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心头的牵挂”——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田金珍关爱留守儿童的故事
作者:花垣县妇联      发布时间:2011-04-13 14:34:28

228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吉卫镇腊乙村妇代会主任田金珍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只因为,她用比大山还要厚重的情怀,用如母亲一样虔诚的关爱,温暖了70多个留守儿童的心,诠释出母爱的内涵和人性的臻美。    卖掉肥猪筹拍《千里寻母记》    善行源于善心。    2002年冬天,田金珍在吉卫镇街头捡拾破烂时看到两个女孩,小的晕倒在地,稍大的则蹲在一旁哭泣。田嫂赶紧将小女孩救起。一打听,得知这对小姐妹的妈妈几年前离家出走,爸爸外出打工一年多未回。姐妹俩实在忍不住思念,就瞒着相依为命的奶奶,赶了100多里山路去找在一家矿山打工的爸爸。由于又累又饿,体弱的妹妹晕倒了。田金珍听得鼻子发酸,把姐妹二人领回家吃饱之后,又一路护送回去。    这一夜,田金珍失眠了。因误食鼠药而中毒,痛得打滚;因交不起学费而退学,不知所终……2000年以来,在收破烂的过程中看到的一个个留守儿童的不幸遭遇,一幕幕浮现在她眼前,令这位有两个女儿的苗家妇女心痛。    “不能让留守儿童成为有父母的孤儿!”2003年初,田金珍决定把这些孩子的遭遇拍成电视片,引起更多人对他们的关注和爱护。    不知跑了多少路,问了多少人,总算找到一个当地的摄影师答应帮忙。但一无剧本,二无资金。等不及的田金珍就在每天晚上忙完家务活以后,用女儿用过的作业本的背面写起了剧本。不会写的字她就画个圈,第二天由女儿填上。这样写了又撕,撕了又写,整整用完了3个作业本。    两个月后,田金珍终于写成了《千里寻母记》,讲述了一对留守姐弟,为和父母相见而千里寻亲的艰辛历程。书名却不是田金珍自己取的,是摄影师后来补上去的。    为筹措拍摄经费,田金珍瞒着丈夫卖掉了家里的两头大肥猪,换来2000元钱。还由大女儿龙冬梅担任女主角,又把曾和她一起收破烂的朋友的儿子拉来出演剧中的小弟弟。拍摄地点就选在该县龙潭镇龙潭铅锌矿。    但剧本别人看不懂。田金珍就边拍边告诉“演员”怎么做。没有化妆品,就用锅灰代替;没有地方住,他们就和矿上的老乡搭铺……    起初对田金珍不理解的丈夫闻讯后心疼了,挑着铁锅和大米、菜蔬来到拍摄现场,给他们做饭。而早被深深感动的摄影师,3天拍摄完毕后,硬是不收她一分钱。    《千里寻母记》在腊乙村首映时,朴素的故事、感人的情节一下就打动了乡亲们。一个半小时的影片,让许多村民潸然落泪。很快,该剧就在远近苗族群众中传开了。    田金珍随后又自费将该剧录成了300多个影碟,到集市上散发并寄送给在外打工的家长。许多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长看后,纷纷回家。腊乙村就有100多名父母重新回到了孩子们的身边。 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    在铿锵有力的鼓点中,两名大一点的孩子跳起欢快的苗舞。洗脸、梳头、下田耕种……苗族人日常生产生活的场景都在舞蹈中再现,不会跳舞的“小不点”们就在一旁乖巧地充当观众,为哥哥姐姐们鼓掌。    这是去年除夕之夜,田金珍组织腊乙村留守儿童自编自导自演“春晚”里的一个节目。    自拍完《千里寻母记》后,田金珍决定不收破烂了,把村里的留守孩子叫到自己家里,给他们浆洗打扮,烧茶做饭,还守着他们做功课,俨然一个“全职保姆”。    但田金珍知道,这不是帮助留守儿童的最好办法。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她与长期关注留守儿童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叶敬忠相遇,便向他讨教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办法。叶教授告诉她,这要社会经济发展到进城务工人员回流后才能根本解决问题,现在只能靠留守儿童自立自强,靠千千万万个爱心人士来帮助这些孩子。    一番话让田金珍豁然开朗。20068月,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她以家里和村小为依托,在村里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留守儿童自强班”,首批就招收学生70余人。从此,田金珍就成了他们的“代理妈妈”,她的家也就成了留守儿童温暖的家。    “留守儿童自强班”在保护孩子人身安全的同时,主要利用假期,为孩子们提供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及特长教育,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和互相帮助的平台。    吉卫小学学生小龙,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和外婆生活在一起,性格孤僻,脾气暴躁,经常几门功课不及格,加入自强班后,田金珍从关心他的生活细节入手,矫正他的不良习气,对他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还通过志愿者重点对他进行学习和心理辅导。一年之后,小龙以高分考入该县一所示范中学,如今已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中学生了。在自强班里,先后有一半多的孩子性格和心理得到了矫正,20%的学龄孩子则由学习后进生变成了优秀生。    “田金珍为了这一切,几乎放弃了家里所有的农活,由丈夫一边干农活、一边打工来供两个女儿读书。”花垣县妇联主席曾春梅难抑赞美之情,“田金珍真的不简单!”    “一定会温暖那些稚嫩的心灵”    在关爱留守儿童的路上,田金珍并不孤独,她的行动唤起了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倾情关爱。    在田金珍的带动下,腊乙村村里10多个村民也成了留守孩子的“爱心妈妈”和“爱心爸爸”。花垣县有关部门还给全县15000名留守儿童找到了“代理家长”。    在田金珍开办的“自强班”里,每年暑假,都有来自长沙、上海、北京等地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到这里担任“爱心老师”。目前,来这里服务的志愿者人数已超过500多人次。班里共有13名家境贫寒的孩子成为了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助学对象。    以胜似慈母的真情关爱留守儿童的故事不胫而走,让田金珍成了“名人”。