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孝贤撑起苦难的家
作者:刘娟丽 许江文 王莉 熊曼
发布时间:2011-05-09 18:12:54
4月4日,天下着小雨,春寒袭人。一位单瘦的女人又像往常一样,吃力地推着一辆几百斤重的烧烤小推车来到离家500多米远的南大桥桥头做烧烤小吃生意。她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独自坚守这辆小推车,赚着一分分辛苦钱,为丈夫治病,供儿子读书。她就是永兴县城关镇滨河路社区的曹华芝。
尽孝心 要让瘫痪婆婆安享晚年今年44岁的曹华芝,初中毕业后,从农村来到县城打工,经人介绍, 于1986年10月与县汽车修配厂职工邓小安结婚。一个农村姑娘嫁到城里,而且丈夫还有工作,曹华芝为之满足,亲戚朋友很是羡慕。曹华芝有一个瘫痪在床的婆婆,起初,都是由邓小安的哥哥姐姐照料。但他的哥哥姐姐都在单位上班,都有了家庭,母亲的衣食起居他们只能在上班之后轮流赶来照料,很不方便。曹华芝嫁到邓家后,便主动提出要哥哥、姐姐安心上班,说自己嫁到邓家,就是邓家的人了,一定会料理好母亲。曹华芝一边兑现自己的诺言,一边租了一间门面做起早餐生意,一干就是12年,这让邓小安有说不出的高兴。1998年,邓小安和其哥哥、姐姐先后从单位下岗。为了生计,他们都选择到广东打工,邓小安在一家餐馆当厨师。从此,曹华芝既要料理瘫痪的婆婆,又要教育抚养读小学的儿子。好在曹华芝是一个会打算的女人,她退掉做早餐的门面,花400多元钱买了一辆小推车,自己摆摊做起了烧烤生意,这样,既不要出门面租金,又比较自由,有精力照顾好婆婆和儿子。为了使在外打工的亲人们放心,曹华芝细心周到地照顾婆婆,把婆婆的住房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气味。一有空,她还陪着婆婆闲谈、看电视,两人就像一对亲生母女。曹华芝的孝行,一直影响着邓婆婆的一家人,大家关系都很和谐融洽。今年74岁的邓婆婆在曹华芝25年如一日的悉心料理下,日子过得开心满足。她逢人便说:“儿媳妇这样孝顺,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分。”不放弃 要与偏瘫丈夫牵手一生在曹华芝的操劳下,家里的生活虽然平淡,但过得很安稳。转眼到了2002年底,一场灾难降临在曹华芝的家里。丈夫邓小安在广东突发脑溢血被送进当地的一家医院。闻讯后,曹华芝马上赶到广东,将丈夫转院到永兴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一来自己可以照看瘫痪的婆婆和上初中的儿子,二来减少一些开支。丈夫在县人民医院治疗时,曹华芝不论白天夜晚始终在病房护理,不厌其烦,从来没有发过牢骚,说过一句气话。为给丈夫治病,曹华芝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1万多元的债。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邓小安的病情开始好转,大脑有了思维,能开口说话,只是身体偏瘫还不能动弹。这时,由于承受不了医院的高额费用,曹华芝只能含泪忍痛让丈夫出院,买药在家治疗。邓小安出院后,又有3年多时间偏瘫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都是曹华芝倒屎接尿,每日按时翻身洗澡、喂药喂饭,料理得非常细致周全,直到2006年,邓小安终于能拄着拐杖走上几步了。曹华芝一边精心料理丈夫、抚养儿子,一边摆摊做烧烤生意维持家庭生活,婆婆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有一次,曹华芝来给婆婆送吃的,婆婆一把拉住曹华芝的手说:“媳妇,这些年你为我们邓家受苦受累,我们太亏欠你了,你还是离开这个家吧。”的确,自从丈夫患病后,曹华芝便饱受了生活的艰难与辛酸。婆婆说的话,一下子就触碰到曹华芝的心灵深处,让曹华芝当场就哭了。面对婆婆的同情与理解,曹华芝备受感激。她说:“我决不会放弃这个家的。”现在,邓小安不但能拄着拐杖走路,还能帮妻子洗碗、扫地做些家务;儿子很懂事,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要为母亲减轻负担;滨河路社区也很关心曹华芝的家庭,在2008年就为她一家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