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澧,女,汉族,1964年9月出生,1984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自走上法院工作岗位以来,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埋头苦干,开拓进取,审结案件合格率达100%,负责司法绩效考评工作年年全市先进,赢得了院党组和全体干警的信任和称赞。自2000年以来,先后被评为“严打”先进个人、优秀审判长、人民满意的好法官、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并荣立三等功。这一摞摞荣誉,凝结着张江澧同志的汗水和心血,也记载和彰显着她为党的事业秉公执法、无私奉献的闪光足迹。刚正不阿,做共和国法律的捍卫者2000年以来,张江澧同志一直担任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在刑事审判这个岗位上,她刚正不阿,以瘦弱的身躯顶挡住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和压力,以一般正气将纷繁复杂的人情关系和金钱腐蚀拒之门外,谱写了一曲曲公正司法的赞歌。2004年,张江澧接手了一起刑事案件。被告人杨某是一位社会关系复杂的人物。案子一到手,打招呼说情的就接踵而至。先是她的一位同学出面,邀请她全家吃饭,凭着多年审判工作的经历,她预感到这决不是一般的同学宴请,而是一起酒与法的交易,便婉言谢绝了,果然不出所料,对方马上就挑明了真相,劝她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但张江澧想,一个共和国的执法者,决不能让法律溶解在酒杯里,这样的敬酒不能吃,罚酒不怕吃,因而坚决回绝了他。第二天,一位好心的朋友劝她说:“张江澧,你要以为自己生活在真空里,要注意把关系理顺,你是个法官,执法是应该的,但你要想到,你的执法权又是谁掌握?弄不好你会吃不了兜着走。”张江澧耐心地听完了朋友的关心和劝诫,但她丝毫不动摇。说实在话,审判案件本身并不难,难就难在案件后面的关系。但如果照顾了关系,法院的形象和法律的尊严就会受到损害。面对利诱和威胁,是向权势低头,还是依法办案?是要个人的前途,还是法律的公正?干扰越多,阻力越大,反而越坚定了张江澧严格依法审理此案的决心。她清醒地认识到,在权与法、情与法的抗衡中,向权势低头,那就是失职,就是对法律的亵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只有公正执法才有真正的前途,法律的天平倾斜了,正义何在!公正执法,就算失去了前途,又何惧之有!在查清该案件的事实后,作为审判长和主审人的张江澧依法判处了被告人有期徒刑五年。在张江澧担任刑庭副庭长期间,碰到过许许多多说情利诱威胁的情形,但她都是一身正气,刚正不阿,忠实地履行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做共和国法律的坚强捍卫者。拼搏进取,做法院改革的开拓者2004年,经院党组研究决定,由张江澧同志担任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判合议庭审判长,负责审理全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宫组的决定无疑在张江澧的肩上增加了沉重的担子,其承受的困难和艰苦是可想而知的。但她没有畏缩,更没有退却,而是欣然受命,并表示坚决完成工作任务。为精心审理好每一起少审案件,她总结刑事审判的工作经验,积极探索刑事审判方式改革,在少年犯罪案件的审理中不断推出新举措,有效地预防了少年犯罪,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张江澧针对少年犯在年龄、心理及犯罪手段方式上的特点,通过实施“四项工程”,走出了一条预防少年犯罪和感化、挽救少年犯的新路子。一是实施“家庭教育工程”。在审判方式上,营造少年被告人容易接受的教育氛围,利用少年被告人过去曾有的闪光点,唤醒其人性中固有的良知。二是实施“家庭细胞工程”。在庭审阅卷和调查阶段,即了解少年被告人的家庭环境,分析家庭对其犯罪的影响,查清犯罪原因,找出教育感化点。同时联合民事审判庭做好离婚犯罪少年父母的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其子女走向犯罪的诱因是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关爱,从而使欲离婚的夫妻重新担负起自己对子女的义务和责任,握手言欢,恩爱如初。三是实施“校园育苗工程”。少年法庭选择典型案例深入中小学校进行法制宣传,提高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的意识。少年法庭还与犯罪少年父母或成年亲属及所在学校老师建立经常性的联系,随时解答家长和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了解犯罪少年在家庭和学校的表现情况。对依法判处缓刑的少年犯,积极与学校联系,帮助犯罪少年重返校园。四是实施“社会防护林工程”。少年法庭及时向娱乐游戏场所的管理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加强和规范对网吧、游戏厅等娱乐游戏场所的管理,预防少年在社会生活中被污染。必要时还组织中小学生旁听庭审,用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件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法制教育。在张江澧同志的辛勤工作和教育感化下,一个个迷途的少年走出了黑暗,走向灿烂多彩的明天。