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县妇女儿童两个规划(2001—2010年)终期评估报告
作者:靖州县妇儿工委      发布时间:2011-05-16 11:51:04

 一、评估方法及工作过程

为使监测评估工作顺利进行,我县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性较强的终期评估工作方案,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根据方案开展了自我评估,及时上报了数据材料和评估报告。为拓宽评估渠道,保证评估质量,县妇儿工委组织专门队伍深入各成员单位,通过听汇报、查阅资料、现场考察等形式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评估。在评估方法上,我们对“两个规划”中的主要指标、实施规划的组织领导和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三方面内容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估,主要是对妇女的经济、决策管理、教育、健康、法律以及儿童的教育、健康、法律保护等情况进行评估分析。

二、评估主要结果

2001—2010年靖州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以来,靖州县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认真履行职能。截止2010年底,《靖州县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43项定量指标中有2项(政协委员女性比例,孕产妇保健覆盖率)未达标,达标率为95%,《儿童发展规划》36项定量指标中有3项(婚前医学检查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儿童保健覆盖率),达标率为92%。其它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两个规划确定的终期目标。

三、实施两个规划及目标达标情况评估

(1)妇女与经济

1、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2010年,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4016元,较2000年增长了217 %,较2005年增长了13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71元,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3981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50%和84%,比2005年增长了65%和39%。我县投入重大项目专项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2010年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67亿元、卫生经费7498万元、妇幼卫生经费276万、防治防疫经费242万元、计划生育事业费961万元,

2、人口增幅得到有效控制,为妇女儿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靖州县域总面积2210平方公里,辖7乡6镇4个管委会1个国有林场。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为26.6万人,其中女性为 12.8万人,0—17岁人口5.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69‰。

(2)妇女与社会保障

1、女性就业人数逐年增加。我县紧紧抓住就业、保障、维权和人才培养几大方面,不断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针对下岗失业妇女创业的现状问题,县政府分别出台了《关于实施再就业优惠政策有关措施》、《关于我县开发公益性岗位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的决定》等文件。截止2010年,全县就业人数16.869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为7.76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6%,超过规划要求42%的比例。城镇女性就业人数为0.67万人,比2000年增长24%,比2005年增长18%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女性比例由原来的50%控制到2010年的42%。

2、女性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我县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不断加大妇女劳动权益保障力度,促进妇女参与社会保障,让妇女享受到更多的社会福利。截止2010年底,城镇女性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0.95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7.9倍,比2005年增加了2.2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女性人数为0.84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3倍,比2005年增加了1.7倍;参加失业保险的女性职工人数为0.47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2.2倍,比2005年增加了1.6倍;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女职工为0.28万人, 2000年我县没有女职工参加工伤保险,2005年也仅为0.05万人2010年比重达52.2%;城镇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覆盖面率2004年以前均为0,经过不断努力,2010年我县达99.6%,已达到规划要求的95%的比例。

(3)妇女参与决策与管理

1、妇女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是《妇女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县委始终把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实行“三不忘一优”原则,即选拔干部不忘女干部、调整领导班子不忘配备女干部、挑选后备干部不忘女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女干部。到2010年底,全县共有女干部2327人(含聘用制),占全县干部总数的36.2%,正科级和县处级以上女领导干部达38人,在2000年35人的基础上增加了7.9%。女党员总数为1749人,占全县党员总数9916人的18%,比2000年的13%增加了5个百分点。

2、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比例不断提高。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中各配备了1名女领导,达到规划要求。县委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领导干部配备率达60%,县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领导干部配备率达78%,超过规划要求50%的指标。到2010年底,县直局级单位党政女一把手为12名,全县副科以上女干部188名,占同级干部总数的29%。乡镇一级党政领导班子中有13名副科级以上的女干部,在2000年8人的基础上增加了38%,女性乡镇长、党委书记由2000年的2人增加到3人。女后备干部比例呈上升趋势,县级、正科级、副科级分别为6名、20名、60名。全县186个行政村“两委”班子中女性配备率达100%,居委会女性比重达72%,村委会女性女比重达48%,较2000年上升23 个百分点。

