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光荣福利院长陈加嫦(左二)经常与老人们谈心问暖,有的放矢做好护理工作
多年来,陈加嫦一直在民政系统工作,秉承“干一行,爱一行,干就干好”的理念,敬业爱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处处为他人着想,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先后荣获多项荣誉称号。2008年4月,她被任命为石门县光荣福利院院长。三年多来,她注重用“真情感染人,真心呵护人,真诚慰藉人,真爱温暖人”,以创造性劳动将光荣福利院打造成“养老福地”,被誉为老人们的“好闺女”。
“大家庭”的“好家长”
县光荣福利院成立于1990年,位于县城东郊红土坡,又名“红军山”,现有老年复退军人、五保三无、以及寄养老人92人,是体现党和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窗口”。2008年4月,前任院长离职,县民政局决定从全县民政系统选拔“接班人”,陈加嫦以“敬老爱幼”、“积德行善”的较高知名度,从数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新的“掌门人”。 不干则已,干则必胜。刚接触光荣福利院那阵子,陈加嫦发扬了她爱学习的好作风,发愤苦学老龄工作技能,除管理服务知识方面外,他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摸索老年人心理抚慰、医疗保健、护理医学、做思想工作上,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干得风生水起。要服务好80多人的大家庭,谈何容易。光福院里,都是年老体弱之人,生活大多不能自理。有的还痴聋呆傻,她总是像儿女一样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把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做饭、洗衣、护理系于一身。不断改善饭菜花样及质量,每天征求老人们的口味,不仅吃饱,更要吃好,尽量让老人们满意。她想尽千方百计,保证每天都能吃上两顿肉。每年除夕,她都要首先与老人们“团年”,全院其乐融融。大年初一,她亲自为老人包饺子,已成惯例。数年如一日,坚持每天带队打扫室内外卫生,每周为老人们换洗一次衣服,拆洗一次被褥,床铺收拾得干干净净,环境卫生整洁。每月组织老人们检查一次身体,对身体瘦弱的老人,“相约”医护人员上门检查,及时撑握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严格做到了老人冬不着凉,夏不中暑。如果有老人生病,她都随时安排入院治疗,一旦有个头痛脑热的,不分白天黑夜,她总是亲自到医院求医抓药。2009年5月,83岁的孙春莲老人患支气管哮喘,呼吸困难,非常痛苦。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除了药物治疗外,她多方打听偏方,亲自为老人寻草药,煎熬、喂药、喂饭,侍奉长达两个月。79岁的老退伍军人覃政海突然患脑血栓,因年岁已高,医院已无回天之力,白天派专人看护,晚上她亲自守护在老人身傍,为老人喂药、喂饭、洗澡擦身,端屎端尿。在老人临终之际,她把老人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又一件件把装老衣服给老人穿上。她在光荣福利院近四年,送走了9位老人,其中有6位是瘫痪病人。
红土坡上笑声朗
“不怕天气寒冷,就怕心灰意冷”。陈加嫦用对父母的细心和耐心照顾老人,每当老人们有不顺心的时候,她总是与老人促膝谈心,嘘寒问暖,拉近与老人之间的距离,了解老人们的心声,想她们之所想,急她们之所急。为活跃气氛,她定期或不定期志组织老人们参加娱乐活动,让老人们从怀旧中走出来,忘了“老之已至”,仿佛回到了激情澎湃的峥嵘岁月。她注意听取意见和建议,经常召开座谈会,让老人们说出她们的愿望、心声。为让老人们“身在红土坡,心知天下事”,她坚持每天组织老人们收看适合他们情趣的电视节目,让老人们喜笑颜开。通过观察,她发现部分老人不仅喜欢唱花鼓,唱民歌,还会吹唢呐、笛子,拉二胡。为了发挥老人们的特长,她买来了乐器,组织老人编排一些简单的娱乐节目,召集老人们自娱自乐,营造了和谐家庭的氛围,“福利院春晚”成为品牌栏目,让他们感受大家庭集体生活的温暖。 年龄,是每个人的“年轮”。特别是一些无儿无女的老人,特别羡慕别人过大寿。陈加嫦就把老人们的生日写在“备忘录”中,贴在墙上,每有老人们过生日,她都提前安排,精心准备,买来生日蛋糕,并将4个热气腾腾的鸡蛋亲自送到寿星手中,并做几个可口的菜肴和大家一起为老人祝寿,过生日的老人乐了,大家也高兴,光荣福利院经常笑语喧哗。2010年2月3日这天,正是潘清珍老人65岁生日,陈加嫦早早为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宴,她深知老人最爱吃的是甜食,买来生日蛋糕,并特意嘱咐多准备甜食,全院老人济济一堂,邀请了老人的部分亲属参加生日宴会,老人们接受了在场所有人的祝福,高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宴会上传出阵阵开怀的笑声。事后,老人说过了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整天笑呵呵的,光荣福利院象蜜一般甜。为了让老人们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她在工作之余,与老人们在院内植树、种花种草……如今的光荣福利院,四季鸟语花香,绿树成茵,宛若一个大花园,令人心旷神怡。有人曾问她,你与老人们朝夕相处,觉得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最烦恼的是什么?她总是用她惯常的爽朗笑声作答:“我觉得与老人们一起生活最开心,最烦恼的时候就是老人生病的时候,因为他们病了我着急。”
“花果园”里乐无边
“自由其思想,野蛮其精神,愉悦其身心”,是人生的至尊追求。发展院内经济,增加院内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保障老人健康,是政府考核院长是否能胜任工作的一个标准。政府分配给老人们的补贴,她都精打细算,每月发给老人15元零用钱,“自由”支配。光荣福利院的善德美名在外,常有各界人士来“尽尽心意”,对于接受的馈赠品、慰问品,她在尊重主人意愿的基础上,力求公平、合理分配,资金的使用情况“阳光”透明,数字真实,手续齐全,账务规范,被称为慈善事业的“放心使者”。 光荣福利院前有一片空地,她带领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夏冒酷暑,冬忍严寒,开挖出两亩多菜地开展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常年依照节气轮种瓜、豆等蔬菜,基本上做到了蔬菜自给。光荣福利院四周,栽植了许多葡萄、橘树、樟树和花草,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在屋后建起了猪圈,每年养猪30头,全部用来改善老人们的生活。如今,光荣福利院旧貌换新颜,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她新装修了老人们的卧室,添置了御寒的电热毯、衣橱和床头柜,新修了专门的厨房和浴室,安装了空气能热水器,新买了洗衣机。购置了健身器材,增添了饮水机、象棋、扑克牌和麻将等。将整个光荣福利院的软硬件全面完善。院内环境优美,干净整洁,老人们和睦相处,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有7对老人还喜结良缘,这里成为老人们安度晚年的幸福家园。 一分耕耘,十分回报。望着光荣福利院鲜花成片、果树成荫、房屋成行、老人幸福的欣欣向荣景象,陈加嫦非常欣慰。虽然这些年来她付出了太多太多,但她一直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因为有老人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陈院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这样的好女儿,我们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