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和黄昏,在沅陵县环胜利公园、龙舟广场,龙兴讲寺,穿城西的路上,都会看见这样一组练步的仨公孙---
前面的脑瘫男孩走姿歪歪扭扭,中间的婆婆紧紧拽住孙子小手,后面跟着一位块头魁梧,戴副墨镜,右手失去,把残疾左手如唱片机针头般搁在婆婆肩膀上的汉子是婆婆的丈夫。这道特有的城市风景在沈从文的第二故乡--沅陵定格了10多年,这支不绝的和谐之歌在美丽沅陵也传唱了10多年。仨公孙当中,男的叫周炳荣,女的叫钟桃英,夫妇俩都是沅陵电业公司的退休职工,男孩是他们的亲孙。
养育5个子女,脚当“犁”手当“耙”无论在沅陵县城还是农村同龄人中,要复制和钟桃英一家命运多舛,却相互搀扶、乐观人生的版本,或许难上加难。这个家庭遭遇最大的灾祸就是67年丈夫的眼睛不幸被炸成半瞎,右手炸断,左手也炸成重残。为了照顾家庭,78年县电业公司特批将钟桃英调进丈夫单位工作。这时,钟桃英开始下决心在城里要给孩子们找个落脚憩身的地方。没木板,她趁放假到乡下娘家和男人们一起砍松木,扯大锯;请不起瓦匠,自己爬上房顶,阳瓦一块阴瓦一匹,学着去盖;一家7口除了女儿和她不用花费修头费外,其他5个爷们月月要理发,她便买回一把剪刀自己一个个修理;孩子多,衣服置不起,她又买来缝纫机,到市场上扯些布料,春夏秋冬一件一件缝给孩子们穿;夫妻俩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回来还要饲养4头猪和10多只鸡、鸭,补贴家用开支,经常人家睡得很香的时候,夫妻俩却通宵达旦在剁第二天的猪草,为了摧肥,夫妻俩三更半夜还爬起来给猪喂食。当时买谷比买米便宜,加工后出米率也高一些,而且还有米糠可以用来喂猪,所以每到周末,钟桃英都要带上孩子到周边太常、白田、苦藤铺等地农户家里买稻谷背回来加工。周炳荣伤好第二年就勉强回到单位去上班,一干就是10年,期间做过烧开水、管仓库、打扫卫生等工作,就连77年眼睛全瞎后,他还要求留在单位守了两年电话。回到家,要强的他,不忍心看妻子日夜操劳累得只剩下皮包骨的样子。为了减轻家务负担,他背着妻子一次又一次偷偷练习手脚并用剁猪草的动作,尽管经常血肉模糊,但最终还是驾轻就熟。今天周炳荣那只轻残的左手,肌肉明显向内扭转,指肚生出厚厚一层老茧,这便是10多年来每天剁猪草和在家洗7口人衣服留下的肢体“后遗症”。农村有句古话讲得好,“有娘养不能无娘教。”钟桃英夫妇一直抱守着这条粗俗道理去管教自己的孩子。幺儿周祥一次在放学途中拾到一块上海牌手表,那年头,这种收获算得上一个不小的意外发财,但钟桃英夫妇并没动心,生怕儿子撒谎,第二天拉着儿子到拾表的地方去求证,并让儿子把手表交给老师,后来失主托班主任把写有“小雷锋”仨字的一本崭新笔记本送给儿子作感谢。还有一次放中课回来,幺儿周祥没吃饱午饭,趁母亲不注意时,悄悄取走5元钞票跑到街口买回一衫子肉包,埋头狼吞虎咽,钟桃英追过去不动声色地对儿子说,“儿呀,饿了吧?你先慢慢吃个饱,吃完了就跟妈回去好好交待!”儿子“扑通”一下跪在地上哭着求饶,“妈妈,我再也不敢了!”。如今, 5个子女中有3个踩着父母足迹工作在电业公司。老大创业小有成就,并勇敢地从父母亲手上接过家庭担子,时时处处照应着这个苦难里剥出的家庭,其他4个子女耳濡目染,也争相为这个家庭表孝顺、讲奉献。谈朋友时,几个儿女给对方开出的条件都是“谁看得起我的残疾父亲,就和谁谈恋爱!”
50年牵手恩爱,女人甘当男人肩膀有人说,男人是女人的肩膀。为了尊重当年那份选择,更为了珍惜几十年夫妻恩爱,在钟桃英身上,她今生今世甘愿当一辈子男人的肩膀。今年夫妇俩一个70岁,一个68,从钟桃英18岁结婚开始算起,已走过了50多年风风雨雨,这个家先后经历了辅养5个子女成人、致残、房子震毁和孙子脑瘫4次大劫难,然而夫妇俩从来没有红过脸、吵过嘴,相反越是难熬的艰苦岁月,越是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在他们的爱情字典里,从来没有婚纱照、浪漫游、金婚银婚纪念日,但牵手50多年来,恩爱如初,乐观依旧,宣示永恒爱情主题的同时,也温暖着这个情浓如蜜的坚韧家庭。
11年不弃不离,换来生命奇迹11年前,刚刚把5个儿女盘大,准备享受清闲的钟桃英夫妇,突然间又接到一项新任务---幺儿离婚,患有严重脑瘫的残疾孙子周凤鸣交给俩老代养。除了省吃俭用花钱治疗外,夫妇俩还想尽办法为孩子锻炼。为了让孩子坐得稳、爬得起、走得路 ,夫妇俩10年前开始了一个大胆“工程”—每天早晚搀扶小凤鸣绕城西一周学走路,风雨无阻,坚持不懈。如今,小凤鸣不仅收到了“三步工程”良好效果,而且还能在公园独自一人连续来回走10个圈。场上买黄豆顶替,现在孩子不仅自己动手进食,而且每天还能玩电脑上网。起初,孩子的腿脚天生往内拐打不开,无法抬步。夫妇俩就轮流把孩子背在背上,人为地用手将孩子的腿慢慢撑开,久而久之,孩子的腿居然张开还能开步了,高兴得夫妇俩赶紧陪孩子练习下一门“课程”--踢球。在公园平场上,每天孩子把球都要踢落坡坎几百次,可两位老人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捡回。一位观察许多年的老婆婆感动地向夫妇俩举起大拇指,“我长到80多岁了,没见过像你们这么好的公公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