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党的恩情永不忘”征文
党恩催我去育人
澧县一完小 龚钰子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每临"七一",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党的伟大,想起党组织对我的培养和教育。说到党的恩情,我心潮澎湃,可以用“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河深海深不如党的恩情深”来形容。
我读小学时,爸爸是一名县直机关干部。晚上,爸爸总会拿个红色的小册子非常认真地看呀看,那时,我满怀好奇,总喜欢凑到爸爸的身边看看本子上写有什么东西。这时,爸爸总会告诉我说:“这是党课,你还小,现在看不懂,长大了就会懂的”。后来,我发现爸爸的小册子就在床下的小木箱里。于是,我趁星期天小心翼翼地打开小木箱。哇!《中国共产党党章》、《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好多好多的红册子呢!我好奇地拿一本就看起来,我被那些革命故事吸引了,后来我一有空就去看,看不懂的就要爸爸告诉我。就这样,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党带领人民出生入死建立新中国的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壮举,映入我的脑海,从此,伟大的党深深烙记在我心中。当时,我默默地想:我长大了也要像爸爸一样,做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我读大学时,改革开放深入人心,党领导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变强了,神州系列火箭相继升空,令人震惊;人民生活变好了,实现了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令人欣慰;国际地位变高了,中国人开始扬眉吐气,令人自豪;居住环境变美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推进,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令人高兴。党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周围党员教师的模范言行,催促我向党靠拢、激励我奋勇前进。大学三年,我刻苦学习,争当学习标兵;认真工作,争当优秀团干。迅速成长,并被党组织吸收为建党积极分子。我永远也不会忘记2001年5月大三的那一天,我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从一名大学毕业生、一名大学的团支部书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当我在党旗下,庄严地举起右手宣誓的那一刻,我就对自己说:我要将一片爱心,一片痴情,洒向新苗、洒向鲜花般的莘莘学子。
我工作后,更加深刻地感受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对我们教师和学生的关心。一系列的政策为我们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保障,比如《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让我们老师过上了和谐幸福的生活;《义务教育法》的实施让所有适龄儿童都能读得到书、读得起书,特别是农民工子女,能随父母在异地就近的公办学校享受平等的义务教育,让城乡差距越来越小。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以来,更加证明了这一点。党的教育和关心催我因为向往明天的美好而努力,因为对今天的责任而奋斗。无论是在澧澹中学当英语教研组长的三年,还是在澧县一完小当普通教师的七年,我都在党组织的怀抱里,更加勤奋的工作,面对困难从不叫苦叫累,面对不断变化的岗位我努力去适应,去改变。尤其是调到一完小这个奋进的团体后,在一小党支部这个优秀的大家庭中,在优秀共产党员——汪太平校长等一批中学高级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都得到了历练。工作中,我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每一项工作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愉快的工作,从以前和别人搭挡教学,到现在自己当班主任的三年,我觉得自己有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和充实感,虽然困难很多,但是我更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它来自于党组织的信任和激励,使我丝毫不敢懈怠。我对教育的热爱也将进入一种境界,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情有独钟的境界。在那点点滴滴汗水冲刷的岁月里,在那纷纷扬扬的粉笔灰伴随我成长的岁月里,我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洒一腔心血,孕育希望,孕育未来的课堂,不让课堂上正处于人生春季的孩子们有半点儿闪失。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并且真的做到了。从教十年来,我所带班级经常评为秀班级,特别是目前带的一完小三年级六班时常在各类教学比武中获奖;我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岗,在各类公开课中获得好评,还先后数次在省《潇湘女性网》、《常德妇联网》和县级以上专业报刊发表了文章,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我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不可能像董存瑞、黄继光、雷锋那样成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人物,但我时刻都在努力向牛玉儒、孔繁森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学习。那么作为一个普通党员教师,我应该也要留下些什么?也许我要做的就是当好红烛,做好园丁,站好我的岗,放好我的哨。等我到了耄耋之年,我的很多学生都还能记得在读小学时,有那么一位老师,不仅教给了他们很多知识,也引领着他们探究了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成长中曾经对他们有过一点触动和帮助,可能对有的学生来说是终生难忘的转变,我想这就是我该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