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闯出致富路--记津市市保河堤镇“双学双比”女能手徐晓英
作者:津市市妇联      发布时间:2011-04-22 13:28:25

 

徐晓英,现年44岁,系津市市保河堤镇大桥居委会一名普通妇女,为了摆脱贫困现状,支持孩子上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致富道路,一路跌跌撞撞,坎坷走来,如今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自主创业,闯出了一条反季节蔬菜种植的康庄大道。

 一、与时俱进,做学科学、用科学的先行者“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个知识爆炸,信息创造财富的时代,懂科学便是抓住了致富的先机。这是徐晓英在多年的种菜经验中感受最深的。十五年前,她只是一名小小的裁缝,靠为他人缝制衣服维持家计,丈夫打零工经济十分不稳定,两个孩子的教育费经常成为大问题。为了改变现状,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依然决定放弃了自己从事已久的裁缝事业,利用自家有田地,且距离乡镇街道近及蔬菜价格远远高于其他作物的优点,开始尝试种植蔬菜。那是一段艰辛的探索道路,她四处打听蔬菜种植的大户,并积极参加津市市、常德市妇联组织的各类种植技术培训,以及随着一些考察团去学习蔬菜种植的技术,认真研究,不断试验,累得人瘦了一圈,手受伤脱皮,也依然坚持着;在试验阶段,一次次遭到他人的质疑与否认,她从不灰心、不气馁;在与种子店老板讨价还价时,遭白眼或讽刺,都坚信着自己一定能成功。种植蔬菜对她来说,不仅是事业,更是兴趣与乐趣。但她知道,如果只是和其他人种植相同的东西,那么她的品种便没有了市场竞争力,所以,她开始努力吸收科学知识,在参观考察他人的种植大棚时,积极咨询专家关于反季节蔬菜种植的技巧与注意事项,咨询经济作物与蔬菜套种的技术,咨询如何观察市场经济走向等等。在学习过程中,她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积极将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研究出了适合本地发展的棉花-甜瓜-黄瓜-茄子等的套种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采用大棚育苗的方法,在棚中扎小拱门来加快苗子的成长速度。一遍又一遍的实验,一次又一次从挫折中站起来,以坚毅的性格,获得了蔬菜种植的大丰收。

二、大胆创新,做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科技是动力,勤劳是基础,创新是关键点。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敢想敢做,要做创新第一人。1997年,在她的蔬菜种植渐渐有了收益的时候,不再满足于只种植当季蔬菜,希望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于是开始大胆创新,改造蔬菜基地及蔬菜苗种,采用对人体健康无碍的农药化肥。当时,蔬菜的种植并不普遍,家里人都劝她不要冲动,安安分分做点蔬菜生意,做好家里的棉花种植工作,就行了,不要得不偿失,蔬菜种植不成功,反而还毁了好好的棉花、油菜苗。但是她没有因大家的劝阻而放弃,在与丈夫商量之后,依然投入资金,拜师傅,勤照顾,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蔬菜良种改造上,终于摸索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如今,她家的蔬菜种植已拥有6亩专门的基地,6亩棉花地里分两轮套种菜台、甜瓜、番茄、茄子等蔬菜,300平米的两个大棚,全部用于蔬菜育苗,由于蔬菜质量好,价格优,所产的蔬菜基本都能顺利销售完毕,现在她家的蔬菜生产不仅辐射到了周边的村民,更是对安乡县的蔬菜种植形成联盟,蔬菜及棉花的种植年收入达到了10万元以上。

三、热忱服务,做同行人的领路人,指导员 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种植的收益的明显好转,引来了许多想要实现致富的人,许多人开始想要进行规模化反季节蔬菜种植,对待来访的人,她一直保持着最热心的态度,对于缺乏信息,缺乏技术的,给予技术指导,并持续鼓励她们。对于第一次接触蔬菜种植的,细心地告诉她们如何选择优异的种子,如何控制苗圃的健康,如何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多的收益,如何正确把握好栽种时间等等。对于缺乏资金的,给予她们一些经济上的资助,让她们顺利的开始创业。 一人致富并不算什么,要使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致富起来,都能过上小康的生活。这个社会才能更加美好,更加和谐。她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妇女,但是她有一颗火热的心,愿竭尽她所能,帮助更多的人,一起携起手来,为农村产业化而努力,一起走向致富的道路。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