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尽心中万缕丝 奉献人生无限爱——临澧县九里乡黄鳌中学彭泽英老师帮困助学先进事迹
作者:y      发布时间:2011-05-25 08:13:22

 提到黄鳌中学彭泽英老师,九里人民无不交口称赞,感慨她为九里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精神,敬佩她爱生如子的崇高师德。在步入教坛二十六年的漫长历程中,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和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多年来,努力奋战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乐于奉献。她经常默默地为学生垫付生活费,捐资助物,经常为学生免费购买学习资料,利用节假日为学生义务辅导,用自已的爱心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消除了师生隔阂,扬起贫困生自强的风帆,使她们一个个抵达成功的彼岸。她在关爱学生,结对帮困,培养优秀学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一、她的爱,促使学生获取成功

学生李玲,三岁时父亲遇车祸身亡,母亲改嫁,祖孙俩相依为命。彭老师一接手班级,就在第一时间了解了李玲的情况,开始了对该生密切关注。经常为李玲购买学习用品和学习参考书籍,还经常看望李玲的爷爷,每次去都会给她一些物质上的援助。有一次临近段考,李玲的爷爷因头晕摔倒,邻居给彭老师打来电话,要李玲赶快回家陪同爷爷上医院。彭老师怕李玲应考分心,耽误复习,没有及时通知她,立刻骑车赶到李玲家中将老人送进了乡卫生院,并垫付了检查费和治疗费。彭老师对自己及家人的关爱让李玲感动不已,她发誓一定勤奋学习,学有所成,长大以后做一个像班主任彭老师这样的好老师。当年中考李玲果然以全县第15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一中。三年之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

二、她的爱,化解学生心中块垒

学生潘涛从小父母离异,父亲老实本分,身体很差,导致家中经济条件差。潘涛很爱面子,看到别的同学有什么,她就要什么。父亲也觉得贫困的家庭条件对不起自已的孩子,所以尽最大限度的满足她,也仍然是力不从心。可潘涛不断没有感激之情,反而责怪父亲无能,甚至还对父亲横眉冷对,不让父亲进学校,导致学习毫无兴趣。彭老师发现这种情况后,多次给潘涛做思想工作,把她爸爸请到学校里来,并和她的爸爸三个人一起面对面谈心沟通。同时,彭老师很尊重她爸爸,一有空就去她家走走,送衣服给她爸爸穿,还经常送学习用品给潘涛,以自己的爱心为学生作出榜样,不断地鼓励她、教育她。经彭老师反复细致的教育,潘涛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改变了对父亲的态度。学习上也开始用心起来,学习成绩也随之突飞猛进。

三、她的爱,激励学生励志进取

贫困学生徐联国先天性脚畸形,小学时似乎没在意什么,可进入中学后,她感到同学们在用异样的眼光注视自己,她开始变得郁郁寡欢,沉默不言。也加上中学生有了攀比意识,贫困的家境更加深了徐联国性格的内向。初三进入了彭老师班上后,彭老师第一眼就发现该生需要关怀。从此通过多次家访和谈心详细掌握了徐联国的情况,在学习和生活当中给予无微不至的天怀,旁征博引,用许多活生生的实例鼓舞该生的斗志,为该生树立自信心。当从交谈中了解到徐联国对电子维修非常感兴趣,略懂电器维修知识的彭老师在与徐连国谈话时又多了一个话题。在彭老师正确的引导下,学习成绩一般的徐连国初中毕业后选择了职中电子电器维修专业,毕业后凭着自己过硬的业务技能,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好评和提拔,现在她已经进入了公司高层,月薪上万。每当徐联国回家探亲,她都会特地来学校看望彭老师,她说:“没有彭老师,就没有自已的今天。”

彭老师二十六年的教育生涯中,类似上述的事例还有很多,不胜枚举。彭老师常说:“我只是黄鳌中学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师,“只是尽了一份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正是这最朴质的尽职尽责彰显了彭老师的伟大,使其成为众生的恩师,成为九里教育界的有功之臣。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