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天的生活是从凌晨三点开始的,起床后打着手电筒,提着一个大编织袋来到马路上开始捡拾废品,因为这时清洁工人还没来得及打扫。四点多钟回到家小睡一会,五点多起床生火、烧水、买菜、做饭,然后帮生病的妻子和儿子洗漱完毕,把做好的饭菜送到他们手上,这时已是早上七点多,安顿好母子俩,如果有人要煤球,他就马不停蹄地去煤球厂运来,再一担一担地挑到顾客家,赚取三到五分一个不等的搬运费。如果没有生意,就到几里外他开荒的一块地里看看,给瓜菜除除草施施肥。不论在干什么,上午十点多、下午四点多他都得赶回家,因为妻子和儿子中午十二点、下午五点得准时用餐。晚上七点给两人吃药,儿子晚上还要吃两餐,他往往要忙到十二点以后才能睡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从妻子和儿子患上精神病后,他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他叫匡玉祥,今年63岁,双峰县青树坪镇社区居民,他用矮小瘦弱的身躯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也担负起了一个男人的责任和道义。
匡玉祥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69年与妻子朱阳秀结婚,先后养育了一儿一女,他作为下放知识青年回来后被安排在一家区办日杂门市部当出纳,妻子善良贤惠,在家相夫教子,将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日子虽然不宽裕,但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然而好景不长,1981年的一天深夜,匡玉祥在单位值班,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朱阳秀披头散发地跑进来,说有人要杀她,匡玉祥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妻子的回答却风马牛不相及,他紧紧抱着妻子,心想肯定是受了惊吓,过一阵子就会好的。谁知接连几天都是这样,送到医院一检查,竟然是间歇性精神病,那年,儿子7岁,女儿才3岁,匡玉祥来不及悲伤,一边悉心照料着妻子和两个孩子,一边四处打听治疗精神病的药方。妻子得病后,什么也干不了,有时还会无缘无故地打骂他,常常在他做事时,一不小心就被妻子扇了一个耳光或打了一拳,匡玉祥没有怨言,把妻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病情也有所控制。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个孩子在匡玉祥的悉心照顾下健康成长,儿子高中毕业后在一家水泥厂上班,女儿也很懂事孝顺,眼看着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然而,命运似乎专爱和他开玩笑,苦难远远没有结束,在儿子22岁那年,有一天上晚班回来后就开始胡言乱语起来,一丝不祥的预感掠过匡玉祥的脑海,医院的诊断证实了他的猜测,儿子也得了精神病,那一刻,他感觉天塌了下来,一直以来,健壮懂事的儿子是匡玉祥生活的最大希望,如今,这唯一的希望也破灭了。不行!砸锅卖铁也得治好儿子的病,匡玉祥咬紧牙关,卖掉了房子,买了几间破旧的土砖房栖身,东家借一点,西家捐一点,带着儿子上双峰、娄底、邵阳、长沙等地,不知到过多少家医院,看过多少回医生,然而病情并没有彻底好转。儿子发病时有暴力倾向,见人就打,见东西就砸,不记得有多少个夜晚,匡玉祥半夜被儿子惊醒,只得带着妻女逃到外面露宿。有人说,你守着两个疯子怎么过日子啊,不如随他们去,不要管了。匡玉祥说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可是他怎么能扔下他们不管呢,一个是曾经相濡以沫的妻子,一个是自己的儿子,他舍不得离开他们,就这样一边不分昼夜地悉心照料着妻儿,一边千方百计赚钱贴补家用,并且从来没有放弃过治疗。沉重的家庭重担压在匡玉祥的肩上,有好几次由于过度疲劳和营养不良,他坐在凳子上打盹,一不小心就摔了下去,鼻子鲜血直流。2009年7月,他在送煤球的途中,被迎面而来的摩托车撞倒在地,折断了四根肋骨,现在一到阴雨天还疼痛不已。
一转眼,妻子已得病30年,儿子也患病15年,这些年,匡玉祥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吃过一顿好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体力不支,还患上了慢性支气管炎和风湿性关节炎,送煤球已有点力不从心。虽然每月可领取380元的低保金,近几年落实了知识青年养老保险政策,每月有680元的退休金,妻子和儿子的医药费也可报销一部分,但这1000多元要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费和医药费还是远远不够,女儿出嫁后,家境也不好,妻子和儿子服药后,喜欢吃荤菜,匡玉祥总是尽量满足他们,把好菜留给娘俩,自己喝点汤或吃点蔬菜。
他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妻子和儿子能得到更好的治疗,让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好一点。匡玉祥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和责任,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