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实为民谋幸福——记会龙山街道沙河村支部书记龚亮先
作者:赫山妇联 肖娟姿      发布时间:2011-02-24 18:28:05

在益阳市城西、志溪河畔旁的地头田间,有一个干练的身影总不停忙碌,打通电话,听到的总是一个略带嘶哑和急促的嗓音,她就是会龙山街道沙河村女村支书龚亮先。自2008年被党员群众高票选举担任沙河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龚亮先始终以低调的为人,务实的作风,带领沙河村民以“妇”字品牌为特色,立足本地产业资源,做活农业文章,掀开了沙河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2009年,该村被湖南省妇联授予“湖南省巾帼示范村”。2010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创五星村先进单位”。她本人多次被评为赫山区“优秀共产党员”、“双学双比女能手”和“好媳妇”。

改革篇

沙河村由原沙河村和原新民村合并而成。总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2752人,地势低洼,无集体经济收入。至2008年,村内没有一条水泥公路,一到雨季,马路上到处是烂泥冲天,农田菜土常受渍严重,给以传统种植业为生的当地村民沉重打击,看到村民们因为蔬菜浸在水里而痛哭流涕、看到村民种植的蔬菜们因道路出行不便,采购商不愿意收购而成片烂在土里时,她发誓一定要改变沙河村落后的面貌。

上任伊始,龚亮先走访了所有党员及历任村干部,她谦虚的说:“我只是一个女人,能力有限,能不能当好支书还要靠各位鼎力相扶,沙河村的发展也需要大家都出谋划策。”她以谦虚诚恳的态度又一次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取得了思想上的统一后,她提出了加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三大产业的工作思路,并雷厉风行的付诸实施起来。

针对沙河村男性劳力多外出务工经商,留守本村妇女多的现状,经龚亮仙提议,并经民主选举,14个村民小组长全部由村里极具威信的女同志担任,并兼任计生指导员,加上现任5名村支两委成员中的有2名女性,沙河村妇女成为沙河村村民自治的带头人和领路人。在龚亮仙的模范带头下,沙河村突出“妇”字特色,推进沙河村民主政治建设。积极开展“四民主、两公开”活动,即深化和规范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村级工作运转有序。

建设篇

2008年,上任不久的龚亮先来了一个大动作。她多方筹资,争取投资32万余元修建了一个功能齐全(包括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孕检室、宣传栏等)、设施齐备(包括电脑、电视、远教设备、空调等)的综合性办公楼,并修建了一个供村民运动健身的广场(包括篮球场、乒乓球台、象棋台、广场舞广场等),在广场上树起了两块高大的永久性宣传栏,一改沙河村过去的形象。

2010年底,为了尽早的争取到原新民六组至七组的公路修建指标及资金,她经常冒着寒冬,天不亮就出发,到各部门办公室等候。争取到指标后,为了赶在年前完成建设,同时为了保证公路质量,她经常守在工地旁边,监督工人施工,耗时近一个月。此公路(长1km、宽2.5m、厚25cm)的修建完工,标志着该村范围内全部乡村公路全部硬化完成,给村民的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

她听说赫山2号沙场建设准备选址沙河村的邻村,当时该村欢迎沙场建设的模幅都拉起来了,她硬是多次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沙场最终被沙河村良好的治安环境和团结的村级班子所吸引,落户该村。赫山2号沙场的建设给村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用村里出一分钱,可以享受由上级政府出资加高修建沙河村境内的资江防汛大堤政策。水泥道路于2010年修好后宽6米,长4km,高25cm,有效巩固了沙河村防汛局面,也更好地给村民出行带来了方便;其次解决部分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给村民增收带来了一条新途径。

发展篇 

在村支书龚亮仙的带领下,沙河村面向市场,立足实际,用产业化的思路经营农业,用市场化的思维调整种养结构,用科学化的手段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提出了以绿色蔬菜基地作为推动村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重点抓好蔬菜种植、猪鱼养殖、劳务输出三大产业,走蔬菜粗加工、精加工路线,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打造绿色蔬菜基地;逐步整合扩大生猪养殖业;同时鼓励群众外出务工经商,多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为了有效组织蔬菜生产,提高销售竞争力,在龚支书的的牵头下,沙河村成立了蔬菜合作社。合作社注册资金已达24.7万元,固定资产1100万元,会员1514户,蔬菜种植面积达1300亩,每年产出鲜菜约7800吨、加工菜约4000吨,年产值实现2268万元,纯收入约300万元。为了提高村民蔬菜种植技能,龚亮仙每年邀请农业局蔬菜种植专家来村对村民进行蔬菜种植培训,每年参加培训人员达200余人。

通过发展,全村有生猪养殖户38户,每年约产出生猪7600头、肉猪约5000头,另外水产养殖户80户,鱼塘面积达400余亩,每年养鱼产值达400万元;目前全村100%的家庭均从事蔬菜种植、加工业,另有生猪养殖专业户23户,水产养殖户73户。

通过积极引导,合理流动,目前为止,沙河村在长沙、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外出务工的有1000多人。每年村支两委在春节、秋收后的外出高峰期都会开展“阳光工程”宣传和培训,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在龚支书的带领下,沙河村连续三年村民收入增幅超过10%。2010年,全村年生产总产值2938万元,人均收入10676元。

腾飞篇

村里的经济发展了,村民们的袋子鼓起来了,龚亮先又在思考如何让村民们生活得更幸福起来。村民的饮水安全一直是她的心头之重。2010年,她多次向上级水利部门提出申请,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争取到了安全饮水工程指标。由区水利局统一规划、施工,在沙河村免费修建了80个分散式饮用水井,并免费配发了80个容量为1.2立方米的蓄水桶,既解决了村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又树立了村容整洁的形象。面对着人口多、土地少的难题,她积极的向国土部门申请项目。而争取国土项目的人员多、项目少,她以踏破鞋、跑断腿的干劲终于把项目争取到了。项目实施起来难度大、工作量大、时间长,她总是不顾一切的投身进去,当有人问她“为什么”时,她说:“这是关系到子子孙孙的事情,怎么可以马虎呢!”目前,土地整理项目已初步规划实施,到去年年底50亩置换地项目已进行测评与规划,所有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开展。

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村支两委在村部建起了村文化活动广场,成立了女子腰鼓队和女子西洋鼓队,队员全部由当地村民自发组成。腰鼓队和西洋鼓队多次代表区、街道、村外出演出,成为沙河村的形象大使,热情的鼓点也展现沙河女性新形象。爱美的村支书龚亮仙又把城里最流行的广场舞带到村里。村民们感慨“现在的沙河村打牌的少了,吵架的少了,跳的唱的多了”。

经过3年的努力,沙河村各项工作指标都在全区先进行列。2010年初,龚支书向上级递交了创建五星村的报告。参与五星村竞争的村多达34个,而最后的名额只有十个。面对这种情况,她多次组织村支两委人员、党员、组长召开会议,还多次带领同志们清扫村里的公路,并到处给村民宣传,以得到村民的支持和帮助。正是她不放弃、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带领下,全村所有人都动员起来,上下一心、相互配合下,以全区第一的成绩获得了“五星村”的荣誉。一届任期内,龚亮先向沙河村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她以自己的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在2011年2月24日沙河村新一届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再一次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

现在的沙河村,每当傍晚时分,忙碌了一天村民,纷纷换上干净漂亮的衣服相约来到村文化活动广场,随着动感的音乐跳起欢快的广场舞,孩子们在一旁欢快嬉戏,大家扯着嗓着大声喊着:“龚支书,快来教我们一个新舞蹈啊!”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