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晚上,在孩子所在学校东升小学,一场“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教育讲座正在进行。主讲为高级教师胡国华。学校每个教室坐着来自各行各业的学生家长,他们静静聆听,不少人还作着笔记。虽然天气已渐渐转凉,但这丝毫挡不住教室里生动活泼的气氛,时不时传来笑声和掌声。
我为我有幸聆听了这样一场精彩的讲座而高兴。无疑地,作为家长,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接受良好教育,将来成长为有用之才。我也在以自己认为恰当的方式方法实施着对孩子的教育,从孩子出生到现在,我把爱无私地给了她。但通过这场讲座,我才知道,我的好多方面做得不到位,甚至有些爱是错爱而我竟不自知。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影响,尤其是无形的影响。潜移默化,对孩子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想起我多次在自己玩电脑游戏时要求孩子写作业、背《日有所诵》。女儿天真的问我:“妈妈,为什么你能玩游戏,我却要学习?”我竟然理直气壮的回答:“因为妈妈是大人,工作之余可以适当娱乐,而你是小孩子,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听了胡国华老师的讲座以后,我自觉自己有许多不良习惯,但很少想到这些习惯不纠正对孩子成长带来的不良影响。言传身教,我只重了“言传”而轻了“身教”,这是不对的。每个孩子天生的素质是基本差不多的,他们就在这同样的起跑线上开始成长。但为什么长大后会拉开很大的差距呢?关键在于后天的教育,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保持。
胡老师引导家长们要培养孩子养成微笑、礼貌、卫生、持之以恒、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等良好习惯;要克服家庭教育中唠叨、数落、训斥、打骂等不良形式;要注意不能用轻谩、污蔑、过头、压抑、威胁、抱怨的语言对待孩子;更要培养孩子的自信。我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不觉汗颜。比如,在不要老在孩子面前唠叨方面,有句话说“一路牢骚,一生失败”,不该当着孩子的面总发牢骚;在锻炼身体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的太少,我自己很少锻炼身体,孩子出去锻炼我还不愿意陪同;孩子不愿干家务活,我也觉得她还小不让她干,怕弄得一地水,弄得哪都脏,不给她机会。很注重孩子教育的我,却忽略了一点:孩子的成长是要反复锻炼、不断失败和消耗家长的耐性的。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多子女家庭教育经验,却不适用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有着在贫穷落后环境下教育子女的经验,却不适用于现在相对富裕的条件。我们不能把我们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模式照搬过来用于教育我们的孩子,而只能根据现在的情况,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因才施教,才能使对孩子的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
家长和老师在孩子的眼里,就是世界的全部。而我作为家长,深深地有种责任感和危机感。孩子,我必须和你一道,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我需要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