严于律己,做秉公执法的倡导者保持本色,一身正气拒腐蚀;光明磊落,两袖清风担道义。张江澧珍视人民赋予的司法审判权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办案,时刻保持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法官的公仆本色。2003年1月,快过年了,张江澧审理了自诉人杨某诉田某故意伤害一案。被告人田某在相邻纠纷中将自诉人杨某打成轻伤,杨某治疗用去医药费2000余元。开头田某态度不好,拒不认罪,也不愿承担医药费。张江澧在报请院长批准后,对田某实施了逮捕。此时,田某才明白法院是动真格的了,态度开始软了下来,并托人找到张江澧的家送上一个1000元的红包,求她法外开恩,少判点刑,少判点医药费,自然遭到张江澧的严辞拒绝。那人无言以对,丢下红包便走了。第二天,红江澧将红包带到办公室,并把送礼的人叫来,当着他的面把1000元钱转作了田某应赔偿给自诉人杨某的医药费。时下,请客送礼盛行,被告人的亲友出于利害关系向法院送礼,而受害人有的亦如此,张江澧对此深感痛心,被告人请客送礼是想买通法官徇私枉法,而受害人请客送礼是寻求法律保护还是寻求个人保护?被告人给法官送礼,是他们俱怕刑罚制裁,他们总希望法官收了自己的礼物后网开一面,作出偏袒自己或有利于自己的判决。对于这一点,张江澧高度警惕,更加重视对案件事实、证据的把握和定性、量刑的掌握,以确保案件公正处理。在审理杨某拐卖妇女一案中,杨某的表哥刘某是张江澧的老师,刘某找到张江澧的家中,又是许诺,又是送钱,将张江澧给惹火了,当即被“请”出了家。在审理后,张江澧查明杨某拐卖妇女多人多次,情节严重,依法从重判处了杨某有期徒刑十二年。有熟人好办事,亲戚更甚之。也有人道:法院有人好打官司。张江澧的姑姑也这么认为。去年,张江澧姑姑的媳妇有一个亲戚逞强打伤了别人,被对方告了。这个亲戚急了,赶忙通过张江澧的姑姑找到张江澧,请张江澧给案件承办人打个招呼,通融通融。但张江澧不予理会。姑姑认为张江澧太不给面子,与张江澧生了很久的气。等姑姑气消后,张江澧对姑姑解释说:“假如你被别人打伤,你能够容忍偏袒对方吗?”对于张江澧合情合理的解释,姑姑无言以对。由于张江澧办案公道,没有私心,更没有偏心,知情的被告人的亲友大都不敢找她拉关系,走后门,全院干警对她也肃然起敬,向她学习。在干警们看来,张江澧的身上有一种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品德,在办案条件相对改善的情况下,她很少动用公车去办案,去检察院送达法律文书,路途较远,但她没有要过一次车。庭里的同志娟不注意节约用电用纸等,她都会拉下面子进行批评教育。欲话说,正人先正己,她自己从不乱花一分钱,乱用一张纸,同志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她这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行为就成干警们仿效的榜样。忘我工作,做党的事业的执着追求者张江澧同志一天到晚拼命办的是案子,一心想的是手头的工作,对此,她周围的一些人感到很不理解,说:“你拼死拼活图个啥。”是呀,图个啥?论当官,她这个副庭长已经当了8年了,她从没找领导讲过价钱;论财产,家里没有一样上档次的电器,没有一件高档的家俱。那么,她这样拼死拼海参到底图个啥?她只图朗朗乾坤留正气,茫茫人间有公道;只图为民作主,为国安宁。图用好权,执好法,服好务,为保护人民的正当权益,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年夏季,她一边三个多月没有休息,白天不是下乡调查,就是开庭审案,晚上不是看案卷,就是钻研法律书籍,家里虽然离院机关不远,但为了工作,有时候饿了就吃盒饭,困了就靠在办公桌上打个盹。一次张江澧与同事一起下乡核实证据,一连两天在乡里跋涉,又逢酷暑,她病倒了,却只喊同事帮忙扯几把痧。回来后,实在难以坚持,才到医院去看病,医生一检查,高烧40度,她中暑了,要她住院治疗。张江澧同志心急如焚,几件案子已安排开庭,而且要赶在执行大会上宣判,她只好坚持白天开庭审理案件,晚上到医院输液。由于身体有病,再加上确实太劳累了,有两次休庭后,就昏倒在审判台上。院里的领导看到她那副憔悴的样子,心疼得都掉下了眼泪,当即把她送到医院,命令她住院治疗。在医院里,她实在躺不下,她想:作为副庭长,应该为庭员作榜样,在审案最关键时刻,离开了岗位,庭里的工作怎么办?影响了工作怎么办?一想到这,她就再也呆不住了,拔了针头,跑回院里,又投入到紧张的审判工作之中。审判管理是法院管理工作中的重心和核心。2006年,县法院成立了审判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全院司法绩效考评,工作繁杂,责任重大。院党组在遴选审管办主任的时候,最后还是确定了张江澧。当院长找她谈话时,她愉快地接受了新的工作安排,坦然面对新的挑战。她一如既往地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连续作战精神,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就将负责的审判管理工作做得红红火火,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全省法院的司法绩效考评中,县法院2006年位居全市法院第六名,2007年位居全市法院第三名,2008年第一季度位居全市法院第一名。情系天平求公正,司法为民写华章,十几年如一日,默默辛勤地工作着,淡薄名利,无私奉献。一个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如何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何保持党员先进性?张江澧同志以她那朴实的言行,给这个时代作出了最高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