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昌芝,通道县江口乡沙团村人,1963年3月生,高中文化,现任江口乡沙团村委会主任。曾是一名人民教师,现在自己经营着一家木材加工厂,固定资产已有100多万元。下海经商多年的蒙昌芝深切的感受农村发展的滞后,为切实改变这一现状,她2008年毅然回家竞选并高票当选为村主任。作为一名乡村女企业家、女农民代表、村委会主任,她呕心沥血,带领群众不惧艰辛,排除万难,修通了大家认为几乎是天方夜谭的通村公路,为村民群众普写了一篇篇新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篇章,为全乡农村基层工作树立了楷模,她高沿品格也成为众人广为传播。
沙团村是典型的边远小村,3个村民小组76户319人。与外界相通的只有一条70年代末修建的2米来宽的机耕道,路况非常差,只有拖拉机能够勉强通行,群众出行极为不便。蒙昌芝是沙团村的媳妇,且与老公长年在外办企业。但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08年她参加村主任竞选。当时,村民都心生疑惑: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回来当这穷村官,到底是图个啥?在选举的那天,她是这样说的:“只要我当选,我一定带领大家把路修好,把村里的建设搞好。”尽管大家半信半疑,可是穷怕了的村民还是带着求变求富的憧憬把票投给了她。从此,她把3 个木材加工厂交给丈夫打理,自己一心扑在修路上。这条通村路有3大困难。一是过田地过林地路程长,7.5公里的路有2公里要过水田和菜园,5.1公里要过林地;二是村民贫穷,人年均收入只有800元,但集资多,人平集资达2050元;三是要从外村的两个寨子中间通过。多少个寒来暑往,多少个风里雨里,蒙昌芝带着村里一班人无数次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无数次在工地上测量、监工,无数次跑有关部门联系项目和资金。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她知道。付出了许多艰辛,却还要忍受少数村民的误解。一次,原本与吴某的占地补偿事情都谈妥了,可吴某过后又反悔了。跑到施工现场,一屁股坐在正在施工的挖机前不让施工,并用手指着蒙昌芝大骂:“你当村主任了不起啊,占我的地,安的什么心啊?不准挖!”她只好苦口婆心再做工作,三四个小时后吴某才同意施工。家人也埋怨她“不晓得哪根神经搭错了”,多次劝她“不要这么认真”。为此,她常对家人说:“沙团太穷了,就是因为没有一条好路,只有修好了路,大家才能看到希望,这也是我对全体村民的承诺,就算付出再多,我也无怨无悔。”为了这条路,她伤心过,哭泣过,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沙团村的通达、通畅工程顺利竣工。通车那天,沙团村比过年还热闹,村民们比过年还开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她的3个加工厂倒闭了2个,人瘦了11斤,左手严重骨折至今隐隐作痛。路修通后,她又带领群众建起了移动基站、村部大楼,安装了电视地面接收设施,改造了农田水利设施,沙团村的落后面貌大大改变。如今,全村50%的村民在种植香菇和百合等,人均增收1100余元,沙团人民正昂首阔步向小康生活迈进。
蒙昌芝作为一名平凡的农民代表、村委会主任,用她敢闯敢干的精神,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一名农民代表的崇高形象,她全身心投入到带领群众走产业化之路中,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好代表、好村官,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引领群众致富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