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乐乡洞子村一提起育龄妇女余桂裕,群众都会赞不绝口,夸她是勤劳致富的女能手,是她引进的黄桃技术,帮助广大妇女走上了致富之路。 平乐乡距炎陵县城72公里,平均海拔在900米以上,可谓山高路远,过去曾是该县较为偏远和贫困的地区之一,“养活一头牛,耕种两亩田,能卖三头猪……”就是当时那里村民们一年中生活的全部。1995年余桂裕从炎陵县十都镇婚嫁到平乐乡,1996年春,余桂裕与爱人带着亲戚忙活开了,每天起早贪黑的在小山上开荒、挖坑、下基肥、种果树……几个月时间,余桂裕家的屋前屋后的小荒山上,就种下了260多棵高山雪晶梨果苗,荒山成了小果园,她也成了村里第一个从事果树种植的“女试验户”。 果园建起来了,余桂裕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果园管理上,施肥、除草、剪枝……她还开始订阅大量的科技书刊:《中国南方果树》、《果农之友》、《湖南农业》、《湖南科技报》等,一有时间就进行钻研,同时,还积极参加市、县等多级实用种植技术培训,向农业专家虚心求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第二年,果园就有了“收获”—果树共结果18个!这可把余桂裕乐坏了,第三年秋,果园则产梨200多公斤,外地果商以20元/公斤收购, 4000元的收入更是让余桂裕喜极而泣!有了收入,干劲更大,余桂裕先后又将门前屋后的90亩“不毛之地”翻垦过来,种上优质的黄桃、板栗和杨梅等,同时,在果园里套种了药材、高山蔬菜,饲养了牲猪,把果园建成猪—沼—果、猪—沼—菜的立体生态园。 从事多年水果种植,余桂裕发现自种的黄桃在当地特殊气候条件的影响下表现出了优良的品质,她认为发展潜力很大,于是,2004年初她先后将新世纪梨改种了黄桃,到2007年,她的黄桃园面积已经达到100亩。同时,在该县农业部门的帮助与引导下,余桂裕把炎陵黄桃向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递交了绿色食品申报申请,炎陵黄桃获“绿色食品”称号,成为株洲市首个通过中国绿色食品认证的水果。 2006年春,看着余桂裕种水果收入日益提高,村民们“心动”了。洞子村洞子组的妇女小组长曾池妹带头在荒山荒土上种上了100株黄桃,其它姐妹也先后开始了黄桃的种植,当年洞子村就有30多位妇女发展种植黄桃150余亩。 看着乡亲们都行动起来了,余桂裕心里非常高兴,于是她主动当起了村民的种植“带头大姐”,村民缺乏果苗,她就赠送;村民缺乏种植经验,她就现场指导;村民缺乏管理方法,她就积极邀请农业专家,组织当地农民到自己的果园内进行水果种植技术的培训。 2008年底,返乡农民女工朱树丽在广东省深圳市打工,因金隔危机,不得不放弃打工回家务农,余桂裕就主动与她联系,做思想,提供苗木,无偿指导,硬是引导她走上了种桃之“路”。 在余桂裕的影响和带动下,洞子村家家建起了“致富园”,全村黄桃面积已发展到500余亩,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去年,仅种植黄桃一项洞子村村民就人均增收1200元。现在,不仅周边的茅坪、乐富、井山等村妇女产生了种“桃”之热,就连下村乡、霞阳镇、龙溪乡、龙渣乡等多个乡镇也刮起了种桃之“风”。 “人人都种,到处都有,市场一多,没人要,怎么办?”1998年底,下村乡一果农到余桂裕果园考察时的一句话,又引发了余桂裕对炎陵黄桃出路的思考。 通过请教农业专家,她调整目标,决定带领农民走黄桃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合作化经营的道路,于是,1999年春,余桂裕积极与该县下村、龙溪、霞阳等乡镇的黄桃种植户朱树丽、陈建凤等人联系,动员她们一起组建黄桃种植合作社,“抱团做大做强黄桃产业”,她的这一想法也得到这些种植户的赞同。“入社自由,民主管理,利益共享……”,1999年3月,“平乐黄桃种植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