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留守儿童教育 营造温馨校园
作者:临湘妇联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1-04-20 16:09:11

湖南省临湘市三完小位于城中北路,处于城乡结合部,校区周边有三个社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原8个厂矿均已破产,加上城区的扩展300多户农民失去土地没有安置,以至许多家长外出务工、经商,其子女成为“留守儿童”。为了加强和改进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关心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从2005年起学校关工委在学校领导的竭力支持下,通过家访、教师座谈、学生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教师做到了“学习上关心、生活上贴心、情感上真心”,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反应。经市、省妇联推荐,200610月被全国妇联评定为“全国千所流动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

面对荣誉,学校领导审时度势,形成共识:留守儿童管理必须与时俱时,开拓创新。

一、坚持动态管理,掌握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环境的变化,留守儿童不是固定的群体。学校要求每期开学时班主任摸底造册,进行记载。据学校相关数据表明:2005年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11.8%2008年竟达24.9%2009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部分农民返乡创业,而今年的留守儿童降到学生总数的19%,具体到学生更是变化多端,因此只能因人而异,在学习、生活、情感多方面探讨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关怀备至,促进健康成长。2008年成立“留守儿童教育科研室”,由教导、政教关工委牵头进行专题研究,当年科研立项,向省科院申报,每年系统总结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这些作法得到岳阳市教科院认可,市教育局、市关工委的推介。

二、办好留守儿童寄宿部,为家长排忧解难

2007年上期应社会与家长需求,学校多方筹措30多万元经费,创办了“留守儿童寄宿部”第一次招收63名留守儿童,2010年招了118名,今年递增到149名,从而解决了双亲在外务工的忧愁。目前除校区的外,还有本市8个乡镇,岳阳县的留守儿童慕名前来求读的。学校特意安排了工作细心,有深情关爱的生活护理老师照顾这些远离亲人的孩子。当他(她)们发生小病就送药医治,一旦大病便送到医院治理。2008年一年级学生李超患皮肤病,生活老师汪望保专为他搽药半个月直至痊愈,当孩子在电话中告诉家长后,家长李欣十分感谢,送来的锦旗上写着:“学校是大‘家’,老师胜爹妈。”每个寝室的进门安排生活老师陪睡的床铺,晚上如果有响动,老师就立即进行巡查,哪怕是孩子上厕所也陪同进出。4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孩子过生日是母亲最贴心的事,工作细心的三年级汪进老师每期登记留守儿童名册时就详细记载每个孩子的出生日期,200748日正好是王芳的生日,她当时自己掏钱买来生日蛋糕,在晚自习时,让全班同学为她举行“生日庆典”,王芳感动得热泪盈眶,远在深圳的爹妈也对汪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后来,这一行动在全校得到推介。四年多来,学校已为198名留守儿童举行“生日喜庆”,让学生、家长乐在其中。

为了加强留守儿童的亲子感情联系,寄宿部特安装了专用电话,孩子晚自习后,便可与家长进行亲切交谈。高、中年级留守儿童以书信的方式,每学期与家长通信12次,具体汇报学习、生活情况,据统计四年来学生给家长寄信780多封,家长回信也有480多封。

学校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加强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力度,既注重品德教育,又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求同学之间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要懂得感恩,奉献爱心。2008年汶川大地震学校举行的“爱心捐款”,留守儿童303人捐款达5000多元。2010年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孩子们共捐上6400多元平时节省的零花钱。三年级学生刘娟一次捐了38元,她深情地说:“灾区的小朋友有难,我要尽力支援。”

在生活自理中,寄宿部生活老师要求每个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好习惯成就未来。家长也认识到:孩子在校寄读,既要努力读书,更重要的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家长黄世安给徐老师的信写到:“我的孩子原来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天还要两、三元零花钱。现在自己洗脚、洗澡,学会洗衣服,吃饭再也不挑食了,给他的零花钱都自己存下来了。假期还帮奶奶扫地洗碗、做家务,对人有礼貌,真像换了个人似的……”真切的话语,表达了他的肺腑之言。

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寄宿部里开设了文艺活动室,课余时间数码电视让他们大饱眼福,象棋、军棋任其拼杀,其乐融融。在室外,学校2008年又大手笔投资10万元,建好470平方米的高标准的游乐场,让孩子健身、娱乐融为一体,十分有趣。假期中,学校还安排老师免费为留守儿童开设书法、乐器、绘画兴趣班,充实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平时学校老师“志愿者”(党员教师、离退休教师)采取1个包23个留守儿童,成为他们的“代理家长”,为关爱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习辅导、心理开导做了大量的工作。

三、找准留守儿童心态变化,创新服务理念

留守儿童孤独忧愁的心态随时发生,五年级学生张春香2010年上期从乡镇转入本校,爹妈多年在外务工,原来寄居在姨妈家中,学习成绩不稳定,转入本校开学一周后,由于同学陌生,下课后她坐在教室不出门。工作仔细的雷老师发现后,主动与她问寒问暖拉家常,并提出利用课余时间给她补课,还安排乐观向上的小组长姚菊与她结伙学习、玩耍。回家后,她多次告诉姨妈说:“这里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真好。”

四年级三班留守儿童李诚,从外地转来,一段时间赴不上班,由于性格倔强与老师顶撞不服教育,徐菊芳老师诚心与他交朋友,多次上门给他补课,有次下大雨徐老师去他家时全身淋湿,小诚与奶奶十分感动。徐老师平时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促使小诚进步很快,他逢人便说:“老师比妈妈还亲。”

学校为了让留守儿童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校学习、生活状况,学校每年举行12次“学校开放日”,让家长查阅自己子女的“学习成长健康卡”,深入课堂听课,参与亲子互动游戏,吃饭共餐,实现“三同”。如今家长一致反映:“我们在学校看到、听到孩子接受的教育程度和生活管理,心里更放心了。”

几年来,学校留守儿童的管理得到省、市领导的认可,省关工委主任沈瑞庭、省妇联原主席冯湘保都来视察过;《中国教育报》、《科教新报》、《湖南教育》记者专题采访都作了相关报告;2008年岳阳市妇联又授予三小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心”;市财政局、民政局拨款贰万元支助贫困留守儿童;民营企业家阮炎林、李国武等捐资贰万伍仟元资助寄宿部建设。201061日市委组织部长李伍华率领市妇联、市共青团委、市关工委为孩子捐钱、送物,价值达壹万多元,为孩子的节日增添了喜庆。

同时学校在市教育局的关怀下,2006年新建了3600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大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市先进行列,连续多年评为“红旗单位”,成为湘北的一所名校。学生人数从2005年的800多人,现在猛增到1500多人。近期投入200多万元,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的“留守儿童公寓”建设正在紧张施工,下期交付使用。

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尽职尽责为留守儿童的管理创造更佳的业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