出一种成功愉悦感,深刻感到教育是一门用心灵捂热心灵的工作。一封封学生感激信让她焕发了用之不竭的工作激情,更加忘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