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妈妈杨文昕先进材料
杨文昕,女,41岁,北塔区茶元中学教务主任。她始终以高度的热情和积极的行动来鼓舞和感染着身边的人;她主动参加禁毒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禁毒宣传和帮教活动;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禁毒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现将她的先进事迹作简要介绍:
一、用社会责任心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教师深深懂得“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的道理。为了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毒品的危害,自觉抵制毒品,支持禁毒事业,杨文昕在学校不定期举办禁毒知识讲座,不仅自己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禁毒宣传活动,还动员一些成功戒毒的案主共同参与。今年5月12日上午,她带领学校的共青团员、学生干部开展了“为自己珍爱生命,为家人远离毒品”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活动,号召全校师生积极投身到禁毒事业中来,要像关爱自己家人一样劝告他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筑起“禁毒防火墙”,捍卫我们共同的家园。队伍分成两组开展行动,一组在校园内设立禁毒宣传咨询点,分发资料,解答疑难,并利用电视教育片滚动播放禁毒知识、图片。同学们看了这些宣传资料知道了毒品长成什么样,怎么避免被人欺骗吸毒,也更加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一旦沾上,就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另一组就带着宣传资料进社区流动宣传禁毒知识,用身边的现实事例加深市民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要共同抵制毒品,决不让毒品损人害己。针对青少年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喜欢标新立异,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勇于尝试,但心智尚未成熟,意志比较薄弱,容易接受不良诱惑的特点,她在自己所在社区开展 “让青少年远离毒品”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教育讲座,内容包括什么是毒品、毒品的危害、我国目前的禁毒形势等,其中穿插了图片和案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深受社区市民的欢迎。她运用讲座、图片展览和电视教育片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他们介绍了毒品的种类、危害性,为他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禁毒课,增强了他们识毒、防毒、禁毒意识。活动结束时,大家纷纷表示:毒品太可怕了,自己绝对不会去沾染,同时还要告诉亲戚朋友,让毒品远离我们的生活。
二、用真情关爱社会、关心学生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在国际上盛行的“同伴教育”法,她发现这个方法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便决定立即将它引入自己的禁毒工作之中。由于同伴之间具有容易沟通、交流更加自然的可接受性和花费少、效果好的经济性等优点,她挑选了5名戒毒较有成效的吸毒人员,组成了一个禁毒活动小组,由于小组成员都有相似的经历,使得大家在活动中能够彼此接纳,平等沟通,他们在一起朗诵《戒毒歌》和戒毒成功人士叶雄创作的诗歌《心灵之歌》,畅谈戒毒体会和目前正常的生活、工作情况,活动充满了积极、真诚、向上的良好氛围,激起了大家对新生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通过小组活动的情境,弥补了小组成员个人在戒毒过程中社会化的不足,巩固了他们的戒毒信念。在活动中,他们向听众、观众敞开心扉,用一个个充满泪水的活生生的案例,用案主们痛定思痛的切身体会,为人们敲响警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学校里,成绩、纪律较差的学生会被其他同学称作“后进生”,这部分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心理抵抗能力较差,少数后进生还经常出入歌舞厅、网吧、桌球室等不良娱乐场所,很容易受到毒品的诱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精神,她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充满了感情,时刻关心他们的身心发展。 对于易受毒品诱惑的后进生建立学生档案,进行贴身帮教。为了不让后进生在节假日因无所事事而犯错,她经常组织他们打篮球、踢足球,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他们远离不良娱乐场所,防微杜渐,减少他们接触毒品的机会。
三、用爱心救助涉毒少年她关注吸毒少年,使她对禁毒事业从陌生到热爱,从最初的情感驱使上升到一种社会的责任感;她参与禁毒宣传,由于她对涉毒少年的亲和与真情,他们有什么心事、烦事、难事,都主动跟她沟通。2008年6月26日她在电视禁毒节目中看到一位戒毒孤女叙述自己年幼丧父,母亲因她吸毒而自杀的不幸经历和忏悔时,她怀着义工的情、母性的爱走近了她。两年来无论刮风下雨都把她当成自己的儿女常去看她,天冷了给她送去棉衣。生病时为她熬汤送药。情绪反复时,给她耐心开导,女孩给她的信中写到:“我曾经沉迷毒品不能自拔,今天,面对你真诚的面孔,无私的关爱,久违的母爱涌上我的心头,谢谢您给我母亲般的关爱”。两年的关爱与陪伴,使这个女孩重新扬了生命的风帆,开始了新的生活。在禁毒战线上,她不仅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而且善于钻研、勤于思考。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最大的能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如果吸毒的生活是一片漫无边际的苦海,那么她就是苦海上的渡船,承载着他们脱离苦海,到达幸福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