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她在深圳尝遍了早期底层打工者的辛酸痛楚;90年代中期,她身无分文靠借债办起自己的“小作坊”;2000年,仅用4年时间她成功在昆山开办分公司;2006年,创业10年,为回馈故乡,她在湖南醴陵再开第三家公司。10多年的艰苦历程,造就了中国电路板行业的一个翘楚,诉说了一段从打工妹蜕变成商界巾帼靓丽诗篇。电路板对电器产品的稳定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电器中必不可少,但又常常被消费者,甚至是生产厂商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杨柳是中国电路板行业的翘楚是因为她所生产的众多产品拥有数十项国家、国际专利;她的公司是印制电路板盖、垫板行业标准制定主编单位;她所制定的标准被苛刻的日本行业协会联合引用;她供货的上百家电器企业均为国际、国内巨头。其市场占有率之大令人难以想象,说不定读者身边的电器中就有很多电路板出自杨柳的企业。由她一手创办的深圳市柳鑫实业有限公司、昆山市柳鑫电子有限公司和湖南卓扬电路板材料有限公司共同组成了她的电路板王国——柳鑫集团。到目前为止,柳鑫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达86000平方米,拥有固定员工500多人,年销售额达到人民币2.5亿元的企业集团。在这背后却饱含了杨柳多少的心血与艰辛。
淘金深圳 尝遍辛酸痛楚
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浪潮把成千上万的打工者卷到了珠江三角洲。杨柳,一个普通的打工妹,坐上南下的火车,夹在拥挤的人群中,一路颠簸着,终于踏上了这块传说中“遍地黄金等人捡”的宝地——深圳。但现实并非传说中的“乌托邦”,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四处奔波,尝遍了早期底层打工者的辛酸痛楚。辽阔的深圳却无她的立锥之地,只能在亲戚和老乡处轮流搭宿,住的是铁皮房、石棉瓦房,夏不避暑、冬不御寒。为了工作四处求人、奔波在外,辗转于制衣厂、五金厂、印染厂、电子厂、制鞋厂……即将踏出列车,乘务员对她说:“这么艰难地到了,以后看你的了,10年以后这里是你们的世界啦!”当时的杨柳分辨不出话里有几分真诚,有几分调侃,只是感觉一片迷茫……找工作前首先要解决一个“住”字,男孩子可以露宿街头,可以栖身荔枝林,一个19岁的女孩子只能在亲戚、老乡处轮流搭宿。单位宿舍严禁外人借住,保安经常查房,抓到就罚款,而且那时的保安特别凶,而她又是标准的“三无”人员,所以当时的境况就像偷生游击队一样,天天奔波找工作,夜夜担心躲保安。好不容易送礼求人,找了份普工,又是交押金、又是抵押证件,换来了一张九十公分宽的床位——大通铺。不到60平方米的房间住了24个人,所有物件只能搁床上或床下,一口几十米深的吊井供应百十来人洗澡、洗衣的用水。不管怎样,有了立锥之地的杨柳,还是觉得心里第一次安定下来。接下来的日子,她拼命工作,每天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上厕所都要领号牌。3个月过去了,她领到了人生第一个月的薪水——230元钱。看着手上这点工资,杨柳懵了,心想肯定算错了!3个月了,薪水在她心里算了不下百遍,按小时工资计,怎么着也有五、六百呀。当她小心翼翼问出纳:“能不能看看我的工资表?”出纳粗暴地回答:“没有这个制度,不能查工资。”比她早入厂2个月的员工偷偷告诉她:扣了10多个名目的费用,扣下来就只剩这么多了。杨柳想:每月光自己吃用就要300元,累死累活不说还倒贴钱打工。辞工是不批的,要走自己走,不结算工资。工厂不会管你死活的,只能打落牙齿和泪吞,一切再从头开始。工厂也不缺人,不明真相的打工人蜂拥而来,等明白真相时已经白干了3、4个月,所以来一批、走一批、走一批、来一批。不得已,杨柳又开始重新奔跑着找工作,深圳火辣辣的眼光和台风暴雨给了她深刻的记忆。后来她住过铁皮房、石棉瓦房、小阁楼,早早晚晚都要进行人、虫、鼠之间的“三方会战”。制衣厂、五金厂、印染厂、电子厂、制鞋厂、小餐馆,盒带厂转了一个来回,在深圳早期引进的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在深圳早期的不健全劳务工制度下,现实生动地给杨柳解释了什么是剩余劳动力。杨柳说:“对于一个当时做着文学梦且涉世不深的女青年来说,面对复杂的生活环境,确实怀着很大的恐惧,但是有一个理念帮助我战胜了这种恐惧:那就是成功,就是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达成你力所能及的目标;成功就是履行你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还有对社群的责任,改善周围人的生活品质。
为自己打工 借钱开创事业
