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的人员日益俱增,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在广大农村形成了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我县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三塘、油麻、悦来、樟树等乡镇,如大布江700多学生中有近300名留守儿童,樟树(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乡镇)700多学生中有100多名留守儿童,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加之父母的觉醒,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大量地流入城市,造成城市学位紧缺,班额过大,如我县今年紧缺3000个学位,城区内小学班额严重超大,红旗小学最大班达近90人,(小学标准班额为不超过40人)近期内这种现象我们还不能缓解,所以留守儿童现象已不再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县留守儿童的普遍特点:(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本地留守儿童大部分处于0-14岁之间,父母与之聚少离多,只能从电话中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只能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有些孩子连父母的模样都忘了,更谈不上有何亲情。(二)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想念父母),自控力差,不能安下心学习;无人督促学习,自觉性差,老人中能给予生活上的简单照顾、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三)很多孩子心理自闭由于远离父母,缺少起码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老人又无力顾及孩子的情感变化(特别是生理发育期孩子),往往造成这些孩子感情脆弱,缺乏自信,性格孤僻。(四)行为习惯差,特别以卫生习惯突出。
二、主要措施(一)充分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以班为单位,内容为学生、家长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等。2、每期召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指导和生活自理能力指导。3、班主任不定期家访。(二)实行寄宿制我县学校都按照政策实现了食堂公办,实行保本经营,如大布江300多住宿生,有近200名留守儿童,让孩子们融于集体,性格开朗,吃得饱,吃得好,吃得让父母很放心。三、建议与对策(一)在基层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教育本身的特点,面对这支庞大的队伍,我们感到力不从心。教师自身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双面对教学质量的激烈竞争,常感精疲力竭,所以常感力不从心。2011年全国两会很关注留守儿童: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以成立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监护体系......,保证孩子们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呼吁在我们基层需要这么一个专业的机构关爱、关心、关注他们。(二)社会对留守儿童多一些精神层面的关爱、关注。当今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程度,多数局限于物质帮助,如一些民内组织、社会团体建立了基金会,但都没有上升到精神层面,有些甚至流于形式。
永兴县教育局陈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