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社区居民撑起一片晴空
——社区基层女党总支书记张雪梅的事迹
我叫张雪梅,女,汉族,1963年1月出生,高中文化,是一名朴实、兢业的社区基层女党总支书记。自担任人民东路社区党总支书记以来,我始终以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忘我工作,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带领社区干部职工脚踏实地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为辖区居民撑起了一片晴空。在我任社区党总支书记期间,人民东路社区先后获得“全国城市低保示范社区”、“省和谐社区示范社区先进单位”、“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省最充分就业社区”、“市、区计生工作红旗单位模范社区”等殊荣,为此,我个人也连续几年被北湖区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及广大居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大公无私、公平公正”是我为人处事的根本原则
工作中我做到为人正直,处事公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同志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同事之间从不因职位高低、年龄大小而给予偏袒,凡事都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工作上一视同仁,不因一件事否定一人,更不因一件事骄纵一人,有成绩给予肯定并鼓励,不足之处给予指正并耐心教导。待遇上更是一碗水端平,从不因自己职位高,付出多而乱了章法,一切按制度严格执行。我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他人,单位形成了互帮互助,互谅互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氛围。作为社区党总支书记,我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党的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与辖区单位、民营企业、居民群众交往中,从不接受他们感谢之礼,因为我始终认为服务于居民是我的职责。曾经有一位成功民营企业老板,为感谢我给予他个人及企业的帮助,专程送来2000元到我家表示感谢,我毫不迟疑地坚决拒绝了,并送给他一句话:“如果你真的要感谢,就支持社区建设,为居民多办点实事,回报社会”。生活上,我与同事相处融恰、互帮互助,无论是哪位同事家有喜事或困难,都能像亲人一样为其张罗忙前忙后。在社区经济周转困难时,社区工作人员连续几个月不能领取一分钱工资,每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心里就非常着急,毕竟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靠其养家糊口,为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度过难关,我多次从家中拿出钱来帮助困难职工。因为我为人正直,处事公道,同事、辖区单位以及广大居民群众对我的评价很好。
“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是我对待工作的基本精神
有人曾劝我说:“你只是一个社区书记,家境又好,何苦为了社区这些繁锁的事操这份空心、受这个罪,得过且过不就行了?”我心里非常明白他们的意思,但我始终认为做一行就应该爱一行,并要尽自己所能融入到工作中去,不遗余力,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更要对得起辖区的广大居民群众对我的信任,只有这样,才不枉为一个社区的领头羊。当然,在忘我工作的同时,也曾有过许多伤心遗憾的记忆。2005年12月,从小离开父母在省杂技团工作的女儿出国演出一年多,好不容易回趟家休假20多天,却未能吃上我亲手煮的一餐饭。2005年4月29日上午,正逢计生工作迎省检,要求无论如何不能出毗漏,所有人员必续坚守岗位,丈夫因病在人民医院动手术,我却不能及时赶往医院陪丈夫一起共度难关。2001年父亲去世,留下年迈多病的母亲一人,我的两个弟弟都是下岗工人,家庭清贫,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我接来母亲同住,本想好好地照顾她老人家,但却事与愿违,2006年,母亲身患脑瘫生活不能自理,繁忙的工作让我早出晚归,多亏我的丈夫对我的理解与支持,精心照顾我的母亲,常常为了不让我在工作上分心独自带母亲外出治病,我看在眼里,苦在心里,忠孝难两全呀! 2009年7月27日,母亲病情加重,保姆打来电话说母亲病情非常严重,需及时送往医院治疗,丈夫外地出差,自己工作忙无法脱身,当忙完工作赶往家中时,母亲已经是不醒人世,因延误治疗时机,最终离开了人世。母亲连最后一句话都未留给我,让我感到悲痛欲绝,抱憾终生。
长期的操心、劳心和繁重的工作使我一名即将步入更年期的女性终于累趴在办公桌上,经诊断为慢性肾炎,对我而言,这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我偶尔追问自己:究竟自己算不算一个称职的女人?在工作上,我兢业、有冲劲;但在家庭生活上,我却上对不起我的母亲,下没照顾好自己的女儿,如今自己身体也累垮了,这样到底值得吗?但不管怎样,我始终有一个坚强的信念,那就是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如意、一些挥之不去的伤痛,洒脱点,将无尽的伤痛之情化为动力投入到我热爱的这份工作中去吧!将这份在小家未能尽全的孝心延续到社区这个大家庭的孤寡老人身上去,在我离开社区岗位前的日子里,尽量多为居民办点实事。
“身怀爱民之心,倾情为民服务”是我工作的宗旨
社区是搭建在政府与广大居民群众之间的桥梁,社区工作的灵魂就是“为民办实事”。自上任以来,我时刻关注着困难群众的生活情况。辖区破产企业北湖一建公司几年没发工资,老党员职工罗长安家无任何经济来源,他的老伴因患有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儿子也因吸毒被判劳教,家里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艰难。我在得知情况后,立即召开党员大会讨论,在社区经济条件紧张的情况下,拿出600元救济金,买来大米和油送到他家中,又主动为其申请办理了低保困难补助。当我送去补助卡时,老党员罗师傅不禁老泪纵横,嘶哑着嗓子说:“党的低保政策救了我这把老命呀,感谢党,感谢社区。”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深切感受到,将国家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那些急需帮助的困难家庭是多么喜悦的一件事。82岁高龄的孤寡老人肖功玉,一直住在人民东路社区北湖一建公司内的棚户区,身体一直不好,看到她,我感触颇深,多次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为她送去棉衣、棉被、大米、药品等生活的必需品,并按程序为她申请了低保和医保。逢年过节还特意邀请老人到社区参加娱乐活动,尤其是2008年初那场百年难遇的冰冻灾害时,为了不让我辖区居民冻死一人,饿死一人、我顶着风雪,冒着严寒坚持20多天为老人家送饭送菜,并时刻关注其衣被是否够防寒,取暖用煤是否够用。老人对邻居感慨的说:“我们缺什么,社区都想到了,及时给我们提供帮助,如今的社区就是好呀!”
在真诚为群众服务的同时,我始终信奉“就业乃民生之本”。我认为,对于有失业人员的特殊困难家庭来讲,低保只有输血功能,却没有造血功能,只有就业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为此,我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在摸清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后,制定出“一走五送”的再就业工作指导思路,即:走访救助对象,送去就业政策、职业指导、培训信息、就业岗位、生活保障。同时社区把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作为重点来抓,组织下岗职工经常参加劳动保障部门举办的就业培训班,积极帮助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申报小额贷款,指导其选择经营项目,开办就业实体,如洗衣店、理发店、面摊小吃点、小商品零售店、家电维修部等。辖区居民吴利春,夫妻俩双双下岗失业,都已四十多岁的人,工作难找,自己创业又苦于没有资金,夫妻俩感到很焦虑又无奈。我得知情况后,多次上门做工作,鼓励他自己创业,帮助他成功申报小额贷款,终于为他们解决了创业之难。现夫妻俩经营着一个小型汽车修配厂,不仅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并且还主动为下岗职工就业提供方便,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到目前为止,社区已为21户下岗职工申贷扶贫款81余万元,开辟了30多个社区就业渠道,解决了100多人的就业问题。社区居民最迫切的就业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看到他们一张张笑脸,我发自内心的感到欣慰!
社区工作千丝万缕,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是我的人生奋斗目标和永远追求。我将一如继往献爱于社区,服务于居民。同时,我更呼吁每一位从事社区基层工作的同仁,全心投入,热爱你的工作,关爱你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