有了生存的精神源泉,终于,也让她找到了成功的道路!杨柳打工生涯的最后一站是一家电路板公司。进厂后,她被择优分配在数控组,学习编程。糟糕的是,师傅很保守,金口难开,根本就不愿意教,横眉冷脸,其他新同事都在抱怨甚至逃离,而她在无数次主动请教都碰壁后,没有放弃,而是在每天上班后,首先给老师送一杯水,帮老师摆好凳子,然后站在老师后观察老师的操作,自己默默领悟。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她已经能进行常规操作了。解决了温饱,又有了一些技术的杨柳开始审视这个行业。“90年代初,改革开放引来了一大批港资、台资的电路板企业。电路板行业变成了中国的一个新兴产业,设备、技术、材料、高管全部‘进口’。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电路板的应用广泛、前景广阔,是个高科技的朝阳产业。盖垫板是电路板生产工艺中的配套辅材,90年代完全依赖进口,我看中了这块商机,因为它投资门槛相对较低、竞争对手又相对弱势。如果能将将小产品做大、做强也不错。”说干就干,她积极寻找项目,做各方面的准备;认真组织资源,学习基本的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训练自己适应新的角色。热爱文学的杨柳之所以没考上大学,是因为她严重偏科。“那时我喜欢文字,不喜欢阿拉伯数字,排斥和数字打交道,可是不行啊,经商玩的就是把一切实物数据化的数字游戏。我把10个数字写在纸上,愣盯着它们看,把它们想象成小动物、水果或者娃娃,硬生生地看出感情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强化记忆电话号码来训练对数字的记忆,一段时间下来200多个电话号码储藏在脑中,并且练成了过耳不忘的能力。”跑业务需要坐车,在小镇子中长大的她特别晕车,不是普通的一上车就晕,而是想到车、提到车就晕,怎么办?“狠下心来,把自己往破中巴上一扔,没有目的的跟着车打转转,专门为了锻炼坐车而坐车,一天七小时下来,没了人样,唇青脸白、披头散发、肠子里的清水都吐光了,这样三天下来,对车子也没原来那样畏惧了,我深深感悟到原来什么都怕拼命啊!”在思想、技术和技能方面都有了一定积累后,杨柳从亲朋好友处高息借得人民币16万元,在2006年正式成立了她的第一家公司——深圳市柳鑫实业有限公司。打工难,创业更难。创业之初,她在供应商处想尽一切办法培养信誉,争取少量赊销。没有进货资金,甚至某天将职工的腰包陶尽,将买菜的20多元都凑拢去进货,结果那天所有人只吃了一个青菜。“白手起家,困难很多,多得无法细数,经常是按下葫芦起了瓢;白天忙得声嘶力竭,筋疲力尽,晚上思前想后,辗转难眠。身体的透支,精神的压力让我倍感痛苦和迷惑。她曾有两次下定决心要放弃,但最终还是强烈的责任感留住了我。
小有所成 回哺乡里
经过4年的发展,杨柳创办了第二家分公司,昆山市柳鑫电子有限公司。又经过6年的发展,杨柳毅然将业务重心转回生她养她的湖南醴陵,创办了湖南卓扬电路板材料有限公司。2006年,杨柳又萌生出了设立生产型分公司、扩大事业的念头。分公司选址是件大事,朋友们和同仁们都建议她把分公司设在深圳。因为深圳是块宝地,土地、房屋增值迅速,在这里买一块地建厂以后光是土地升值的前景便是一片光明。但是杨柳女士不顾众人的劝说,毅然决定将分公司设在自己的家乡。她说:“人不能忘本。我是醴陵人,我现在有机会了,也有能力了,就应该回报家乡、建设家乡。”到目前为止,公司已解决了400多醴陵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为醴陵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株洲市妇联副主席谢逢娥介绍说,杨柳回到醴陵后,还积极参妇联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为醴陵修路,为养老院捐款,资助五保户、困难户、贫困学生等等。当被问及这些时,杨柳只是淡淡地说:“这只是最原始、最朴素的家乡情结,没有多少道理可讲。
以人为本 营造向上向善文化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商人是惟利是图、不仁不义、无商不奸的形象。作为一名商人的杨柳一直想通过努力改变这一现状。虽然无法左右别人,但她自己另辟蹊径做了个与众不同的老板,尽其所能为普通劳动者谋求福利。她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倡导“向上·向善”的企业理念,要求员工积极进取、广结善缘。她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注重加强对各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教育和管理使用,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各类人才成为企业加快发展、强化管理、提高效益的中流砥柱。2010年10月,她斥资128万元,聘请中旭培训集团组织三地员工在深圳统一培训。杨柳女士这样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是私营企业老板中少有的。正是由于她这种敬人爱人的品德,使得她拥有一批德才兼备,吃苦耐劳的同仁和她一起风雨同舟,献计献策。员工们说:正是由于她这种亲切仁爱的风格,才缔造出了今天的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