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先后报道了她的事迹,田金珍被提名为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同时,她还先后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省劳动模范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届道德模范。    “孩子是我心头的牵挂,只要还有一个留守儿童,我心里就会不安。”面对荣誉和光环,田金珍仍然淡定,心之所想还是留守儿童。    “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留守儿童,只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就一定会温暖那些稚嫩的心灵。”田金珍深情地呼吁,“‘代理家长’能带给留守孩子的只是亲情的弥补,不能替代父母的爱。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回家创业,回到孩子的身边!”还由大女儿龙冬梅担任女主角,又把曾和她一起收破烂的朋友的儿子拉来出演剧中的小弟弟。拍摄地点就选在该县龙潭镇龙潭铅锌矿。    但剧本别人看不懂。田金珍就边拍边告诉“演员”怎么做。没有化妆品,就用锅灰代替;没有地方住,他们就和矿上的老乡搭铺……    起初对田金珍很不理解的丈夫闻讯后心疼了,挑着铁锅和大米、菜蔬来到拍摄现场,给他们做饭。而早被深深感动的摄影师,3天拍摄完毕后,硬是不收她一分钱。    《千里寻母记》在腊乙村首映时,朴素的故事、感人的情节一下就打动了乡亲们。一个半小时的影片,让许多村民潸然落泪。很快,该剧就在远近苗族群众中传开了。    田金珍随后又自费将该剧刻录成了300多个影碟,到集市上散发并寄送给在外打工的家长。许多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长看后,纷纷回家。腊乙村就有100多名父母重新回到了孩子们的身边。    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    在铿锵有力的鼓点中,两名大一点的孩子跳起欢快的苗舞。洗脸、梳头、下田耕种……苗族人日常生产生活的场景都在舞蹈中再现,不会跳舞的“小不点”们则在一旁乖巧地充当观众,为哥哥姐姐们鼓掌。    这是去年除夕之夜,田金珍组织腊乙村留守儿童自编自导自演“春晚”里的一个节目。    自拍完《千里寻母记》后,田金珍决定不收破烂了,把村里的留守孩子接到自己家里,给他们浆洗打扮,烧茶做饭,还守着他们做功课,俨然一个“全职保姆”。    但田金珍知道,这不是帮助留守儿童的最好办法。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她与长期关注留守儿童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叶敬忠相遇,便向他讨教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办法。叶教授告诉她,这要社会发展到进城务工人员回流后才能根本解决问题,现在只能靠留守儿童自立自强,靠千千万万个爱心人士来帮助这些孩子。    一番话让田金珍豁然开朗。20068月,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她以家里和村小学为依托,在村里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留守儿童自强班”,首批就招收学生70余人。从此,田金珍就成了这些孩子的“代理妈妈”,她的家也就成了留守儿童温暖的家。    “留守儿童自强班”在保护孩子人身安全的同时,主要利用假期,对孩子们进行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及特长教育,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和互相帮助的平台。    吉卫小学学生小龙,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和外婆生活在一起,性格孤僻,脾气暴躁,经常几门功课不及格,加入自强班后,田金珍从关心他的生活细节入手,矫正他的不良习气,对他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还通过志愿者重点对他进行学习和心理辅导。一年之后,小龙以高分考入该县一所示范中学,如今已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中学生了。在自强班里,先后有一半多的孩子性格和心理得到了矫正,20%的学龄孩子则由学习后进生变成了优秀生。    “田金珍为了这一切,几乎放弃了家里所有的农活,由丈夫一边干农活、一边打工来供两个女儿读书。”花垣县妇联主席曾春梅难抑赞美之情,“田金珍真的不简单!”    “一定会温暖那些稚嫩的心灵”    一路走来,田金珍并不孤独,她的行动唤起了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倾情关爱。    在田金珍的带动下,腊乙村10多个村民也成了留守孩子的“爱心妈妈”和“爱心爸爸”。花垣县有关部门还给全县15000名留守儿童找到了“代理家长”。    在田金珍开办的“自强班”里,每年暑假,都有来自长沙、上海、北京等地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到这里担任“爱心老师”。目前,来这里服务的志愿者人数已超过500人次。班里共有13名家境贫寒的孩子成为了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助学对象。    以胜似慈母的真情关爱留守儿童的故事不胫而走,让田金珍成了“名人”。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先后报道了其事迹,她被提名为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同时,田金珍还先后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省劳动模范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届道德模范。    “孩子是我心头的牵挂,只要还有一个留守儿童,我心里就会不安。”面对荣誉和光环,田金珍依然淡定,心之所想还是留守儿童。

    “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留守儿童,只要有爱心,就一定会温暖那些稚嫩的心灵。”田金珍深情地呼吁,“‘代理家长’带给留守孩子的只是亲情的弥补,不能替代父母的爱。希望更多的家长回家创业,回到孩子的身边!”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