(4)妇女儿童与教育

我县坚持实施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优化育人环境,深化教育体制改革。2010年,全县3-6岁儿童入园率达98%,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8%,小学女童年辍学率为0,初中阶段女童年辍学率为0.99%,小学五年巩固率为100%,初中学生毛入学率达99.39%。扫盲工作扎实有效,青壮年妇女非文盲率达到99.7%,上述指标均达到了规划要求。同时,根据需要,我县还建立了19所农村妇女科技培训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技能知识培训,使90%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妇女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每年获接受绿色证书培训的农村妇女达70名。

(5)妇女儿童与健康

1、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在不断改进,卫生保健条件正在明显改善。2010年我县的住院分娩率为99.69%,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67%,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55%,非住院分娩中消毒接生率为100%,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67‰,婴儿死亡率为9.46‰,比2000年下降了7.28个千分点,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99‰,比2000年下降了8.9个千分点,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0,计划免疫(四苗/全程)接种率为95.64%,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5.78%,孕产妇死亡率为0,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为92.38%,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了2010年规划要求。

2、全县上下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建设。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达93.1%,节育手术并发症控制率为0,达到2010年国家、省、市、县的规划目标。

(6)妇女儿童与法律

一是营造良好的法律宣传氛围。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湖南省人大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和“两个规划”等法律法规,营造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社会氛围,增强了广大妇女儿童的法律意识。二是加大法律维权工作力度。全县建立了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17个、法律援助工作站17个,110家庭暴力报警中心1个、报警点16个,家庭暴力伤害伤情鉴定中心1个、妇女维权合议庭1个、少年合议庭1个、开通12348法律维权热线1条,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有效地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7)妇女儿童与环境保护

2009年我县加大了对城市污水处理率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建设,共投入1600万元建成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我县城市垃圾处理率达100%,超过规划55%的目标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厂也已建成投入使用,污水处理率为65%,达到了规划要求55%的目标。2010年度我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8%,已超过省、市60%的目标要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达到了规划要求60%的目标;城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二是实施城市绿地建设。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5.6%,达到了规划要求35%的目标,为妇女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实施两个规划的有效做法

(一)加强领导,不断强化政府行为

1、认识与领导到位。县人民政府把实施两个规划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妇女儿童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成立了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县长杨桂兰任妇儿工委主任,县妇联主席明艳任妇儿工委办公室主任,成员单位由原来的23个增加到35个,切实加强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领导,并根据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及时进行人员调整。每年县委常委会议或政府常务会听取至少1次妇女儿童工作专题汇报,帮助解决实施两个规划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县政府副县长、县妇儿工委主任每年抽出时间专题听取“两个规划”工作实施情况汇报2-3次,县人民政府每年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管委会)、县直各成员单位均签订实施“两个规划”的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2、人员与经费到位。为了保证“两个规划”实施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在机构改革压缩编制、人员的情况下,县政府高度重视妇儿工委工作,在2003年6月正式设立了妇儿工委办公室,核定全额拔款事业编制1个,2007年转为行政编制,2007年12月县委高配备了妇儿工委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为副科级实职领导,全县16个乡镇(管委会)全部落实了妇儿工委办公室兼职人员。县财政每年安排1.5万元作为妇儿工委办公经费,2万元作为妇儿工委救助高危贫困孕产妇经费。

(二)加强指导,扎实推进“两个规划”实施工作

1、抓宣传,促发展。通过召开实施“两个规划”新闻发布会、开辟电视专栏、利用“3·8”、“6·1”、“6·26”、“12·4”等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两个规划”。累计印制、发放宣传资料20多万份,悬挂宣传横幅200多条(幅)。召开6次表彰大会,共表彰了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单位42个,先进个人60人次,进一步促进了《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工作的深入开展。

2、抓示范,促带动。2003年,我县确定了坳上、甘棠、寨牙3个镇为“两个规划”实施示范点,县妇儿工委领导经常深入示范点调查研究,指导和帮助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全县16个乡镇(管委会)根据自身实际均制定了本乡镇《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确定了1-2个村为本乡镇“两个规划”示范村,至2010年全县已有27个乡(镇)级“两个规划”实施示范村,建立了32个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基地。

3、抓难点、促突破。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县,经济欠发达,社会环境和经济状况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两个规划”的实施。针对妇女参政、教育、劳动、卫生保健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为此,我们集中社会力量,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大攻克力度,使这些重难点问题不断有新突破。一是教育方面。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 控辍保学的通知》,九年义务教育不断巩固“两督”成果。同时针对外来经商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教育则“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有效地控制了辍学流失,确保各项指标在控制范围以内。二是卫生方面。加大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投入,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实施贫困孕产妇救助,共救助贫困孕产妇3000余人,减免费用200多万元。采取突击和经常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举报与奖励相结合的方法,打击非法行医和“两非”,规范母婴保健服务。三是参与决策和管理方面。重点抓好“五个结合”,提高认识和落实政策相结合,党委重视和部门配合相结合,大胆选拔和量才使用相结合,强化基础和狠抓后备相结合,实践锻炼和全面选拔相结合,切实提高妇女参政比例。四是社会保障方面。针对我县下岗失业妇女创业的现状问题,县政府2004年出台《关于实施再就业优惠政策有关措施》,2007年出台了《关于我县开发公益性岗位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的决定》等文件,到2010年底,针对持《再就业优惠证》、《失业登记证》的4000多名灵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其中共有2560名女性落实减免税费300多万元,落实社保补贴160多万元。

(三)完善机制,不断提高监测评估水平

县妇儿工委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会议制度、汇报制度、述职制度、文书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2002年成立了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办公室,2005年成立了监测评估领导小组,2006年对监测评估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成立了由组织、卫生、劳动、公安、教育等10个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两个规划”监测评估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2003、2004、2005、2006、2009年分别召开了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工作会议,举办了监测统计与评估培训班,对乡镇人民政府(管委会)妇儿工委、成员单位专干进行集中培训,分性别建立了县乡两级监测统计数据库,全面、动态地监测全县妇女儿童发展状况。评估领导小组对我县“两个规划”的达标情况进行了认真评估,查找了问题,每年均形成了我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年度评估报告。

五、“两个规划”存在的问题

1、妇女参政议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县女干部队伍建设虽然得到了加强,但与规划的目标要求还有一些距离,人大女代表的比例为10.7%,虽然比上一届高了2.1个百分点,但比例仍然偏低。政协女委员的比例为17.8%,比上一届下降了2.4个百分点。女性一把手虽然达到规划要求10名的指标,但全县只有12名,比例较低。

2、妇女儿童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仍然存在,家庭暴力时有发生,对弱势妇女儿童的社会救助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场所、娱乐场地、影视作品不足,一些非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影视厅、赌博室等仍然存在。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差,设备简陋,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条件差,婚前医学检查率仅为27%,孕产妇保健率城镇为63%,儿童保健覆盖率为33.13%,以上问题仍是目前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

六、对策建议

一是充分利用政府资源,特别是利用公共管理资源和政策资源,引导和帮助妇女儿童成为管理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和政策资源的受益者。

二是要完善项目化工作格局。特别是要在打造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妇女就业及培训、妇女儿童教育等“全天候”项目上下功夫。如加大“降消”、乡镇卫生院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项目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进一步保障妇女儿童的健康权和生存权。

三是要建立强有力的妇女儿童维权体系。通过加强与改善“110”家庭暴力报警中心、外出务工人员维权站、妇女维权合议庭、妇女儿童法律援助中心等维权机构的建设,提升整体维权能力。

四是要加强妇儿工委的自身能力建设。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